? ? ? 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上的三大戰役,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以少勝多。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其中最為著名的赤壁之戰。
? ? ? 要講赤壁之戰,就要把最早的董卓之亂寫進去。應為沒有董卓之亂,這三大戰役都不會有。董卓之亂造成了群雄并起,而最后最強大的兩個人一定會開戰,那兩個人就是曹操和袁紹,因為我們小組不是講官渡之戰的就簡單的過一下。這場戰役的結果顯而易見,曹操以少勝多,這也讓曹操成了當時勢力排名第一的君主。
? ? ? 隨著曹操的野心越來越膨脹,一統天下當然 就是他的終極目標啦。而除他之外,最牛的應該就是老孫家了。其次還有一只潛力股,劉備,現在雖然不行,可是早晚必成大器。這兩個人當然是曹操的眼中之釘肉中之刺,為除掉他們曹操開啟了赤壁之戰,一次三國歷史上最為浩蕩的戰役。
? ? ? 赤壁之戰開啟后,擁有杠杠的軍事頭腦曹操,當然是要打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了。荊州的管理人,就是荊州刺史劉表,劉表雖然是個膿包,但是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就是打不下來。也是曹操祖墳冒青煙了,劉表得病死了。他的兒子是個慫包,沒過多久就投降了。這對于曹操來說特別重要,應為投降的不止是一座城,還有數十萬精兵。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
《三國志.魏書一.曹操傳》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三國志.魏書十.賈詡》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 ? 而曹操打敗劉表以后,對誰的影響最大?那當然是劉備了,劉表可是他的靠山啊。也就是從哪天起,劉備正式的有了劉逃逃得美稱。這對于劉備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從哪天起,他獨立了,鳥不許經過痛苦才能破殼,劉備也不例外,使出全身的勁一路跑,曹操追了他一日一夜,嚇得劉備連妻子都不要了,最后在長坂坡上,操軍被張飛的喵喵吼嚇跑了,劉備才僥幸活了下來。
(《三國志.張飛.蜀書六》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 ? ? 不得不說,把他打的那么慘,不管是誰,當然第一件想的事就是報仇了,劉備也不例外,可是曹操太強了,一個人打不過,怎么辦,機智的劉備選擇了團伙作案,怕找到豬隊友,只好拉攏孫權了。
? ? ? 讓諸葛亮去求和。這就引發了諸葛亮舌戰群儒,這名流千古的故事。不得不說諸葛亮這一次外交很成功。
(《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并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讬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 ? ? 孫權也是聰明人,一想到曹操那么牛,想到唇亡齒寒,所以覺定大老劉這忙我幫定了。于是赤壁之戰也從孫權那一劍斬落,桌角落地開始,落定了。
? ? ? 孫權非常賣力,派出了自己最最最信任的人周瑜。可是雖然強強聯手,可是在曹操的面前,二強就是兩只小強,實力相差還是太懸殊了,他們兩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就精兵五萬,而曹操,言水步八十萬,什么概念,一對一換掉,曹操還有七十五萬,這不是打仗是玩命啊,一般的人,一想到曹操那么多兵,更他打,不是我死,就是我亡,投降當然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劉琮當然就是他們中的典型。可是這就是為什么,曹操知道劉備必成大器,不然他跑到長坂坡之前就可以投降了,受那苦干啥。
? ? ? 好我們回到正題,赤壁之戰開打后,不用說,孫劉聯軍只能用火,不然打不過啊。船易燃,再加上曹操的軍隊不善水火當然是最妥善的處理方式了,也是曹操該倒霉,他還就怕這個,如果赤壁贏了的話,可以說曹操就一統天下了,可惜結果總是比如人意。以后曹操在想團滅他倆就難了。團滅他們以后再說,關鍵是他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老命。
? ? ? 既然曹操敗的那么慘,孫劉聯軍,會這么輕易的放了他嗎?當然不會于是就有了敗走華容道的事,曹操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一樣,就跑到了華容道,這可能就是他的歸宿嗎,當然不可能,因為把守著這里的人是關羽,也是曹操運氣好,孫劉聯軍算準了一切,可是去忘了曹操有恩于關羽,隨便放個人也比放關羽好,也是曹操走運,沒死在華容道。
(《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
? ? ? 竟然沒把曹操殺了,孫劉聯軍能死心嗎?一想到曹操打敗了劉表,搶到了荊州,誒!荊州好啊,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夠給曹操呢?哼哼哼歸老子了。給看守荊州的曹仁來了套組合拳,把曹仁也給打跑了。曹操又損失了一大根據地。
(《三國志.吳書十.程普》樂安平定,代太史慈備海昬,與周瑜為左右督,破曹公於烏林,又進攻南郡,走曹仁。)
? ? ? ? 這次失敗,直接導致曹操從天堂,啪唧一下,就被拍到了地獄。霸主寶座不在是他的了,也型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三國志》就變成《一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