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
本文是歌行體詩,歌行體是古體詩中的一種,從漢樂府詩歌發展而來,多為七言,行式自由,一般多敘事。這首詩敘說的就是美好季節中的痛苦故事。
背景
安使之亂后,杜甫顛沛流離,到處奔波,后來到了,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中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懷。
喪亂
指安史之亂,它發生在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唐朝歌據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叛亂。因叛亂是由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所以歷史上稱為安史之亂。他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點。
結句
古典詩詞很講究結句高妙欣。欣賞結句的高超藝術是欣賞整個詩篇詞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詩人對結句也就是詩的高潮處,特別著力經營,因而對此就應該分外留心,用心品味。有的詩畫龍點睛,其接句正是達意之所在,傳神之所在。體會結句可得通篇之精神。有的直抒其情,一看便知,本文就是這樣。
逐句翻譯略
本文我最喜歡的環節是:
朗讀,品評人物形象。
這首詩敘述的是一個故事,一個表現窮困和痛苦的故事,一個表現窮困詩人的高尚情懷的故事。這首詩是關于作者情懷的故事。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詩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卷草破屋的狂風面前,他是一個無可奈何,心情愁苦的人。
在公然抱茅的頑童面前,他是一個萬般無助,內心痛苦的人。
在床頭無干的漏屋面前,他是一個濕寒交迫,心中悲苦的人。
在憂國憂民的思慮面前,他是一個胸懷博大、激情奔放,希望崇高的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