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讀書筆記中涉及的書摘及其內容來源于《手把手教你讀財報》,唐朝著
投資相關資產1
投資相關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產品、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地產、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
1.如果公司把債券、股票、基金、權證等金融資產放進“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證明企業打算短期持有來獲取差價。
2.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特點是不需要計提折舊減值的,直接以持有到期的公允價值變動,作為該項資產的當期損益,進入利潤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科目,影響公司當期利潤。
3.買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時產生的交易費用,作為當期費用,從利潤表里扣除。持有到期產生的利息或分紅,作為投資收益,加進利潤表里。
4.一家企業如果把持有其他上市企業的股票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那么市值的波動會影響該企業的利潤變動,如果不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對該企業利潤表不影響。
5.稅務局對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市值變動不收取稅費,只有賣出取得收益進入利潤表時才收取稅費,稅務局的不同政策,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重要源頭。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
1.商業銀行次級定期債券,就是本金和利息額度歸還順序在股本之前,在其他債權之后的一種債券。
2.權責發生制: 是以應收和應付為原則,確認當期哪些賬款的收入和支出,而不考慮這些賬款是否以現金的形式收入或者支出。權責發生制是為了解決收入和支出確認時間,確認量的問題。
3.對于企業持有債券的該收利息在當期直接計入利潤表“投資收益”,不考慮是否收到現金;是否收到現金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利息”“貨幣資金”中體現。
4.攤余成本將債券持有過程中獲取的兩部分收益(債券實際買價與面值差,利息收入),分攤到每一年,計算當期收益和剩余成本。
計入利潤表的數字,是投資收益。
計入資產負債表“持有到期投資”賬面價值的,是攤余成本余額(上期攤余成本余額減去本期已收回成本,就是當期攤余成余額)。
已收回成本等于現金流入(債券面值X利率)減去實際投資收益(需運用折現率來計算)。
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余額X實際利率
6.實際利率(折現率)的計算:將期間每年的利息折現,將最后可以拿回的本金總數也折現,然后與現在投入的錢對比得出。
表1-1
7.投資收益并不等于收到的利息。見上表1-1。
8.持有到期投資中,有三種情況需要警惕
①進行大額減值,當發現持有的投資有確定證據發生減值時,對其計提減值是一種謹慎的態度。
②減值的轉回,可能真是減值測試錯誤估計了形勢,也可能代表企業對當期利潤的操縱意圖。
③重分類,持有到期投資,可以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相互重分類。當持有至到期投資被企業改變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后,將從攤余成本計量變為公允價值計量。重分類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資本公積科目。
9.一家企業對原有會計科目的項目或者準則的改變需要特別注意。
10.如果不懂沒關系,有許多行家會討論,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這個很重要,并愿意去傾聽討論和思考。
重點:傾聽和思考,能讓你躲開很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