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絲毫不掩飾自己作為一個會下廚的吃貨身份,并且我也為家鄉的“東安雞”位列八大湘菜之首而自豪。
如果吃貨分層級
如果吃貨分層級——大眾入門型(好吃不會做)、中級實用型(會吃會做),美食家(會吃會做善搜尋會點評),食神(會吃會做善好評還有絕活——例如出作品:陳曉卿拍出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陸文夫寫了小說《美食家》,汪朗出版《刁嘴》等等)。
在不斷追求饕餮美食的路上,我大致可以歸入向中級努力提升階段。而自去年開始在省會長沙的生活,也給我一個開拓眼界、考察各種吃的機會。
從一日三餐說起
早餐,在本地人心中的地位似乎不夠重要,大部分人都匆忙應付。我的早餐首選米粉,不料在井灣子附近試了幾家粉店,味道都差強人意。這邊 的粉條形狀圓滾滾,易煮斷,不好夾,而湯汁也很清淡,與家鄉的風味相比實在口感差距太大,價格還不實惠。
反倒是長沙包子名不虛傳,無論是德園還是佶福祥, 味道都不賴,餡料除了有灌湯肉、韭菜香菇、辛辣牛肉還有魚丁玉米,可謂眼花繚亂。
至于中、晚餐就種類豐富多了,但知名的店多位于商圈附近。去年四月底地鐵開通時喜獲一本《地鐵二號線的吃貨》美食指南,羅列了沿線各色美食,為我提供了一個 很好管窺星城美食的機會,利用周末漸次體驗。
印象最深刻的要數朋友、同學零星帶去吃宵夜,也算是嘗到了星城人對辛辣美食——蝦尾、口味蝦的熱衷。盛夏的夜 晚,大口咀嚼這些東西的確是一種享受,無奈我不耐辣,吃了一些就大汗淋漓,只好望辣興嘆了。
四季佳肴
生猛不是常態,最多只能逞一時痛快。盛夏一過,生活歸于平靜,胃口漸趨正常。我也得以有機會去市場采購食材下廚。
到大城市后,試圖去超市買到新鮮菜更難了 ——你看那葉子既不好看也不新鮮,更不用說可口。城市規模增大,長距離的運輸讓新鮮食材更不易得。
不禁懷念起生活在小城的便利來——對新鮮食材獲取的半徑 不超過十公里,只要起得早,一年四季的新鮮美味隨時可以被端上餐桌——你可以直接從菜農手里買到剛摘下來的新葉。一絲淡淡的鄉愁,竟然由吃而生。
很快我就發現,小區居民最方便的買菜地點是早晨七點半前沿街的臨時菜場。菜販與城管似乎達成默契,在8點 正式上班前這里繁榮而彼此相安無事。
也因此,我得以在晨跑過后順便采買好最新鮮的美味。
藕尖是盛夏過后意外的驚喜。這好東西,在不是湖區不產蓮藕的家鄉并 不多見,因而此前我對它一無所知。可一旦嘗過它的美味脆嫩來,便愛不釋口了。
熱衷本地時令菜是保持餐桌美味的不二法門——當季上市的本地菜更美味可口。清 炒藕尖、醋藕尖,總是讓人垂涎三尺。
鄉愁成為一道菜
我想,如果鄉愁是一道菜,離開家鄉便不可得,卻總是讓你念念不忘,那藕尖這道菜大約就是身處外地的長沙人的鄉愁。
作為永州人的我的鄉愁是哪道菜呢?
- 是冬至的羊肉火鍋,是春天的雷公菌炒肉沫。
- 豌豆炒肉常有,而雷公菌遍尋不著,在這三月雷電頻繁的雨季越發懷念它——雷公菌(又名地木耳),多見于春天雷雨天后的草地、巖石上。
家鄉人知道它的美味,只要行到郊野便會爭相采摘,送入菜場,只要洗凈泥沙入酸辣椒和肉沫猛火炒,待水分漸失時起鍋上桌,入口即化,就能品嘗到春天一季的鮮美,還有家鄉的味道! - 冬至羊肉火鍋 來到長沙才知道這邊冬至的習俗不包含羊肉火鍋。…
2015年3月23日 字數統計: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