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wǔ yè wàng yuè
十? 五? ? 夜? ? 望? ? 月
【táng】 wáng? jiàn
【唐 】? ? 王? ? ? 建
zhōng tíng? dì? bái? shù? qī? yā
? 中? ? ? ?庭? 地? 白? ? 樹? 棲? 鴉,
lěng? lù wú? shēng? shī guì? huā
冷? ? ?露 無? ? 聲? ? ? ?濕? ?桂? 花。
jīn? yè? yuè? míng? rén? jìn? wàng
今? 夜? 月? ? ? 明? ? 人? 盡? ? 望,
bù? zhī? qiū? sī? luò? shuí? ? jiā
不? ? 知? ? 秋? 思? 落? ? 誰? ? 家?
注釋:
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霜一樣。
3.棲:休息。
4.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念人的思緒。
譯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雀先后進入了夢鄉。由于夜深,秋露打濕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作者:
王建,字仲初,許州人,唐代宗大歷十年進士,曾任昭應縣丞,渭南尉。穆宗長慶初,由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大和中出為陜州司馬,后歸居咸陽原上。一生困頓,晚景尤其凄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后,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治階級的暴行。語言通俗明晰,凝練精悍,風格簡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體。此詩是詩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寫的詩。
思維導圖:
學科導圖 張維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詩。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景(中秋月色)和情(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