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從個人審美角度來說,我更偏愛今天的這首《如夢令》。
依然是截取生活中的一個瞬間。語言簡單平白,卻在短短三十三字中,寫出情緒的幾度宛轉,著實可見煉字之功以及極為敏銳細膩的觀察力。
早晨醒來,“濃睡不消殘酒”。“濃”,說明睡得很沉。睡了一晚上,“殘酒”未消,宿醉未過,腦子想必依然有些昏沉。這六個字把當時主人公的精神狀態(tài)寫得很傳神。
在昏沉的狀態(tài)中,她依然記得“昨夜雨疏風驟”,因而擔心起室外的花朵來。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并沒有寫她問了什么,但我們從后面的回答可以猜測,她是在問外面的花怎么樣了。這個寫法很有意思。與之有相似神韻的有“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感覺都是說一半、藏一半,有一種隱隱綽綽的收斂和含蓄,耐人尋味。
如果再仔細念一遍,似乎又能從字里行間讀出她當時的心情。“試問”,有些遲疑小心,也有些僥幸,只因她早已猜到,歷經一晚風雨,那海棠花是很有可能凋謝了的。但她又不死心、不確定,所以“試問”正在卷簾子的侍女。而侍女才沒有那樣的小心思,一邊做事一邊隨口答“海棠依舊”。她定是不相信的,“卻道”二字正說明侍女的回答在她意料之外。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既是對侍女說,也是對自己說。她忍不住責怪那個不上心的小姑娘,像是在說,你看嘛你看嘛,海棠花應該是謝了。又像是在心底里對自己輕輕嘆氣,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海棠花終究還是謝了。
這兒的“知否,知否”兩個疊韻,一唱三嘆,正是惜春、憐春的起伏不定的心情。而“綠肥紅瘦”四個字,讀來尤其精彩。詩人用綠與紅來形容葉和花并不稀奇,但從來只多見“紅衰翠減”,或“殘紅敗綠”。用“肥”和“瘦”來描述葉片爍爍而花瓣凋零,堪稱獨具眼光。
我覺得李清照真的很有才。一個少女對春天的戀戀不舍,對生命和時光的感慨多情,這一番宛轉曲折的情緒,被極精煉又極平實的幾個字一一串起,妥帖安置在這一段小小篇幅里。
沒有一個華麗的字,沒有一個深奧的典故,似乎也沒有多么深遠的意境,但這首小令正如雨后修竹,清新颯爽地立在風頭,讓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