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沒有這種情況:
想要健身,專門給自己買了一雙跑鞋。
出去跑了兩天,腿好痛,然后再也沒有出去跑過。
想學英語,天南海北,費時費力,下來很多資料。
學了幾天,發現資料太多,根本看不完,干脆放棄。
想要讀書,精挑細選了很多想讀的書。
結果,快遞上門,一箱子書,拆了其中一本,其他的至今都沒拆封。
這種“有心無力”的情況,就是拖延癥。
不要小看這種病癥,它會影響到你的人生。
02
朋友梅每次聊起過去,都是悔不當初。
剛畢業那會,她被分配到一家很好的單位。
同批來的同事中,數她學校名氣最大,最被領導看好。
可能剛出校門的她,實在有些懶散,起床后磨磨蹭蹭。
眼看時間不多,匆忙吃飯,刷牙洗臉,穿衣蹬鞋。
一路風馳電掣,緊趕慢趕,到了單位,晚了幾分鐘。
每次都晚幾分鐘,都是領導站在單位門口,“迎接”她。
時間一長,她挨了領導批評,可就是不長記性,過段時間,又故態復萌。
她自以為,這不算遲到,不過晚了幾分鐘而已。
沒想到,就是這幾分鐘,讓她進了領導的黑名單。
而她的同事華,從不遲到,每天提前到單位,像機器人一樣精準。
領導漸漸對華另眼相看,重要任務都交給了華。
華果然做事嚴謹,就像她的出勤一樣,從未出過差錯。
就這樣,占盡優勢的梅,終究沒有競爭過華。
半年之后,梅被發配到清閑部門,從此成了單位的邊緣人。
后來,梅才發現,領導特別注重紀律,對于遲到很反感。
梅對我說,如果早知拖延的后果,當年她一定不會磨蹭。
因為拖延,梅失去了職場的尊嚴。
03
朋友小夏是一家建材公司的銷售經理。
他對那次被挖客戶的事,懊惱不已。
那次他去參加一個活動,有幸見到了目標客戶,某裝修公司的采購經理。
他向采購經理介紹,公司最近開發出新的產品系列。
采購經理很感興趣,向他索要新產品的介紹。
偏偏那天,他沒有隨身攜帶。采購經理提出,看看電子版介紹也行。
他立刻打開隨身的筆記本電腦,卻發現現場網絡很糟糕,連不上網。
他想,晚上回去整理出成套的產品介紹,第二天親自送上門。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當他敲開采購經理的大門,就被人家拒絕了。
原來有人搶先一步,拉走了這個客戶。
此人是另一家建材公司的銷售,他看到了小夏和采購經理交流的一幕。
那人二話不說,立刻出門,花高價將自己公司的產品介紹打印出來。
回來后,那人找到采購經理,雙手奉上產品介紹。
事情就是這么湊巧,采購經理第二天就要向上級匯報采購方案。
很自然地,采購經理選擇了,當天就給他產品介紹的那家建材公司。
僅僅一步之差,小夏錯過了一個優質客戶,損失了一大筆錢。
小夏對我說,只是一時拖延,就把那么好的機會,給浪費掉了。
因為拖延,小夏損失了一大筆錢。
04
和文友杰相比,我也是個嚴重拖延癥患者。
去年開始寫文的時候,大家都說公眾號紅利期已過。
這讓我受到影響,感到有些灰心,寫文得過且過。
我經常拖延,有時一拖好幾天,才發文一篇。
公號發展緩慢,讓我常有末日感,公眾號果然不行了。
杰卻很少抱怨,只是每晚甩文章鏈接,經常是在深夜1點。
第二天早上5點,他還要起床去學校,開始班主任的日常。
后來,杰不斷寫出爆款文章,公號迅速發展到2萬粉絲。
前幾天,杰的公眾號自己爆了一篇十萬+。
這篇文章給他帶來幾千粉絲,還有許多優質廣告商。
現在的杰,出書,講課,辦寫作班,忙得不亦樂乎。
每個月,都能掙萬元以上,于是他辭了職,做了自由撰稿人。
每天吃飯,睡覺,專心寫文,杰提前過上了我理想的生活。
反觀我寫文拖拉,像烏龜在爬,我的發展緩慢,理該如此。
因為拖延,我錯過了事業發展的機遇。
05
今天要做的事情一定爭取在太陽落山之前把它做完。
如果今天做不完拖到明天,風險就大了,機會就沒了。
在管理學上,這就叫“日落法則”。
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不要寄希望于明天。
沉溺拖延,不愿改變,到頭來,只會讓你抱怨:
“沒有機遇,沒有錢賺,階層固化,生活好難。”
一時的拖延,也許可以讓你偷懶和舒服。
終有一天,你的亞健康和能力不足,會讓你加倍辛苦。
你今天的拖延,是用你的明天買單。
事關明天,前途命運,你是否還敢拖延?
而你今天的改變,會讓你的明天更甜。
就像青年作家盧思浩所說: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先把身邊的事做好;
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就先走好現在的路;
不知道自己會遇到誰,就先學會善待身邊的人;
不知道現在做的有沒有意義,至少先確定自己不是什么都沒做。
迷霧里你或許只能看見眼前的五米,但這五米一步一步走下來,霧就會慢慢散了。
愿我們都能做想做的事,從此與拖延癥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