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談歷史,只談個人。
跨越年齡的愛戀有很多。《苦妓回憶錄》中90歲的老記者和一個處女; 《洛麗塔》中 亨伯特和洛麗塔;但都不如米夏與漢娜這般讓我觸動。伊始時米夏才不過15歲正值青春期的男生,漢娜已是36歲的中年女性,兩個人吃飯、做愛、還有米夏給漢娜讀書。戀情的終結是在意料之中,但卻是因為漢娜的不告而別。這一消失便是八年,在這八年里,漢娜的影子氣息在米夏的記憶中漸漸淡去,直到米夏作為法學院的優秀學生旁聽對當年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個小事件的審判,而漢娜則站在審判席上。這是多么奇怪的一個重遇啊。漢娜在審判席上是那樣的高傲,或是說,是因為在隱瞞些什么,孤軍奮戰,直到注定要坐牢,她的眼神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和物”。此后米夏結婚生女工作又離婚,卻始終無法再將漢娜從腦海中掠去。他繼續開始為漢娜朗讀,直至漢娜出獄。
我一開始理解不了為什么對于漢娜來說守住自己的秘密比承認自己殺了人去坐牢還重要,但是后來又開始佩服她,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就好像當你面臨“不殺死對方自己就要死”的時候,你會作何選擇?“自己永遠不會殺人”的原則這時也開始動搖了不是嗎?
在現在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失去了一大半良知了,我們已經沒什么自己必須要堅守的底線了,為了自己是什么都可以拋得出去的。自己感情來了可以搶閨蜜的男朋友,為了晉升隨便捅同事刀子信手拈來,為了一點小利益就可以大打出手,自然為了錢可以做出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
所以漢娜的堅守在我看來才尤其可貴。
漢娜有什么罪呢。她罪在她出生在那個年代,可惜這是她選擇不了也改變不了的。她一開始是因為木訥所以人家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后來又是因為不會思考而進了監獄,所有這一切都是無知害了她。當她意識到正是自己的無知害的自己落的這般田地時,她便更高傲的不肯承認自己的那個缺點。或許是因為覺得羞恥,或許是因為有愧。她覺得,對一群理解不了她的人是沒有什么必要去解釋的。
米夏得知了漢娜的秘密,他有機會去找法官說清,從而減輕對漢娜的判決,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作為一名學法律的學生,他知道即便漢娜是因為無知犯下的錯,這錯還是造成了一批人的死亡,這是事實。他也知道,他沒有權力去吐露出漢娜的秘密,即便是為了她好,也不能為他去做決定。
米夏太懦弱,太逃避了。他對漢娜的愛是形成在想象中的,就像那年他登上了漢娜工作的電車卻沒有去她的車廂那樣。他得知漢娜坐牢,卻也沒有看望她一次,哪怕寫一封信,而這是漢娜一直在等待的。他逃避的究竟是一段慘痛的歷史,還是比他大20歲的他的愛慕對象呢。
不談歷史。即便當代社會,普通人也很難坦白自己對比自己大20歲的人的愛意吧。
為什么漢娜和米夏會互生愛意?米夏因為年少,就好像“那天陽光很好,而你穿了一件我愛的白襯衫”一樣,漢娜穿吊帶襪的樣子在他腦海中第一次留下了烙印便永遠沒有離去。
“如果說背叛一名罪犯不會讓我罪孽深重,愛上一名罪犯卻讓我罪責難逃。”
漢娜因為什么呢?我不得而知。或許是愛他為他朗讀時的聲音和模樣吧,總不會是因為愛和15歲男孩子做愛的感覺吧。但這世界上,尤其是感情,多的是我們理解不了的事。
但至少愛了我們就大大方方承認,愛無關年齡更無關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