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功夫只是“誠身”,“誠身”之極便是“至誠”;《大學》功夫只是“誠意”,“誠意”之極便是“至善”。
初釋:《中庸》講的功夫只是“誠身”,“誠身”的最高境界就是“至誠”;《大學》中講的功夫只是“誠意”,“誠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至善”。
壺天山人詮釋:《大學》和《中庸》作為四書中最重要的兩部經典,其中所闡釋的非常重要的道理其實一個就是“誠”字。不論是誠身、至誠,還是至善、誠意,都是一個誠字。而這個誠字,其實也是陽明先生一直所追求的誠意的功夫。如同曾國藩,他就是把這個誠意的功夫演繹到了極致,這里我用血誠來形容,意思就是用血來見證的一種誠意,這個肯定就更加厲害了。作為誠來說,所謂至誠格物,心誠則靈,誠意到了,一切皆可成就。
應用:這個誠字,拆開來就是一個言,一個成,一言之下,不起疑心,一心一意的去做,一心一意的去踐行,自然就會有成就。而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三心二意,起疑念,所以最終很難成就。所以要想變得成功,一心一意不起疑念,這一點對于成功之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