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回來,本來滿腔熱情,可是這兩天情緒卻極度低落,感覺自己與這個世界無法融合,學會了關注情緒,卻陷進情緒走不出來,我要梳理一下自己,找到情緒的根源,走出困境。
11號下午老公和兒子一起到火車站接我,當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雖然老公沒有像前天晚上說的買花送我,可我還是主動給了老公一個擁抱。
回來后,老公很溫存,做飯做菜,兒子洗碗收拾,我把整個屋子收拾了一下,洗了老公和兒子一直未換洗的床單,把一個月來爺倆擺的空酒瓶子、箱子叫了收廢品的,都整理出去,沒有放進冰箱生了蟲子的米面,也扔的扔,送人的送人,屋子里又恢復了干凈整潔。自己心里也舒暢了好多。
待在家里的這幾天,自己其實安排了很多事,自組織講義團隊的組建,整個假期培訓學習的梳理,還有學校上個學期的總結反思與下學期的教學計劃,想著這幾天能夠完成,等閱讀培訓回來,基本上就可以準備好開學事項了。【寫完再回顧,補充感悟:現在看來,雖然人在家,可心思還是在自己的事情上,有可能讓老公覺得受到冷落了,可是我又想把這些事情都做完,唉,精力該怎么分配?】
自己粗略有了計劃和日程安排,事情就開始一件件有條不紊的進行了。
自組織的講義團隊組建,自己與曉歡邊商量邊操作,進展得很順利。只是自己有些心急,總想早點把人員集合齊,早點商議下學期的培訓話題。想打電話給還沒有進群的老師,可是又怕老師覺得自己太心急,從前天開始就想打電話,可是一拖再拖,拖到現在。這讓自己感到些許焦慮,有點左右為難。
自己覺得幾篇很重要的總結,寫起來很燒腦,自己的惰性便發揮作用,推遲到了15號(前天)晚上才開始著手。本想先寫培訓總結,可是腦子里思路亂七八糟,寫成了《鄉村學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馬云鄉村校長社區正在發起的征文活動,原想放到最后再去構思,可思維卻先跑到這里了。邊想邊寫,還要不斷檢驗語言組織的是否合理,于是,一直到午夜一點左右才徹底完成,自己去臥室睡覺時,老公說:“你還知道睡覺啊?”明顯不高興了。【補充:當時我也沒有解釋自己在寫什么,以及想完成這篇征文的心情,這可能也讓我們兩個之間的不愉快都沒有得到疏通。】
昨天晚上,自己又開始寫培訓總結,寫著寫著又夜里11點多了,才表達出來自己一半的想法,心想:今晚不能再熬夜了,明天晚上再接著寫。關掉電腦,洗了洗臉,躺床上后翻開手機一看,老公給自己發的微信:明天把電腦挪到咱們臥室,你不睡覺,我已習慣,可是兒子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電腦在我兒子的臥室,老公又生氣了,覺得我影響了孩子睡覺。【補充:對于老公的生氣,自己也沒有回應,也沒有跟老公說這幾天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可能這讓我們之間的不愉快又堆積了更多。】
我心里有些難受,孩子還沒睡呢?再說,孩子的個人空間就是玩手機,刷抖。我還想著,我用電腦整理資料,可以多少對孩子有點正面影響,總比孩子看到爸爸天天躺在床上沙發上刷抖音要好。
再加上這兩天說話又開始抱怨我,說我東西沒放好,說我教學生不注重成績,家長不滿意;我大舅昨天來了,表現也不夠熱情;還有只要在家里,電視就得一直開著,午休都不讓關。本身這幾天安排的事自己還未完成,心里就有些煩躁,加上這些,更加心煩,感覺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在這個家里待下去,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與老公取得良好的溝通,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讓心靜下來……
自己也不清楚,為什么自己的思緒那么亂,寫著寫著就跟最初的想法不一樣了,自己怎么如此的不穩定?
自己既想做出一番事業,又想照顧好家庭,可總是不知該如何分配好時間;既想與老公和睦相處,又想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可總是不知該從哪兒做起;自己既想每天過得充實,又想勞逸結合,讓生活充滿情趣,可總是無法取舍。
是自己心太急,想要的太多?還是自己不會合理安排時間,讓事情未能得到有序開展?
我需要平靜、放松,我需要找到哪些對自己是最重要的,我需要學會取舍,我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我需要迅速行動,不讓事情拖延,我需要改變自己的狀態。
這樣梳理一下,感覺心里敞亮了許多,似乎也有了滿足需要的策略。一個人要改變很難,自己原先意識到要以家庭為重,可是心思不由得又花在了自己的事情上,又怎么能要求老公一下子就徹底改變呢。
自我即世界,若世界沒有變,是因為自己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