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貨殖列傳
太史公說,
老子說過,最好的社會,就是各國比鄰卻不相往來,百姓們自給自足。這個想法放現(xiàn)在肯定是行不通的。
神農(nóng)以前我不清楚,但自有記載以后,我發(fā)現(xiàn)人們總是想做著少的,吃著好的,還要到處炫耀。所以用老子那套學說去感化百姓肯定不行,最好的做法就是隨他們?nèi)グ?,次之才是用好處來引導,再次就是跟他們講道理,再次之就是整治他們,最次的就是還要和他們競爭。地方各有特產(chǎn),百姓各有習俗,他們自發(fā)的就能生產(chǎn)流通,滿足需求,哪里需要政令強迫呢?
《周書》上說,農(nóng)民不種田,糧食就會缺乏;工人不生產(chǎn),器具就會不夠;商人不買賣,流通就成問題。大家各司其職,國家也就富強。所以姜子牙鼓勵商業(yè),使貧窮的齊國變富;管仲重視財政,齊桓公因此稱霸。所以說,吃得飽,百姓自會講禮;穿的暖,百姓自知榮辱。君子有錢了,就更能做好事;小人有錢了,至少能管好自己。
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水深自然魚多,山高野獸好藏,人要是有錢了,自然變得善良。有錢人日子越過越好,沒錢賓客也就跑光,就連蠻夷也是如此。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諺語說,有錢人都不會被拉到街上砍頭,這是有道理的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還不都是為了賺點好處嘛。就連諸侯大夫們都害怕貧窮,更何況小老百姓呢?
當年越王勾踐敗于吳王夫差,聽從了計然,低買高賣糧食,十年就振興了越國,最終打敗吳國,稱霸于諸侯。而范蠡激流勇退,隱居從商,家累萬金,子孫受福,而后人都會稱贊他為“陶朱公”??鬃拥膶W生原憲連飯都吃不飽,而學生子貢,因經(jīng)商而富有,騎著大馬帶著厚禮,游走于諸侯,想來孔子能名揚天下,子貢的功勞要更大一些啊。
還有西周的白圭,人棄我取,屯買屯賣,使魏國富裕;賣鹽的猗【yī】頓,冶鐵的郭縱,都是富可敵國;畜牧的烏氏倮【luǒ】,經(jīng)營朱砂的巴蜀寡婦清,連秦始皇都為之尊敬?,F(xiàn)今漢朝興起,開放了關(guān)卡,解禁了山澤,貨物得以流通,商人又得以發(fā)達,如蜀地冶鐵的卓氏,宛縣養(yǎng)魚的孔氏,想來他們能夠名揚天下,還不是因為有錢嗎?
想要發(fā)達是人的本性,而窮人看到富人自覺低人一等也是常情。想要有錢,耕田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jīng)商。而精打細算、勤勞節(jié)儉一定是生財正道,如果還想再富點就得出奇制勝了。種田雖笨,秦揚照樣發(fā)財;盜墓違法,田叔照樣發(fā)達,甚至磨刀賣漿都能成功,這都是因為專心致志啊。
由此看來,致富不必看行業(yè),有本事者自發(fā)財,想來有錢的快樂堪比王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