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知道,抓德育、做活動最能讓一個學校很快有名氣、有影響力。然而,對高新鳳師實驗小學,我沒有以組織德育活動來單腿走路,獲取快速成名。我選擇德育活動應開盡開、育有實效。所以,一年多來,我們本著按照時間節點充分開展常規活動的原則,依據育人目標重點開展入腦入心的教育活動,不隨意減少德育工作,但也不為活動而活動,不做過分的形式主義活動。同時,我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師生的內功內涵發展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基本功修煉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猶如九層之臺,需起于壘土。唯有打好地基,建好基礎,方能有未來的發展。基本的語言表達,基本的教材解讀能力,基本的課堂駕馭能力,基本的學生組織與管理能力,基本的教育教學反饋能力等,都是教育過程中最難的。同樣,學生的原生家庭、前任學校的教育理念方式、師生關系的建立、學伴關系的優劣等,都造成了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和成果,要影響并改變他們也非一日之功,更可況學習本身就是有難度的。教師的這些能力不是聽一次報告、上一次示范課、實踐指導解決一個問題就能夠提高的。可以說,培養教師具備這些能力是辦學當中最難的。那為什么我選擇從最難的骨頭啃起?
一是我對教師重要性的認識。這里不是“教師的工作”,而是“教師”。是教師這個人、這類人群,他們肩負重任,一頭挑著家庭的希望,一頭連接著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是在尊重人性還是泯滅人性?是在鼓勵學生還是在遏制學生?教師的人品是給學生心靈留下底色的重要因素。有些老師教過一次課,就會影響學生一生;有些老師上完課走出教室就會被學生議論。就連一年級的小學生都能夠判斷出,哪個老師愛他們,哪個老師上課好。我想,教師就是范本,“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應該是我們留給學生最美好的記憶,催生學生勾畫出自己未來最理想的模樣。
二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任務要通過教師來完成,在具體的工作中完成教學工作,達到育人目標。教師自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對教育方法的掌握等,都決定著教育的效果,也影響教師自身的發展。國際委員會關于“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指出,“選拔優秀的候選人(師范學校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高質量和適宜的職前準備,在教學的最初幾年內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支持,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以促進協作型專業素養為方向安排教師的工作,把學校打造成學習型組織,搭建教師職業階梯,承認并獎勵在教學和管理方面增長的專業知識,聽取教師提出的關于塑造職業和教育未來的意見,建立這樣的專業化鏈條需要集體領導,以便使這些不同的組成部分相互協調。”這段話就是我的初衷:讓每位老師能夠在職業中成長,享受職業帶來的尊嚴,體會職業價值感,成為幸福的職業人。這樣的人每天都會充滿斗志,自覺自愿的開展工作,不會無端生事、莫名生氣,因非工作壓力影響情緒。教師與孩子相處,“簡單”可貴:簡單快樂簡單愛,簡單幸福簡單成。任何一個在同行中略微跑得快的人,都是熱愛生發出了力量,堅持不懈獲得了成功體驗,產生持續不懈的原動力,不待揚鞭自奮蹄。
三是以前人為榜樣,讓學校產生良性循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有的人必將成為前浪,后來者會以前浪為榜樣。我之所以熱愛教育,是因為我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了好幾位良師,他們有的讓我學會了熱愛學生,有的讓我學會了嚴謹治學,有的讓我學會了寫一手好字,有的讓我學會了呵護孩子的內心,更有的讓我學會了不要去輕易傷害一個學生。在我入職的前14年里,一所百年老校的老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讓我知道了加班加點、想方設法轉變一個學困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認真備課、上好每一課、教好遇到的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感恩,自己遇到了好老師、好領導、好同事。我想,我遇到的恩典不能獨享,我應該也必須把前輩的教誨與影響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成為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的人,成為對他人負責的人,成為鑄造自己形象的人。
國際委員會的報告還說,“合格的小學教師比例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升反降,令人擔憂。”這更令人有責任感:我要做合格的小學教師,我要培養出合格的小學教師,我要讓我培養出的合格小學教師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小學教師,合格的建設者。
這些,需要專業的基本功,需要專業的學術做支撐,需要專業的技能核心,更需要偉大的情懷做積淀。非重視無以成,需要從頭抓起,從開始抓起。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一樣,今日之事,難在當下,功在長久。
從一開始,就想到三年、五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這,就是我強加給自己的責任,也是我不可推卸的任務。
向最難處攻堅,向最高處奮進。給歷史一份答卷,給未來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