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首先要講的是項羽為什么敗給劉邦,是因為他們的作戰方針不同,還是戰略布局不同,另有起因?以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 ? 主要論述項羽失敗的原因為總論點,先從劉邦和項羽的主要戰爭分析戰場。然后從側面寫原因,從韓信,彭越,黥布等人來看他們發揮的作用以及對整個楚漢戰爭的影響。完成了對楚漢戰爭這些戰爭和人物的分析,看他們的戰略布局,從而得出項羽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什么戰爭或者其他重要因素。
? ? ? 關鍵詞:劉邦,項羽,韓信,彭越,戰略布局。
? ? ? 引言:此次論文主要研究的是在楚漢戰爭,項羽屢戰屢勝,而劉邦屢戰屢敗,但后來為什么劉邦越來越強,項羽卻走向滅亡?為了尋求真理而發出此次研究,目的是探尋項羽失敗的真正原因。背景是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邦和項羽為了爭奪帝位而發起了長達幾年的楚漢之爭,但最后項羽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什么,我分析了,劉邦和項羽雙方的戰爭,又從側面分析了韓信,彭越等人的戰爭以及他們發揮的作用,再總結他們的戰略布局情況以及其它的重要因素,最后在分析總結原因。
? ? 在楚漢之爭中,劉邦的勝利不是憑空得來的。項羽的失敗也不是一開始就注定的,都有他們的原因,也不止是表面那么簡單。一場戰爭,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扭轉局面。
? ? ? 先來看看劉邦和項羽的戰爭,因為主要都是他們打的,所有重復的就一起說了。首先是項羽的,巨鹿之戰是一場名垂千古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時秦軍的兵力遠遠大于楚軍。項羽領軍到漳水,讓英布帶兵援救巨鹿。項羽下令所有人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干糧,抱著必死的決心,以一當十,大破秦軍。這一戰很重要,是項羽基本消滅了秦的主力,秦朝也因此滅亡。收了章邯一將,為項羽的以后打了一個基礎,勢力也大大增強,成為了最強軍隊。
? ? ? 此時劉邦的勢力還很弱,聽了韓信的計謀后東進,攻昌邑,擴大自己勢力。
? ? ? 彭城之戰,這一戰是劉邦和項羽打的一場戰爭。劉邦輸的很慘,五十六萬諸侯軍不到半天就被滅完了。項羽可謂一個軍事天才。劉邦本以為自己進入彭城就要贏了,整天擺酒席,慶祝。把財寶和美人占為己有。而項羽趁機用誘餌讓劉邦以為這是大部隊,而自己繞到后面去偷襲。項羽選擇了凌晨偷襲,在敵人睡夢中,項羽打了一個措不及防,加上項羽的騎兵。劉邦的五十六萬步兵簡直是一盤散沙罷了,不一會便橫尸遍野。劉邦趁亂逃走,一起進入了睢水。項羽追擊,但因為一個巧合,一陣風把項羽的軍隊吹散了,劉邦得已逃走。占據了滎陽。再次之后劉邦大軍差點全軍覆沒,勢力大大減弱,但項羽也沒有追擊,給了劉邦一個進入滎陽的機會,便利用了兵力和游擊戰彭越拖垮項羽。
? ? ? 滎陽之戰,項羽猛攻劉邦,劉邦求和,項羽不同意,便派陳平去離間了范增和項羽。范增大怒離開,在途中氣死。講了范增的身亡,讓項羽手下最后的幾個謀士也沒有了,現在的項羽已經離滅亡不遠了。
? ? 東城快戰,這是項羽的最后一戰,講的是項羽逃亡陰陵,問路,掉進沼澤中,只剩二十八人。項羽說,我愿為諸君再痛痛快快打一仗,分四路隊下,殺無數人,漢將一名。
? ? ? 然后看看劉邦的戰爭 基本他的戰爭總是輸,贏得都是小仗。也就是韓信等人幫他打的而已。
? ? ? 成皋之戰,項羽大敗。劉邦退往滎陽一帶,蕭何也收集了士兵,韓信也過來匯合。這次是漢軍以少勝多楚軍,主要以守為主,消耗了項羽的兵力,而劉邦背后又有強大的支援和兵力。削弱了項羽的力量。
? ? 陳倉之戰,劉邦,韓信趁三秦王松懈時候,才用了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大破陳倉,增強了劉邦勢力,削弱了項羽。
? ? ? 劉邦的戰爭也同步之前的彭城之戰,滎陽之戰,一敗一勝。
? ? ? 總體分析,劉邦的戰爭多半是失敗的,可他還有手下的人,比如蕭何,在危機的時候總是讓蕭何幫他。劉邦手下的人有很多都是從項羽那里叛變過來的,所以項羽自然也沒有很多手下大將可言,總是自己在打。打敗了就被慢慢削弱,直到被拖垮的那一天。
? ? ? 在楚漢之爭中,劉邦和項羽的勝敗不僅僅只取決于他們兩人。往往人們忽略的才是真理,劉邦手下的韓信,彭越等人為楚漢戰爭做出巨大貢獻,下來分析韓信。
? ? ? 韓信,淮陰人。當時在平民的時候受過胯下之辱,投靠了項梁,項梁被章邯殺了,于是在項羽的手下。韓信曾經多次向項羽出謀劃策,但項羽瞧不起韓信,沒有采納他的策略,又不肯給他封官,于是韓信又投靠了劉邦。
? ? 劉邦也有點看不起韓信,但是蕭何十分看中他。韓信給劉邦提出了東進伐秦這一政策后讓劉邦對韓信改變了想法。于是給韓信封官,才用了他的政策。東進,首先打了昌邑,來擴大自己的勢力。
? ? ? 韓信也幫劉邦打了許多仗,陳倉之戰,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采用了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吸引了三秦王的注意,而從后方去偷襲陳倉,一舉拿下陳倉。這一仗不僅加速了劉邦東進的發展,又打下了一個為以后戰爭的基礎。這也是韓信指揮的第一個仗。
? ? ? 京索之戰,發生在彭城之戰后面。劉邦在彭城失敗后在滎陽又重新建立了防御。抵擋了楚軍多次的進攻,穩住了戰局。讓劉邦扭轉戰局,是非常關鍵的一戰。這一戰幫劉邦挽回住了局面,讓劉邦重新整頓發展。十分關鍵。
? ? ? 安邑之戰,這一戰滅掉了魏國這一大勢力。魏王把兵設在蒲坂,而韓信聲東擊西,讓魏王以為要進攻主力。而韓信繞道了后面的安邑,打擊了軟肋。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國。這一戰不僅消滅了勢力,又增加了東進的速度。增加自己的勢力
? ? ? 滅代國之戰, 因為北方的勢力還很多,有燕國,齊國,趙國等,基于戰略方面韓信決定開辟北方戰場。用了速戰速決的戰術,突然襲擊,殲滅了代軍。加大了地盤,擴大了勢力。
? ? 井陘之戰, 也叫背水一戰,講的是韓信在這一戰以少勝多,滅了趙國。這一戰在上一戰上打下了基礎,韓信滅了代之后決定繼續前進。韓信想打趙國,到了井陘。用了背水陣法,讓士兵絕處逢生,趙軍追擊,后有夾病,大破趙軍。滅了趙國,進一步擴大勢力。
? ? ? 滅燕國一戰,其實在這一戰,韓信軍已經沒有實力去打燕國了,因為之前的戰爭不停,士兵疲憊。才用了李左車的計謀,派使者去燕國勸降,說了一大堆之前韓信,滅代過,滅趙國的戰爭,于是燕王害怕了,就投降。這一戰沒有開打就勝利了,不僅是李左車的計謀高明,還有韓信的智謀,懂得用人,不愧是韓信啊!閑雜只剩下齊國了,立馬去攻打。
? ? 伐齊之戰,韓信東進,還沒開始打齊國,劉邦就已經派使者去齊國勸降,齊王同意了于漢和。于是撤掉了軍隊,和使者喝酒作樂。韓信趁機襲擊了齊國,大破之。齊王逃跑,于是齊國就被占領了。這一戰是劉邦和韓信的配合,攻下齊國,快要打到項羽的地盤了。于是齊王向項羽求救,派了龍且和二十萬大軍過去支援。
? ? 濰水之戰,也就是剛才的后續,韓信和龍且在濰水打了一仗。龍且想要得到戰功,便攻韓信。韓信連夜讓士兵做沙袋堵住濰水,自己一半的軍隊過去,韓信又假裝敗退(和井陘之戰一個套路)到了濰水,結合了后面的軍隊一舉破龍且,龍且死,俘虜了二十萬楚軍。這一戰消滅了項羽的一支力量,已經要攻到了項羽的老家。擴大勢力。
? ? ? 垓下之戰,是劉邦指揮了幾方主力和攻項羽的一戰。把項羽逼在垓下,韓信,彭越,黥布等人各領一方軍隊,圍攻項羽。其中有韓信的一支力量,項羽在這一戰自刎。
? ? ? 總結:韓信在楚漢戰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打三秦,降燕,滅齊,滅趙,這都是無比巨大的功勞,韓信提出的政策很好的打擊了項羽又擴大了自己的勢力,幫劉邦打出了江山。要是沒有韓信,被項羽所用,劉邦可能會滅亡,要不然就再打上個幾十年。
? ? ? 現在分析彭越,根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來看,記載的正面戰爭并不多,主要都是記載彭越的游擊戰術。從彭越起義來看,他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韓信向劉邦提出了東進這一說,于是攻昌邑,彭越過去幫忙打。在滎陽之戰的時候,彭越在外面攻下睢陽等許多城池獲得眾多糧食,都作為劉邦的軍糧。彭城失敗后,彭越展開了游擊戰,在梁地斷項羽的糧食。最后又在垓下之戰,身為圍攻項羽的一大主力。在垓下之戰彭越又斷了項羽的糧食,讓項羽兵罷糧絕。彭越,韓信,黥布等人圍攻項羽于垓下,項羽死。
? ? ? 總結:彭越的史記資料少。雖然彭越不打正面對決的大規模戰爭,但是總是在項羽的背后斷他的糧,讓項羽兵罷糧絕,又不得不去看自己的后方,從頭到尾地牽制項羽,為劉邦贏得了許多機會,直到垓下之戰亦是如此,項羽也是沒有糧食了,才到這一步。
? ? ? 下來分析黥布,黥布原來是項羽的一員大講,但后來謀反,投靠了敵人劉邦。黥布是一個猛將“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黥布總是當前鋒,可見他的勇猛威武,項羽的勝利很對都是因為英布的指揮下,可見英布也是一個軍事天才。卻因為拖兵不出兵支援項羽,項羽大怒,黥布害怕了,便投靠了劉邦。打了許多仗,在垓下之戰的時候,黥布仍是韓信,彭越,黥布三大主力之一,圍攻項羽于垓下。但后來因為黥布造反后被劉邦殺掉。
? ? ? 黥布,當初為項羽的一員大將,戰功累累,后來投靠劉邦,項羽就等于失去了一大力量。劉邦增加了一元大將。雖然戰爭不多,可他的背叛項羽對項羽的勢力造成了一大打擊,可見他在楚漢戰爭中的重要性。
? ? 綜上所述:韓信,彭越,英布三人本來是項羽的三大將軍,可惜了項羽太小氣,又不肯重用他們,導致了他們在劉邦手下對項羽造成了長期性的牽制和打擊,直到最后的垓下之戰的時候也是他們三個主力圍攻項羽,才把項羽逼到烏江。所以,用好一個人是有多么的重要,可惜了項羽這么多的人才。如果項羽好好用他們,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呢?!
? ? 現在從大局觀出發,項羽之所以沒有取得勝利到底是因為什么。首先是劉邦的一個戰略局面,雖然劉邦在彭城之戰,或者是其它戰役,都被項羽打的滿地跑。可他的實力為什么又能很快的強大起來?因為劉邦還有他的手下,韓信,彭越黥布等人劉邦總是找蕭何幫忙。劉邦在彭城之戰后被打的退到了滎陽,韓信又來幫忙。劉邦有韓信這個幫手,而項羽沒有。韓信曾經提出過東進的戰術,被劉邦采用。先是打了陳倉之戰,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然后有開辟北方戰場,降燕,滅齊,滅趙。這一系列戰爭為劉邦增加了不少實力和地盤,最終他們是要包抄項羽,東進的目的就是繞到彭城后面打擊項羽。最后到了濰水之戰后,繞道了項羽的背后,然后劉邦和韓信,黥布等人圍攻項羽在垓下,大破項羽。
? ? ? 項羽和劉邦的不同就是,劉邦注意培養手下,而項羽卻只懂得單打獨斗。劉邦雖然被項羽打的跑,但是劉邦還有一個韓信在北邊,雖然劉邦輸的慘,但是韓信卻一天比一天強大,韓信的強大就是劉邦的強大。因為項羽不會用人,又小氣,使得背叛了許多人,韓信,彭越,黥布曾經就是項羽手下的三員大將。但因為得不到重用所以紛紛投靠劉邦。項羽的過失讓韓信彭越等人成為了他日后很大的威脅,在垓下之戰也是他們三方主力合起來才把項羽吞了。
? ? ? 項羽的布局只懂得單打獨斗,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但劉邦不一樣,他還有其它幫手。項羽的大將龍且死在了濰水之戰,謀士范增死在了滎陽之戰被離間,項羽就等于失去了他的手臂。之后手下沒有了將軍和謀士,也只有挨打的份。
? ? 劉邦的戰略布局導致了他日益強大,雖說總是失敗,可他的主力完全是在韓信的手里,韓信在北邊屢戰屢勝,滅趙,滅齊,降燕哪一個是敗仗?所以韓信的強大,也就等于劉邦的勢力。加上彭越的游擊戰術,在后方牽制項羽,此時項羽已經成為了被動,節節敗退。
? ? ? 項羽的戰略布局卻十分的單一,雖然說項羽本身就是個軍事天才,可他的政治愚蠢,不得不讓他需要謀士,而光自己打也不行,他還需要將軍。謀士范增,將軍,黥布,韓信,都被他的愚蠢給弄走了,而范增的死又是讓項羽處于一個完全被動的狀態。所以在一定的時間后,項羽的失敗就已經成為注定。
? ? 再從側面來看的話,不談性格,只看項羽的哪些舉動造成了現在的局面。剛開始的鴻門宴已經讓劉邦逃走,項羽失算了一局。然后是占領親,進咸陽,項羽殺了子嬰,燒宮殿,坑殺降卒。已經讓項羽失去了民心,所為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失去了民心,讓他在政權上的不穩定。沒有依靠。然后就是項羽的分封制了,項羽本事貴族,他想重建楚國復興貴族,于是就把秦國劃分為幾塊,分給了章邯等人。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諸侯并起,導致了自己的兵力和地盤的不穩定。如果他用中央集權制度,或許就不一樣了。
? ? ? 在一個就是項羽的性格問題了,項羽遇事暴躁易怒,不冷靜判斷問題,不聽手下謀士的建議,讓他輸掉了很對。不會用人,手下的范增就是一個例子,在鴻門宴上婆婆媽媽范增的意見,而又很感情用事,重情信義,項伯是他很尊重的一個人,可項伯就恰恰是劉邦派到項羽那里的臥底,本來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殺了劉邦,可因為項伯的勸說,導致項羽放過劉邦。項羽不鏟除項伯,導致了給劉邦許多情報。因為項羽出兵早,所以年少輕狂,政治也一塌糊涂,根本都不過心狠手辣的劉邦。還有就是項羽實在是太小氣了,賞罰不分明,那些那功臣都不封官,反而給了自己什么都沒干的親戚,這一點讓韓信,彭越那些人都心灰意冷,投奔劉邦。又是一大缺點
? ? ? 項羽的失算不僅僅是戰略上的不足,其它方面也占了不少,這一個個的缺點合到一塊來,才有了項羽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