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開心的事?”
“沒有啊”
“那你笑什么呢?”
“沒有不好的事情,就可以笑啊!”
這是一次和同事的對話,同事看到我在辦公室總是咧著嘴笑,好奇問我是不是有開心的事,不然一個人哪來那么多的笑!
我是一個愛笑并且笑點很低的人,一些極小的事情甚至一句話就能樂上小半天,總是臉上掛著笑,有時不免被周圍人打趣說我笑點太低,覺得笑點低能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快樂也沒什么不好,我也不費力去反駁;比起苦瓜臉,笑臉也總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不是嗎?
曾經被一朋友問:“你怎么這么愛笑?”
我笑著說:“我媽說我小時候特別愛哭,一天基本2/3的時間都在哭,可能那時哭的太多了,現在變的愛笑了吧!”
然后朋友她也哈哈的笑了!
如果換在現在別人問我這個問題,那我的答案會是:“只是因為一直努力在向著光亮那方!”
雖然堅強,有時也很脆弱,即使一句話也能淚流滿面,可從來沒有放棄向著光亮那方努力生長。
那光亮那方是長什么樣呢?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向著光亮那方》,從書里找答案。
這本書是我這周上下班時間在地鐵上看完的,完完全全在地鐵上看完的一本書。上周末搬家后,這周就開始每天公交+地鐵的上班模式(之前是坐公司班車),單程路上時間就得2個小時,一來回4個小時,4個小時有2個半小時是在地鐵上,地鐵上要兩條線相互換乘,其中一條線要坐到終點站,相對人少,會有座位,返程的話就是始發站,更會有座位;而這條線上的時間又占2個半小時里的差不多2/3,這樣每天地鐵上會有近2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看書(公交車是沒法看),這周一上班,把這本書裝到包里,到周五竟然讀完了,自己都感到意外,平時在家看書的速度都沒有這么快,所以說有些事只要去做就會有驚喜!
★《向著光亮那方》是青年作家劉同2016年的全新作品,是對青春勁敵的負隅抵抗,是對人生浮沉的冷眼旁觀。書中講述了17個生命中呼嘯而過的故事,有作者自己的故事,也有他身邊人的故事,代表著17個人生中無一幸免的關鍵詞,這里沒有皆大歡喜的藥方,只有隱約可見的啟示。不管你是20歲,30歲,還是40歲,都可以讀這本書,不止只有青春會有迷茫,中年也會有迷茫,它能讓你看到曾經不夠好的自己,也能讓你看到現在已經變好,且正在變的更好的自己。
最初是從電視上看《職來職往》這個節目知道劉同這個名字的,那時還不知道他同時還是一個作者,直到他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火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那個節目里看到的嘉賓。
可能因最近幾年情節類同的青春系列電影的關系,對于青春系列的書也不怎么感冒,《誰的青春不迷?!肺也]有看,《向著光亮那方》是作者的誰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之三,同樣吸引我的也非標榜的“青春”,還是我在當當上買別的書,為了滿減活動湊單瀏覽網頁時看到這本書,被書名一下子吸引,然后網上大概了解了下,挺感興趣,隨即就添加了這本書。
當我拿到書時,從沒想過這本書會讓我流淚,這周一上班把這本書裝在包里,上下班時間在地鐵上看,數次淚眼模糊,有一次竟然眼淚直接掉下來,急的我趕緊從包里拿出手帕紙擦掉,不然周圍的人還以為我怎么了呢!
從書中看到曾經不夠好的自己,曾經的自己和作者一樣害怕、自卑;成績好過,成績也爛過,跌跌撞撞;也從書中看到現在變好的自己,自信、勇敢,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著變的更好,可能因為這些共鳴而流淚吧!
個人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真實而不矯情,作者和我們中的很多人一樣普通,沒有先天優越的條件,也沒有養尊處優的環境,有的只是不斷尋找光亮的努力和堅持,等待著綻放。
看完后也發現此書講述的并非純粹的青春,而是在講述一種成長和蛻變,從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不管是哪個階段都在尋找光亮;另外書中寫的很多話都很不錯!
原來我們都一樣,都有迷茫,都有困惑,沒有誰比誰低一等,若你比別人低一等,那也是你的努力比別人低了一等。
每一種改變都帶著些取舍,含著點疼痛,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不管遭遇什么,都不要放棄向著光亮那方努力生長,愿我們都能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