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陸陸續續和幾個朋友吃飯,不一而同地都聊到工作。有正打算跳槽的,有吐槽窮忙活,毫無成就的,也有抱怨直屬上司不盡人意的。盡管職場總是充斥著各種無奈,但比起年輕氣盛裸辭,大家都選擇了騎驢找馬。
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裸辭,看似很酷的行為,個中辛酸也只有苦樂自知了。
在換城市的時候,兩地來回跑面試著實耗費了我很大的精力,后來干脆選擇了裸辭。找到工作之前的那三周里,是我最煎熬的日子。每天瀏覽求職網站,海投簡歷,一接到電話就去面試,毫無選擇性。
在面試完幾家不錯的企業后,又開始漫長的等待,那時候整個人的狀態都是游離的。更可怕的是,在一次次面試結果都不太如意的時候,我開始降低了自己的期望薪資。因為沒有騎驢找馬時那種不愿將就的心態,裸辭時間越長,自信心和意志力會一點點被消耗,以至于到了后來很容易降低期望,自我懷疑。
馬云曾說過,員工離職無非兩個主要原因:要么錢給少了,要么心受委屈了。在漫漫職場生涯,有誰能保證自己不受委屈呢,因此跳槽早已是稀疏平常,而裸辭行為往往發生在剛畢業沒多久的職場新鮮人,而裸辭沒多久,你會發現,雖然工作繁瑣,老板難搞,辭職后你雖然脫離了那樣的環境,但現實生活中,水電賬單,信用卡賬單以及房租房貸等等更是壓得你喘不起來。至少在工作的時候,這份你并不喜歡的工作卻能一一幫你買單。
有研究表明,人這一生至少會換三份不同職業,七份工作。“養老型”的企業早就不存在了。每時每刻我們都在與市場賽跑,你只有不落后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
1.生命不息,找工作不止
講個故事,同事D經歷了前公司裁員。那時候她剛入職六個月,公司就決定裁員20%,搞得人心惶惶。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樣上班,一到辦公室就被老板叫到辦公室,辦公室里坐著的還有HR。頓時她就有種不詳的預感。果不其然,HR直接開門見山地說到公司的決策,因組里資歷最淺的就是同事D,公司決定不留用,并提出了相應賠償。簽了協議書,剛出辦公室沒多久,同事D的電腦以及其他辦公用品全被清理干凈了。
她突然失業了。對于剛出象牙塔沒多久的她,整個人懵了。她說記得自己每天哭,突如其來的打擊一時讓人無法承受。好在她很快調整了心態,半年后加入了現在的公司。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多數公司選擇裁員,資歷淺的員工是眾矢之的,人在職場,其實對于公司運營的情況是很敏感的,如果發現不對頭,你要做的不是等著HR來找你談賠償,而是趁機趕緊找到下家,不至于落荒而逃。
2.不要等到做得不開心了,才開始更新簡歷
前段時間,接到某公司HR電話,給我推薦了一個知名外企的崗位,聽她描述完工作職責以及企業文化,我表示了極大的興趣。HR告知是在XX招聘網看到我的簡歷,并詢問了我目前的工作情況,我的天,我發現對方看到的是我3年前的簡歷。我解釋了下目前已經換了行業和崗位,雖然對貴公司的崗位很感興趣,但恐怕再換行業無法勝任。
對方HR解釋說更看重候選人的軟實力,但希望我能給到一份更新版的簡歷以作斟酌。當天晚上我就把簡歷發了過去。
結果顯而易見,原先急著招聘的HR沒有了音訊。好在當時也并沒有抱很高的期望,也不至于很失落。
但這事給了我很大的警醒:不要等到想要換工作了才開始更新簡歷。
企業在考核員工績效的時候,年中年末都會回顧過往的工作表現,和老板談好后定期將自己的工作做個總結,工作成就,優秀案例等都可以更新到簡歷上,并且統一發布到幾大招聘平臺,永遠做一個整裝待發、昂揚向上的職場人,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拐角就遇到了天大的好機會,而你早已做好充分準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拉開的。
3.永遠為自己留第二條路
HR在招聘的時候往往會選擇2-3個候選人集中對比,有時候他們最prefer的候選者因為諸如薪資談不攏等原因而拒offer之后,HR可以直接從其他候選人中選擇。對于用人單位來說,都想找個“性價比高”最好“物超所值”的員工,如果當初孤注一擲,一旦候選人拒絕,那么招聘流程就要從頭開始。所以為了降低風險,HR往往都備有人才庫。作為求職者,這也給我們一個提示:永遠給自己留第二條路。
說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公司的某個部門招聘員工,Team Leader和Line Manager之間就候選人的抉擇產生了強烈分歧,Team Leader更傾向于候選人A,因為更加aggressive,主觀能動性強,未來是個管理者的苗子;而Line Manager更喜歡候選人B,執行力強,服從管理。
這時候,強勢的team leader直接和HR達成協議,給候選人A發了offer。Line manager知道后,非常生氣,心想,雖然你是我老板,但是這個新招員工是向我匯報,我有決定權。于是Line manager一封郵件直接告到了HR總監,譴責HR未經溝通直接做決策。這事后來當然不歡而散。但在這件事中,誰是最大的受害者?
對,就是候選人A。她已經接受了Offer,并且正在原公司辦理離職手續。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位候選人后續如何,但可想而知,打擊一定很大。如果當時她手中只有這個offer,那么在原公司交接結束之前沒有找到下一家,一定是很崩潰的。
當我知道這個事情之后,觸動很大。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拿到offer之后,就可以開開心心在原公司辦離職,然后憧憬新的未來。但所有的選擇都伴有風險,降低風險的唯一手段就是,千萬別孤注一擲。就像投資的時候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一樣,日常的職業選擇更是如此,在拿到offer之后,千萬不要認為高枕無憂了,繼續面試,這時候你的心態是放松的,更是有底氣的,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那就安安靜靜等著上班通知,如果有變故,也不至于變化來得太突然而無法承受。
剛畢業的時候,我們都對工作懷有敬畏之心,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時間長了之后,漸漸有了怠慢之心,抱怨工作無趣,上司無能,滋生出些許戾氣。初生牛犢不怕虎,最開始的時候因為局限于眼前的世界,又高估自己的青春,我們中的大多數往往意氣風發,斗志昂揚,自我感覺良好,高不成低不就,認為只有坐在5A級的高檔寫字樓,拿著上萬薪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覺得那樣才配得上自己的才華。Too young too naive.
大學時對未來以及職場生活的幻想往往源于媒體炒作以及自己的憑空想象。我記得自己畢業那年,《杜拉拉升職記》紅極一時,幾乎成了每個畢業生的職場教科書。我拿著別人的地圖去找自己的路,結果工作后,即使如愿加入外企,才發現像杜拉拉這種長期租住在某高級酒店的橋段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后來看一些職場電視劇,分分鐘槽點滿滿,脫離現實的文藝作品也只是一群影視工作者的集體意淫。這也是為什么我不愛看職場小說以及職場電影的原因,往往這些作者以及演員自己也未必經歷過職場。自媒體時代,類似《從月薪5000到年薪50萬,只因為他做到了這點》等偽勵志的雞湯文層出不窮,但讀者也愛看,只因為我們以為自己照著做了也能獲得同樣的成就。看完正能量滿滿,回到現實中發現該加班還要加班,并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多大幫助。
大眾傳播要的就是噱頭,媒體出于媒體效應也往往夸大了故事的真實性,把一個很少人才能實現的東西鼓吹得唾手可得,結果看多了這樣的勵志,反而造成很多年輕人眼高手低,腦子里裝的盡是些好高騖遠的想法。
但事實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真的未必那么幸運讓你看到。就如同前兩天看《速度與激情8》,帶感的飆車橋段,主角們炫酷的車技總是能完美地避開危難,看的觀眾燃到不行。影片末尾打出這樣一行字“本影片高難動作皆由專業人士指導且經后期特效處理,非專業人士切勿模仿,否則后果自負”,你看,這才是真相。
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職場中度過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謀生,它還關系到你的尊嚴,影響你的生活方式,逐漸形成你的生活圈子,成就你的社會階層,并最終決定你將擁有怎樣的人生。所以,跳槽尤其是裸辭之前,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因為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基于上一次選擇的基礎之上,換言之,你所做的一切都會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