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以為日本久世浩司所著的《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一書是一本雞湯書,或是一些案例的羅列湊起來的暢銷書,其實不然。讀完這本書,不僅可以對我們平時熟知的一些概念,例如“失敗”、“自信”、“優勢”等有更加深入甚至可以說是重新的認識,而且書中詳細介紹了一些很實用的抗壓技巧訓練。讀完這本書,你會明白抗壓能力不僅僅是靠意志力,而且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同時,會對自我認識有種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感覺。這本書表面上是教給你一些技巧,更深層次的是促成一次對自己的重新認知,教會你思考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首先,在介紹學習抗壓訓練法前,要弄明白兩個問題。一個是本書所指的抗壓力是什么?二是如何理解失敗?
抗壓力這個詞是來源于“resillience”,原本指的是一種復原能力,美國心理學會將其解釋為“能夠直面逆境、麻煩、強壓的應變能力和心理過程”。它的原意“恢復”、“再生”也可以直接幫助理解抗壓力的意思。
既然是恢復和再生,那就與所處的失敗的環境有關聯。失敗恐懼感會引發自我無力感,人們經常會通過“行動回避”——無意識的避開本應該實施的行動來回避失敗的可能,蜷縮在自己的“心里舒適區”。其實,這是與人們長期以來對失敗的誤解造成的。失敗確實會使我們陷入消極情緒無法自拔。一旦失敗體驗過多,就會對無力感和疲倦感習以為常,產生“習得性無力感”,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想要有效的處理失敗,必須切斷這個惡性循環。
美國哈佛商學院的艾米埃德蒙森教授將失敗分為三種:
1.可以預知的失敗,是不留心不用功造成的。
2.不可避免的失敗,是超出自己可控范圍,有復雜流程等環境因素造成的。
3.智慧型失敗,是值得歡迎的有價值的失敗,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改良方法。
針對這三類失敗,作者提出了面對失敗的處理方法如下:
1.遭遇失敗時,學會將其分為三類。
2.不必過于自責。
3.根據分類妥當對應,積極吸取教訓。
第一類可以預知的失敗要靠細致嚴謹去避免;第二類不可避免的失敗注意不讓自己陷入內疚和自責中。第三類智慧型失敗要轉換為經驗,促進個人成長與進步。
所以,在處理失敗的問題上,要重視三種態度:
1.直面現狀。
2.靈活機動的認識問題。
3.科學合理的思考。
下面,進入正題,為大家分解作者講解的七種抗壓技能。
第一個技能:擺脫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
消極態度的形成機制:失敗、不愉快體驗、回避引起不愉快體驗的動作行為。出現消極情緒要馬上解決,通過運動、呼吸、聽音樂、寫作等簡單便捷有效的方式,按照個人的愛好,選擇一個符合自己工作方法、生活方式或是價值觀的方法來做訓練,當意識進入到一種自然流動的“神馳”狀態,就會體驗到壓力的緩解和愉快的心境。
第二個技能:馴服無用的“思維定式犬”
作者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并把思維定式和消極情緒作了對照。
然后,他指出了對“思維定式犬”進行處理的選項有三個:
1.驅逐。如果你認為這只狗在心中反復吠叫的內容不正確,最好將其驅逐。
2.接納。如果你認為這只狗吠叫的內容十分符合心意,那就接納它。
3.訓練。這是使用的最多的一種辦法。這只狗吠叫的內容雖然不是100%正確,但也不是100%錯誤。這是,就要反問自己該如何馴服這只狗并和它和睦相處。
第三個技能:科學培養“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和自信不同,它是對某特定領域的目標發揮積極作用的心理能力。
得意領域易于培養自我效能感。成功體驗越多,自我效能感越高。
培養方法主要有:
第四個技能:發揮自我優勢
抗壓力強的人的特征是:
1.發揮自己的優勢。
2.堅持磨練自己的優勢。
3.關鍵時刻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
也可以說,他們的工作方法是聚焦自己的長處。優勢是指“存在于內部的真正給予人活力、促進人發揮最大潛能走向成功的素質”。優勢的發揮首先需要明確把握自己的優勢,接著通過在工作上活用優勢來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這也是分析自我本質,開發資質的“自我的分析與挖掘”。最后鍛煉出克服困難的“彈性肌肉”。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應該強調“優勢理論”,而不是“木桶理論”或“短板理論”。
第五個技能:建立心靈后盾
人與人的緊密關系才是人生中知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研究發現,與他人有密切關系的人容易從疾病中恢復,甚至長壽率也高。所以,我們要在一生中找到成為自己后盾的最重要的“貴人”,列出“貴人表”,他可以是伴侶、孩子、恩師、同事、領導、顧客……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支持,鼓舞我們重新振作。
第六個技能:常懷感恩之心
第七個技能:從痛苦中汲取智慧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將人的工作價值觀分為三種類型:
1.“工作”(job)——工作就是賺錢過日子的勞作。
2.“事業”(career)——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名譽而工作。
3.“使命”(calling)——為更大的意義和目的而工作。
調查發現,有使命感的人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都持有積極主動性,有較高的滿足感。培養抗壓力的最后一個技能就是從痛苦但有價值的逆境體驗中發現“我這樣的人到底是誰”,從而發現自己的使命性工作。當我們實踐自己的使命,鼓起勇氣邁出新的一步時,那個幸福而充實,令人振奮的世界會向我們敞開。
當然,技巧必須實踐才能真正為我所用。看似簡單和通俗的技巧,其實要真正做到并成為一種自我主動的選擇并不容易,可能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有意識訓練和反復提煉。所以,不要害怕工作中的困難和失誤,不要過分擔憂個人成長的瓶頸期,因為這是進行抗壓力訓練的絕佳時機。
空山鳥語里說,有一種最特別的鳥,它是百鳥之首,但是在它的生命之路上,必須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毀滅,當它歷經磨難奮力沖破死亡的絕境,它將獲得新生。
這樣的鳥便是鳳凰,而抗壓力一書便是教會我們鳳凰涅槃之路。愿我們都能早日領悟到涅槃的喜悅和工作的神馳狀態,讓我們的人生更飽滿更豐盛。
最后,以作者的一段話為本書的內容做個總結。
每當我們邁出新的步伐,就會有成功也有失敗。從失敗的經歷中得到的教訓常常會伴隨著精神的疼痛,會額外的銘記在腦海中,真正地在一個人身上生根發芽,成為屬于自己的力量。同時,一個人如果能懷有這是我成功路上必備之物的危機感去學習的話,就會像海綿一樣拼命的吸收水分,吸取知識。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悲傷還是喜悅,都是自己人生的組成部分。如果能夠從各種各樣的體驗中領悟到這些,就可以掌握平穩、冷靜心態的能力,這種能力會在你的身上結晶形成終生難忘的智慧。-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
(原創,感謝留下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