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的看點很多,電影之外的東西是張猛導演和演員周冬雨,前者2011年依靠《鋼的琴》一戰成名,并且把實力派演員王千源送上影帝寶座;后者在本片中還擔任監制,是新生代小花,也是當年的雙黃蛋影帝。這些因素讓觀眾對這部略有沉悶的電影有了很大的期待。
張猛導演這次還是選擇全膠片攝影,電影質感十足,并且鏡頭語言非常成熟。比如一開始,從窗戶外、側面、背面各個角度張望男主角,卻不給他正面特寫,生動地表達了這個年輕人的神秘和他內心的不確定。
他名字叫張英雄,卻不想做英雄,只是想像他父親一樣拿著退休金,喝喝老酒。父親因為想爭點拆遷款而死,家也被拆了,這個少年在最不確定的年紀經歷了最顛沛的事情。他得找一個出口,他執拗地想報仇,在一系列最終因為感情悸動轉而保護仇人的女兒甚至愛上了她。最后一個鏡頭,張英雄終于釋懷,扔掉了手中的刀,點起一根煙,坦然地向前走下去。
2.
一個朋友看完電影說:“我覺得自己老了,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對年輕人懵懂的情欲沒什么感覺,我更想希望電影講講拆遷后寄居在親戚假的家長里短和他們的感受?!?/p>
他從小喪父,幾年前家里拆遷后,他媽媽本來想出去租房子,也不是沒有經濟條件。但是他姥爺死活不讓,說這邊有條件,出去租房子太丟娘家的人。于是,他和他媽、他姥姥姥爺、他舅舅舅媽住在一棟二層小樓里。其他人都還好,就是舅媽的臉色時陰時情。沒有什么大的沖突,那說那會兒的日子就像是溫水煮青蛙。每個人每天的心情都不確定,像一家子神經病。
兩年半之后,新房蓋好了,他搬了家,可是再做不到以前那么陽光了。
3.
我家以前有一條老狗。我六歲的時候,我媽把它抱回家,到我十八歲的時候,他已經老的走路都困難了。全家人盼了好久,終于到了拆遷拿錢換新房的時候。可是,老狗的處成了個問題。
我們家租的樓房自然養不了狗,把它送人,也沒有人愿意養。老狗最終沒有讓我們為難,我們想把它牽出院子的那天,它四條腿死命往后蹬著,怎么也不肯走。我抱起它的時候,它已經沒了掙扎的力氣,它在我懷小聲地哀嚎著,直到斷了氣。
在拆遷之前,我把老狗,連同我的青春,埋在了以前的老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