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0歲女孩復讀考上大學引起了熱議。有人認為讓少年提前上大學違背了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
少年班對那些入學少年并非好事。如同體力勞動一樣,少年兒童不宜超負荷學習。超負荷的腦力勞動也必然有損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他們成為平庸之輩,甚至產(chǎn)生智力早熟、早衰。即使不因智力超負荷造成傷害,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往往比普通大學生差,甚至畢業(yè)后需要繼續(xù)“特殊護理”,或者適應不了社會的劇烈競爭而遭到淘汰。當年火遍了全國的少年班學生寧鉑后來出家為僧、干政“自我封閉”、謝顏波“有心理問題”就是在小小年紀接受高強度學習訓練后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為此,曾經(jīng)辦得轟轟烈烈的大學少年班后來陸續(xù)停止。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知識教育,更重要的還有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沉淀,急不得。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浙大教授騙婚案的主角浙大副教授也是少年大學生,不諳世事,一心學術,缺少了重要的一課——人際關系之課。中國古代曾有過專門針對兒童設置的童子科考試,但之后屢興屢廢,直到南宋時被徹底終止,就是社會對童子試拔苗助長的負面作用有清醒地認識,正像南宋李伯玉所說的:“人才貴乎善養(yǎng),不貴速成,請罷童子科,息奔競,以保幼稚良心。”
但也有社會輿論認為,孩子成才早期教育最重要。堅持“讀書要趁早!”的蔡笑晚一生培養(yǎng)了5個博士生兒女,當兒子還在襁褓之中時,蔡笑晚就開始了早教:通過手指點一下兒子的下巴念個一、拍孩子的手數(shù)數(shù)給孩子數(shù)學啟蒙。八個月,兒子就能從1念到5,兩歲半后就學會了簡單的加減運算。他的六個子女大多在六歲以前入校讀書,并且多次跳級。
讀書為什么要趁早?首先這有利于孩子形成極好的追逐時間的觀點,趁早讀書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來追逐下一個目標,提早享受成功帶來的成果。世界上的一切勝利都可以歸結(jié)為時間上的勝利,小時候的一年比成年后的一年對人生的發(fā)展更加重要,因此要珍惜。其次孩在子幼年精力充沛,記憶力強,是學習的關鍵期。這時候?qū)W習的效率較高。
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社會在進步,教育的目的從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到個人夢與中國夢相結(jié)合,從冷冰冰的培養(yǎng)社會這臺大機器的螺絲釘?shù)焦膭顚W生的個性發(fā)展。鄭淵潔認為,孩子適合什么樣的教育就讓他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yè)就輟學,完全由父親在家展開私塾式教育。。后來他 18歲離家,用自己打工賺來的積蓄創(chuàng)辦《皮皮魯》雜志,將父親的童話事業(yè)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辦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億。與鄭亞旗相反,鄭淵潔的小女兒喜歡上學,鄭淵潔就讓她上學,說要供她讀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