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盤Day 95 冬至~餃子節╭(╯ε╰)╮?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為什么 95% 的人都是劣質勤奮者》,不禁想起剛工作時,我那段低質低效勤奮。
當你為工作迷茫時,請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第一,如果所有的工作收入都是一樣的,你還會選擇現在的工作嗎?
第二,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也從事你現在的工作嗎?
第三,如果只剩十年的壽命,你做什么事情才不會留下遺憾?
你們心里有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嗎,內心停留一下,好好思考答案。我們每天清醒著的時間不過16個小時,除去必要的衣食住行,工作能占到其中的60% — 80%。事業是與婚姻齊名的會對人生產生最深遠改變的兩大因素,工作不如意,對生活質量、情緒健康、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影響重大。
好工作標志一,具備顯著提高你個人價值的能力,工作的本質,是把我們的單位時間最大商業化。只有能力不斷提高,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提高,才能享有不斷上漲的價格/工資。從而在未來,當你的體力已經遠遠不及年輕人的時候,還能維持同樣的生活品質,或者過上更為自由的生活。
人生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先抑后揚。年輕時精力充沛牽掛少,適合奮斗拼搏學本領;人到中年時各項生理機能衰退又俗事纏身,只有之前的積累足夠,才能從容,應對自如。如果反過來,年輕時自由散漫騷 浪 賤,人到中年就會百般局促,杯具復杯具,滯脹復 智障。因此,花同樣的時間精力,從事能升值的工作才能體現個人價值。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當兩件事同時擺在面前,一件事簡單,一件事困難,大多數人會選擇先做簡單的。你每天安慰自己:我很努力,我對自己的狀態很滿意,實際上,你每天真實的收獲,微乎其微。等總結的時刻到來,這種勤奮的假象,一戳就破。有多少人勤奮工作十幾年,起早貪黑趕地鐵,周末節日全加班,每天累得像條狗,但工資就是不見漲。對于一個職場人,如果把升職加薪作為結果,那你要思考一下,每天花那么多時間做的事,究竟給自己帶來了多少收獲?你有沒有學到新的技能,讓自己配得上升職加薪?
思考太大的問題,腦子不夠用,但我們可以把問題簡化啊。這就要引入一個重要的概念了:黑箱。
黑箱,指一個只知道輸入輸出關系,而不知道內部結構的系統或設備。這是一個IT行業的專業術語,主要應用在軟件測試領域。這個概念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大大簡化:不管電路多么復雜,只需要把輸入口輸出口之間的所有東西,看成一個整體,然后通過結果,評價好壞。
很多人的能力差,并不差在輸入的能力和知識儲備,而在于輸出能力太弱。解決方案就是:強化輸出,形成 “單點突破法” 的良性閉環,其關鍵在于:“用以致學”,而非“學以致用”。
“用以致學”是歐美企業領導力倡導的高維心智管理學,在Joseph.A.Raelin的《WORK:BASED LEARNING》和弗雷德蒙德·馬利克的《管理成就生活》,明確了基于工作和任務的學習方式,并提出了“行動學習”、“實踐社區”和“實踐與反思”等具體的學習方法都應首先基于“用以致學”原則。
“用以致學”的原則是因為要用,所以才學,這是一種“以終為始”的學習理念。“用以致學”是人們在解決問題時的本能反應,是一個引發并導致有效學習的指導原則。在工作中,“用以致學”的原則同樣導致了真正的學習。
“學以致用”的原則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即如果平時不注重知識積累的話,等到用時就來不及了。為什么很多人在學以致用這一點上做得很差,不是因為動手能力差,不是執行力差,也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學以致用本身就很難,這決定了能真正學以致用的只有少部分人,不適合大眾。因為學以致用中的 “學習”,是一種 “基于能力提升或知識儲備的學習”。
總之,比學以致用更高效的是用以致學。
? ? ?我是秋之白華白之秋,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話可以點贊、留言或贊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