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翹編審的《蕭紅印象》,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有著古樸美麗的封面:被秋天染得半紅的楓林,陽光在葉間錯落有致地灑下。中間的書名,也是我熱愛的紅色。
我也算是一個外貌協會的人,在看書上,常常是先看封面再看印刷,最后才是看序言和主題。
于是《蕭紅印象》成功地吸引了我。
蕭紅是20世紀初出生在黑龍江的一位較有名的女作家,成名作有《呼蘭河傳》,所以,她也自稱是呼蘭河的女兒。沒有張愛玲對細膩文字駕馭的天才和飛蛾撲火的愛情,沒有蘇青的聰明外露和與命運死磕到底的頑抗,沒有陸小曼的光華也沒有林徽因的幸運,蕭紅就像是一朵被遺棄的凌霄花,拼命向上卻總被風打落,遇人不淑和時代困境,讓這個女子既高傲又自傷,最終郁郁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一開始,看到蕭紅與表哥和汪恩甲的兩回私奔,懷孕之后又一猛子扎進了知音蕭軍的懷里,從此再抬不起頭,這讓我既覺得這個女子敢于反抗封建,又隱隱不屑她的瞎折騰。“一個連自己感情都看不清的女子,只是想著依賴男人,這比張愛玲差太多了。”我如是想。還有對父親和后媽的莫名抗拒,比張愛玲對孫用蕃的敵意更多,但張愛玲可以理解為她有黃逸梵的存在。總之,我是覺得她矯情有余,又自私冷漠。
但,后來不斷地接觸她的文字,從《生死場》到《呼蘭河傳》,幾乎所有的文字都印著對生命的透徹感悟和對故土生靈的悲憫情懷,清晰而又滄桑。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女子,母親早逝,父親疏淡,繼母薄情,執拗的個性不得祖母喜愛,所以整個童年里只有祖父的慈愛和教導。這怎能讓這個女孩不成熟沉默不渴望依賴呢?
轉變的心態之后再看蕭紅,這生命短暫的女子既然我悲憫也讓我艷羨,讓我對人生和情感又多了一份思考的空間。
蕭紅的童年過得跟我一樣粗枝大葉,頑劣地每天只是想著玩樂,只喜歡對自己好的人和事,坦率又執拗得讓我瞪膛結目。但不得不提,她執拗的性格中透著聰慧和天賦,是她后來創作的一大鋪墊。我小時候也是一個頑劣的孩子,野蠻自私無知,每每想起又與他人比較,總是覺得慚愧。我喜歡寫字,我喜歡能寫出漂亮字的人,但在家中在學校似乎無人在乎這個,更別說有人愿意手把手教我。所以我羨慕蕭紅的一方面,是她有一個寬容博學的祖父,慈愛且耐心。我也曾癡迷于能用文字描寫一個地方、一個人、一件事,我曾夢想成為一個作家,出名與否都不要緊,重點是能夠駕馭那些美好的文字和情感。然而事實證明,我不能,而蕭紅自然長成。
對于人生中夢想未能堅持下來的自責和空落,我從來都不知道該與誰人說才能得到舒解和原諒,我偶爾會提筆寫一段,到最后不得善終,于是在筆記本里長成了一根根的骨刺,時時提醒我的落敗。所以,不管蕭紅如何凄涼,在我看來,她卻是我追隨的一個優秀筆者,為我打開了一扇文學的窗戶。蕭紅給我們講故事,就好像我們能陪她走一段。這是多么美妙體驗啊!
在情感上,蕭紅看似的不幸與失敗的,但是感情里沒有勝負,正如聰慧如張愛玲的一輩子,也從未忘記那個薄情漢。我理解不了那樣依賴的心,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的感情,就好像我永遠也學不會她那份智慧與頑強。她的感情直接而干凈,可以喜歡得不管不顧,也可以討厭得不管不顧。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是以情換情的,不是么?所以她深愛那些給她溫情的人,有何不可?
也許凄涼也她是咎由自取,但她沒有自怨自艾,這在那些沉甸甸的充滿深愛的文字中看得出來。只要自己愿意承受的人生,別人無法用言語中傷。
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帶著懷孕的身子,負債累累,愛人離走,她選擇用文字投稿求助,那樣一個女子能用自己的文學才華來彌補生活的失意,也求來了一份刻骨銘心的相知相愛。聰明真的是個好東西,聰明人也最讓人羨慕嫉妒。
蕭紅的人生只在極短暫的31個春秋,總是疲于奔命的漂泊,抗爭、流浪、被騙、逃亡、無奈,還有奮斗。就如她離世前的自我感慨,人生就像未 竟的“半部紅樓”。她的文字里是對底層人民的了解,對故鄉飽蘸深情,對細小的事物有著童真般的敏銳,更是對文字駕輕就熟。這是一個優秀的女子,來人世間走一遭,只為給我們講故事,寫美好。
同樣的女作家,我不自覺地想到了三毛,一個同樣對生活執拗又矯情的文字玩家。我在想,在某些方面,三毛真的幸運得就像上帝的寵兒,例如父母,例如愛人,例如更加自由開放的年代,等等。三毛相比蕭紅,才華更甚,勇氣更多,但堅強不足,胸懷始終只能裝下自己的感情。
但總的來說,每一個有才華又懂得努力、讀懂人生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去羨慕欽佩和追隨的。
蕭紅就是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