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現風
2015年4月份的一天下午,由于學校的教師不是坐班制,所以下午我到校的時間相對孩子們來說,晚了一些。在距離下午第一節下課還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我邁進了學校的大門。
當我下意識地把身體往右側轉動,由于教室在一樓,目光就停留在了教室內發生的一幕:教室內的孩子們,有站著、坐著、蹲著、還有趴到桌子上的……,有一個單獨站在后黑板前的,也有圍成一圈,更有三兩個一起的……。
我腦海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現在教室內肯定沒有老師上課,第二個反應就是,這是一節什么課呢?我耐著性子邁著有點焦急的步伐,走進教室一看,有背語文的、有背英語的,還有的在抄寫后黑板上的英語短語的……。
我悄悄地問了一個學生才知,今天這一節課是體育課,由于活動量以及活動的幅度太大,為了下一節課學生們能平靜地上課,體育老師稍作調整,提前幾分鐘讓大家休息。我在教室內前后轉悠了一圈,沒有一個孩子有時間理睬我,甚至有些孩子根本就沒有發現我的存在。但我卻發現了使我再次內心震撼的事情,班級的倒數第一名、倒數第二名在背書,“黑社會”在背書,初一的時候經常逃學上網的“網迷”在背書……。當時我們是初二的下學期,成績薄弱的孩子們都沉浸在小組的背書當中,當然成績優秀的孩子們怎肯示弱而不背書呢?
放學后,我再次因為此事在班級里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
有些組員說:“我們組長一看距離下課時間還有十分鐘,就說,大家馬上回到教室,進入今天的背書環節。”
另一些組員說:“我們的組長說,時間就是金錢,馬上回到教室進行自由背書,我們組里的考評分數絕對不能拉下來。”
還有組長說:“馬上回教室----背書,我們的小組考評分數絕對不能落后于其他的組里。”
更有組長鼓勵組員說:“學期總冠軍,拿不拿到手,就看大家的了,加油!”
……
“有沒有那個組員不聽話呢?說是體育課,自己要在教室外繼續運動。”我有點擔心地問。
“以前有,但現在沒有了。”組長說。
“以前有,是因為以前是初一,大家還不了解小組化管理的班級的具體實施情況。”另一個組長說。
“自從大家明白了,每一個人在班級內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和自己的小組互相依賴,互相生存后,小組長的管理就方便多了。”又一個組長補充到。
在班級小組化管理中,小組的共同目標將小組內部每一個成員的個人利益和小組利益統一起來,使孩子們個體學習與活動的動機和小組內群體的目標融為一體,每一個組員都有“同舟共濟”的意識。合作增效,共同進步,在組內形成一個合作的氛圍,學習小組的成員必須通力合作,團結協作,才能到達成功彼岸同時,實現小組內的目標-----“月冠軍”、“學期總冠軍”。但同時合理的班級小組化的評價機制也激發孩子們內在的潛力,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