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0點,這棟大樓仍然燈火通明,11點從公司啟程的出租車要等上30分鐘,有人進入夢鄉,有人還在歸去的路上。
我們明明可以有千奇百怪的生活,但我們好像被一種共通的生活所主導了。
世界讀書日的名義聽了三分之一場劉擎教授的演講,現場直播討論人氣很高,拋出的問題多關于焦慮、內卷、淘汰。
他講大多數人從出生就帶著兩大目標:第一個目標為了生活掙錢,第二個目標為了財務自由掙更多的錢。
一個滋生了生活底層的生存焦慮,一個滋生了他人期待目光的成功焦慮,上有小比文武,下有老比兒女。
近期的熱播劇《小舍得》從三個不同家庭式教育出發,講述了當代社會父母的教育觀,網友紛紛表示太現實太焦慮讓人窒息。
劇中成績優異的男孩最終在父母“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強壓下崩潰,發出了吶喊:你到底是愛我,還是愛那個考滿分的我?
一次偶然在公司洗手間聽到一個母親訓斥1年后就參加中考孩子的無奈,電話里不斷埋怨孩子不認真學習,只知道玩游戲,母親甚至是用求的口吻讓孩子忍耐1年,1年后給他想要的時間、空間以及手機。
孩子那頭可能是沉默,又或許說了其他什么,母親的語調又上了幾個音階:如果你還是這樣我也不想管你了,以后你就去小區門口當保安吧!
從愛出發,抵達未來,那些好的不好的似乎已經被持續發展露出的社會本性打上了無數個標簽,進入好的學校就能有好的未來,當了保安就可能會不幸福……
看似光鮮的總有人想方設法地去靠近,得到了的想要更多,得不到的永遠在前往的路上,這場你爭我趕是選擇,還是一場隨波逐流地逆流而上?
我們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游戲,如果只相信生活模式的唯一劇本,不能把自己生活的維度拉開也只能被世俗不斷推著走。
美國華盛頓郵報前段時間評選出十大人間奢侈品,看似佛系的心境往往成了難得到、難自控的東西:生命的覺悟、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走遍天下的氣魄、回歸自然,有與大自然連接的能力、安穩而平和的睡眠、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與時間、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身體健康,內心富有、能感染并點燃他人的希望。
每一條都是在對內充盈自己再不斷外散,當內心足夠強大到包容一切,所有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復雜情緒也能被快速內化。
對未知的、不確定的,對既有標簽追逐的、擯棄的,會在一次次自我深入剖析后的釋懷里不斷堅定,發現新的屬于自己的生活模式。
很喜歡一位作家,文粉都叫他衩姐,每天大概有那么一絲的快樂源于看他的文字,煙火氣里總能夾雜著些許理想化的社會氣息。
領貓養狗、寫字喝酒,窗前庭院落紅紛飛,風景獨好,仿佛一個不緊不慢的人間游客在這塵世里鑄造了一個世外桃源。
他寫娛樂熱點,寫馬思純的愛情、病情,寫廖啟智、趙英俊的別離,他也報生活疾苦,單身母親闖關升級,可總能筆鋒一轉用一些故事或經歷把現實也包裝的可人。
大抵這就是有行動力的文字,滿是自由泛濫的氣息,這場戲,他游刃有余。
做自己人生劇本的編劇、導演、主角,收益是自由,付出是責任。
做自己生活劇本的編劇、導演、主角,收益是自由,付出是責任,在每一段你爭我趕里,尋找一個平衡點,給自己,也給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