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等待周四的見面。
心情跌宕起伏了幾天,剛好從周四晚開始,再到周四晚得到答案。
選擇不確定的冒險,忙到半瘋的生活,
還是選擇陪伴家人,安穩從容的生活,
一個一個因素在腦子里反反復復地過,
于是有了三個晚上的晚睡和半夜醒來。
有一些安穩喜樂是幻像,心里是懂的,
但依然對掰著手指可以數完剩余年份的老人家有種未選擇先愧疚的遺憾。
梅梅說:"上一年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就想,會不會沒有選這份工作多點時間在家會沒那么愧疚。"躺在床上跟她聊天的我,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
這種心情連媽媽都沒法分享,因為一開口她便會說,人生就是苦短啊想回家就回來,不要在外面讓自己吃苦。
但,哪種苦不是吃苦呢,安穩有安穩的苦,勞碌有勞碌的苦。放不下的不是吃不吃苦,是和親人相伴的溫度啊。
以前的自己,明明很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誰能介入別人的生命,父母對子女是這樣,子女對父母是這樣,我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說到底并不相互虧欠,不過是自己的"業"和彼此的"緣"。
現在的自己,道理是沒忘記,只不過更加依戀與親人相處的每一個細節。所以一碗粥就可以把我召喚回家,外婆的一句"奴啊,回來工作哩"同樣如此。細節堆疊而成的生命感悟,對我而言比任何思想和主見都要深刻。
也正是因為細節的重要,才會恐懼回家后的千篇一律和三觀不和。
一地雞毛,非要現在就掃嗎?
放手去做喜歡的事,天南海北地跑一跑,去做那個聽故事和講故事的人,同樣是不愿錯過的機會。
兩難。
怎么選,還真不確定。@( ̄- ̄)@
現在就兩手準備咯。
不管怎么選,都是好的,都會好的。
總有一些難關要去抗一抗,比如"情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