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喜歡上從事的工作,聽起來就挺難的,因為每天都有無數的人覺得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希望找到喜歡的工作。
是的,我們想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
當初就有一段時間看的職業規劃的書多了,腦子里都是覺得自己做不好目前的工作,是因為這個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拿不喜歡當做借口很容易,而真正要去做好這份工作卻很難。
所以當我有不喜歡的意識時,我已經很難在工作中取得成果了,甚至因為這一份工作的體會,覺得下一份工作沒有做好,也是因為不喜歡。
而稻盛和夫是怎么做的?他一開始對工作中的困難也是很抱怨的,覺得公司沒給他資源,沒有人給他指導,簡直倒霉透了。
結果當他說服自己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時,發現自己已經喜歡上了工作,并且取得的成果也為他將來的事業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正是因為當時他對第一份工作的熱愛,才造就了那個不斷創造傳奇的經營家。
稻盛和夫把對于工作的熱愛類比成男女之間的戀情,一定要迷戀工作,才能讓你在工作中獲得成功。
那么,稻盛和夫又是怎么做才讓自己喜歡上自己原本討厭的工作呢?
一是從心態上改變對工作的看法,看法改變了,行動也跟著改變。
1、稻盛和夫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是因為他不得不工作了,他沒有辦法辭職,所以他要投入自己的精力把目前工作的困難搞定。
面對難題,他選擇的是說服自己,這時候雖然他已經愿意工作了,但是還是沒有很相信自己能把工作做好。
2、說服自己后,他已經可以投入一部分精力開始工作,這時候,工作了一段時間,稻盛和夫覺得工作還是不錯的。只要他把精力投入到解決難題上,其它的想法就少了很多。
3、到了這個階段,他就可以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工作,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從工作中有了很大收獲。
但僅僅是這樣,要想在沒有資源、沒有人才和沒有技術的情況下,把這個工作的難題搞定,還是很困難的,所以稻盛和夫需要的是能力上的轉變。
二、在能力上,稻盛和夫抱有的觀點是,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因為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他是遠遠沒有這個能力的。
1、他首先做的是相信自己能做到,即使能力不足,他也深入思考能力如何才能提升,接著開始努力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他在研究期間,每天要做很多實驗,跟陶瓷協會借來的論文資料都是隨時隨地放在手上不離開過,隨時翻看。
正是借著要提升未來的能力,他努力汲取知識,他的能力在每天都有所增長,直到他能解決工作中的難題。
心態上的轉變和能力的不斷進步確實讓稻盛和夫在工作上取得了難以想象的進展,但光是這些不能讓他在枯燥的研究中堅持下去。所以他需要把感動注入工作中,就是從一次次小成功中汲取成就感。
三、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無論我們的心態有多么好,能力有多強,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往往會讓我們喪失前進的動力。
曾經看過的《充電》里面有講到一個女強人找到作者做咨詢,作者看到這個女強人的工作履歷,覺得挺完美的,幾乎每一個工作她都做得很好。
可她來訪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工作中并不快樂,沒有價值感。作者讓她把工作中的成就都寫下來,寫著寫著時,她突然淚流滿面,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努力做了那么多事情。
所以,工作中也是一樣,如果工作的成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表達出每一次進步時的成就。
把感動注入工作中,獲得持續前進的力量。
- 工作順利時,表達快樂
- 受到夸獎時,表達感謝
- 把這些當做精神食糧,投入工作
工作順利時,稻盛和夫會手舞足蹈,表達自己的開心。我以前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時,總是覺得取得一點小成就沒有什么微不足道的,那么多大神排在自己前面。可每次都是這樣做時,發現自己的動力真的在不斷下降,最后就直接放棄在做的事情了。
所以,學會表達喜悅很重要。
面對別人的夸獎時,要學會說感謝。說實在,我不是第一次聽到這一句話,可我真正去做的次數卻少得可憐。每當別人選擇夸獎我時,我會選擇沉默,或者說些表示很謙虛的話。這樣下來不光別人不會想著怎么夸獎你,你做事也很容易對自己太苛責。
直到有一次別人夸獎我,我對別人說謝謝時,才感到內心的滿足,和別人對你接受他的感謝的欣喜。所以,盡可能向夸獎你的人表示感謝。
正是因為有了不斷積累的進步和表達喜悅,接受別人的感謝帶來的精神食糧,讓我們能夠不斷保持前進,直到獲取工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