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結構思考力的第四個基本特點是邏輯遞進。邏輯遞進的核心要義是遞進排列,根據邏輯,明確順序。每組中的思想都必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列,這種邏輯順序符合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更容易讓人們記憶。
關于順序,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兩個小和尚煙癮犯了。 一個小和尚問師父:“師父,我念經的時候可以抽煙嗎?” 師父說:“休想!” 另一個小和尚也想抽煙,但是他這么問:“師父,我出去抽煙的時候可以念經嗎?” 師父一臉和善地說:“當然可以!”
故事里的兩個小和尚想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但因為他們表達的順序不一樣,所以師父的回應完全不一樣。所以,對同一件事,如果排列順序不一樣,性質就可能不一樣。
歷史上流傳著一個曾國藩報戰況的故事。當時曾國藩帶領的部隊連續吃了幾場敗仗,但他不說“屢戰屢敗”,而說“屢敗屢戰”,這兩個詞語傳達出來的精神狀態完全不一樣。這里我們所說的邏輯順序,除了順序,更強調的是“邏輯”。
遞進排列共有三種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同一個問題或方案可以按照時間、結構和重要性三種順序進行分類,
一、時間順序:逐一進行
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分類,彼此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因果關系。時間順序應該是三種順序中最容易被理解的,在日常工作中用得也是比較多的。例如,日程表、解決問題的六個步驟、達成目標的三個階段等,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的。當想要達成某個結果時,這個結果的達成必然有一系列行動或步驟來支撐,而這些行動或步驟就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一些要素。這些要素是對該組行動或步驟的概括,也是該組行動或步驟達成的結果。時間順序適用于項目進展、階段匯報。有了這種分類標準,就可以快速構建一個橫向結構。
二、結構順序:化整為零
結構順序是指將一個整體劃分為不同的部分,這個整體既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概念,或者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表達順序有利于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單位的組織結構圖、課程圖譜、優秀教師的八種品質等。
三、重要性順序:水平比較
重要性順序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點和內容,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分類。例如,我們提出開展某一工作的三個方案,這三個方案具有相同的特性,但重要程度不同,所以在表達時會依據這些方案的重要程度加以排序,先說最重要的方案,以此類推。如在召開大型會議時候,按職務排序就屬于重要性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