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講的知識關于沖突的三個演化步驟:解釋——威脅——人身攻擊
這個沖突演化步驟,不受社會地位、年齡、教育程度和智商因素影響,基本上通用
在想要被打然后喜提車的時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該過程
在想要避免沖突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避開它們,克制住想要反駁、威脅和攻擊對方的欲望
這個演化步驟非常好,但是原書《我就是你啊:走進他人內心的7項修煉》卻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完全沒有給出三個關鍵概念:解釋,威脅,人身攻擊的定義,而且他們相關的例子也都沒有給出,尤其是兩個國王之間的信件,說好了劃線,根本沒有劃線。
接下來我將針對《我就是你啊:走進他人內心的7項修煉》里面的不足之處寫出文章給予針對性的補充說明,這篇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學習書中沖突演化步驟的輔助材料
解釋
解釋的定義
解釋:試圖用道理將他人說服,即出現分歧后的話語,內容往往是對方要改變自身行為的理由、依據(包括文字和書面)。
書中的解釋實例
我們從書中摘取一些【解釋】的實際案例:
1,紅國王第一次給藍國王回信表示拒絕(出現分歧)
您或許也注意到了,如今河水比從前少了一半。我們擔心水源無法滿足灌溉的需要,尤其是在旱季。我很開心獲知您的國家還有其他獲取水源的途徑。
對方要改變自身行為的理由、依據:因為紅國王自己也需要灌溉而且藍國王有其他途徑,所以藍國王不應該來取水
2,藍國王收到紅國王的拒絕信(出現分歧)
其實,我們并沒有找到其他水源。離我們最近的水源,遠在沙漠的另一端,需要走上十天才能到達,而我每天都需要水來澆灌我的農田,我的子民和我的牲畜每天都需要飲水。
您在信中提到說“如今河流的長度是原來的一半,河水也比從前少了一半”。但是如果您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現在水流的速度變快了,所以水的流量算下來并不比原來少。所以,您的國家是不會缺水的。
對方要改變自身行為的理由、依據:沒有找到水源,最近的水源根本無法滿足需要,你讓我們用水你們并不會缺水
3, 紅國王第二次回信表示拒絕(出現分歧)
新舊河床之間的區域是我們最肥沃的一塊土地,多年以來,我們一直精心耕耘。如果您的百姓每天在此來來往往,一定會影響當地的作物,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那樣的損失我們很難挽救。
另外,我還擔心,一旦允許您的百姓過來取水,那我們兩國之間的邊界問題就說不清了,我們國家的國土會減少的。您可以料想到,這對于我們國家的領土完整是不利的。盡管我從不懷疑您動機不純,但是未來的事態會怎樣發展,我們誰也說不好。
對方要改變自身行為的理由、依據:人來來往往會破壞農作物,邊界問題無法說清
4,藍國王第二次收到紅國王的拒絕信(出現分歧)
我們認為,我們祖祖輩輩共享這一條河水,因此這條河是我們兩國的共同財產,我們對其擁有合法的使用權。
您沒有權利阻止我們前去取水。
對方要改變自身行為的理由、依據:祖祖輩輩共享,水是共同財產,有合法使用權
5,紅國王第三次回信表示拒絕(出現分歧)
這河水既不屬于我們,也不屬于你們。它屬于大自然。自然想把這河水給誰,就給誰。河水的流向是它自己改變的。雖然這讓您的國家蒙受損失,但這并不是我們的責任啊。
映射:水不是共同財產是大自然的,水的流向改變不是我們的原因
解釋大部分情況無效
解釋向來都是沒用的。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引發別人的反駁。
解釋沒法幫你和他人達成共識。相反,越解釋情況越糟糕。
當某人拒絕我們做某事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向他解釋為什么他要接受我們的提議。而一旦他沒有選擇讓步,我們就會繼續解釋,或者提出更多的論據。我們想通過自己的解釋強迫別人接受,而對方卻和我們做著同樣的事
解釋有效的情況
僅有的那些有效論據,所傳遞出的信息往往都能夠顛覆對方對局勢的判斷并且對對方有益。
比如假設一個農民請求國王單獨召見他,而國王拒絕了,因為只有皇室家族的人才能有此殊榮。但這時農民說自己有事關國家安全的緊急密報要告訴國王……
比如驗收工程的時候,施工方對驗收人員看錯了圖紙作出解釋,那么此時看錯了圖紙這個信息就顛覆了對于施工方干錯事的判斷,同時對于驗收人員也有益(不會被施工方投訴工作不小心)
威脅
威脅的定義
試圖通過讓對方利益受損的方式將他人說服,即出現分歧后的話語,內容往往是告知對方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將采取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將損害對方的利益
書中的威脅實例
同樣的我們從書中摘取一些【解釋】的實際案例:
1,藍國王第二次收到紅國王的拒絕信(出現分歧)
如果您仍然頑固不化,那我只能向聯邦委員會的最高法院提請訴訟了。法院會強制您為我們放行。而您也會因為拒絕我們過河的請求而遭到一筆罰款。
因此,我奉勸您盡快給我們提供一封書面授權書,讓我們過河!
告知對方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將采取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將損害對方的利益:提供書面授權書允許過河(要求對方的行為)——提請訴訟(自己的行為)——遭到罰款(威脅后對方受損的利益)
2,紅國王第三次回信表示拒絕(出現分歧) 威脅
我向聯邦的法律專家征求過意見,他們向我保證說,我的主張具有合法性。如果您求助于最高法院,去申請擁有一條不屬于任何人的河流,那么您會受到所有人的嘲笑。您的訴求絕不會帶來任何結果,甚至會讓您付出高額的訴訟費,而且我還會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您賠償我們的損失。
告知對方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將采取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將損害對方的利益:
(1)不要去訴求(要求對方的行為)——征求法律專家意見(自己的行為)——遭到所有人的嘲笑(威脅后對方受損的利益)
(2)不要去訴訟(要求對方的行為)——向法院提出賠償申請(自己的行為)——賠償損失(威脅后對方受損的利益)
3,出現分歧后的話語:
我們兩國一直以這條河為國境線,我要提醒您一下,我可以向法院提出正當的申請,把新舊河床之間的土地劃歸我國所有。可我沒有這么做,至少目前還沒這么做。
告知對方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將采取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將損害對方的利益:
不要過河(要求對方的行為)——申請土地劃歸(自己的行為)——部分領土被歸為他國(威脅后對方受損的利益)
4,出現分歧后的話語:
請您注意,如果您打算要走一部分我們的土地,可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我可以以此為理由,向您宣戰,您會立即為此付出代價。
告知對方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將采取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將損害對方的利益:
不要申請土地劃歸(要求對方的行為)——宣戰(自己的行為)——承受被宣戰的后果(威脅后對方受損的利益)
威脅大部分情況無效
威脅向來都是沒用的。除非你是想故意引誘對方對你發出威脅。
威脅有效的情況
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第二,爭議無關重大事件(所爭議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情)。這二者缺一不可。
比如:雖然藍國王的軍隊實力強大,但藍國王的威脅卻無濟于事,甚至反過來使局面惡化。原因是此事關系到了紅王國的切身利益,即領土完整。
即雖然第一點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滿足,但是第二點爭議無關重大事件并不滿足
人身攻擊
即罵人、貶低,這個應該不用細講
同樣舉出一些書中的例子:
1,我從未想過您是如此的沒有人性。
2,您心中的冷漠和狂妄真是舉世無雙。誰會和您一樣,希望去侵略另一個王國呢?您還說別人頭腦不清醒,我看最糊涂的人應該是您吧。另外,眾所周知,您手上擁有的土地是那么的貧瘠,您國的農民是那么的懶惰和無能。
3,您的狂妄與自私也是舉世無雙。您腦子里只有眼前的利益,并且將他人的利益置于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