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上掉餡餅—“年化利率”2.83%的“信用貸款”
我的一位朋友前幾天跟我講了這么一件事兒,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個金客戶經理給他打了一個電話,說銀行推出了一項信用貸款業務,專門針對存量抵押貸款客戶中的信用良好者,可以有資格申請年化利率2.83%的信用貸款,時間有限,額度有限,先到先得。
2.83%?!現在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35%,市面上信用貸利率多為基準上浮10%-30%,這項業務的利率也太低了吧!并且申請條件也不復雜,只要有存量抵押貸款,且還貸過程中沒有出現過逾期就行。而市面上信用貸款的審核,什么工作單位性質啊,職位職務啊,最近幾個月的工資卡流水啊,相比而言,這項業務的門檻真是溫暖人心。
話說我這朋友,前幾年貸款買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提前還貸了幾次,現在的貸款余額不多了,正想著是不是今年再勒緊褲腰帶,全部還完算了,可突然有這么件好事,甭說房貸不想提前還了,還恨不得貸上一筆信用貸款。貸來的錢干什么用呢?幸福來得太突然了,還一下想不起來干什么,噢,對,讓錢生錢,至少能買個銀行理財產品吧,現在市面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年化利率也在4.5%左右了,利率差1.7個點,賺的妥妥的。
想的倒是不錯,可總有點不對勁,這銀行憑啥設這么低的利率啊?銀行的錢不也是借來得么,就從理財產品來講,付出的成本4.5%,再以2.8%的收益率放信用貸,它不也得虧1.7個點么?難不成真是虧本答謝優質的老客戶,銀行骨子里沒這覺悟啊!朋友找我幫著研究研究,這是餡餅呢,還是陷阱?
管他姓蔣還是姓汪呢,先了解清楚。我建議朋友到銀行現場去瞧瞧,弄明白再決定。朋友到了銀行,嘿,好家伙,不少人在那排隊辦業務吶,場面火爆。大家好就是真的好,那么多人辦理肯定沒問題,我朋友果斷排隊。到了跟前兒,終于跟工作人員說上話了。
等會兒,說是得辦一張信用卡,朋友心頓時納悶了:“不是信用貸么?怎么要辦信用卡呢?”
工作人員立馬解釋,“是以信用卡透支的形式發放的。”
朋友再一瞅宣傳單不得了,2.83%是手續費,那是不是還有利息呢?
工作人員再次辟謠“絕對沒有,就這2.83”。
“你還是幫我算算吧,假設10萬元的貸款,我貸一年,每個月要還多少錢?”
“本息一年一共102830元,每個月8569元”。
朋友算是放心了,給我打電話,“那我辦了啊,應該沒問題”。
“別介,先拿個合同看看,不急這么一會兒”我勸他。
朋友拍了一份空白合同,發給我了。合同名稱叫“XX信用卡透支分期付款合同”,還款條款引起了我的注意“以一個月為一期,分期償還投資金額”“以一個月為一期,分期支付手續費”。這,看起來沒那么簡單哦。
2、手續費、服務費不等于利率,它們間不能簡單大小比較
手續費率2.83%的“信用卡透支分期”真的像想象的那么劃算?還有現在流行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白條”、“花唄”,現在人可獲得信用借款的途徑越來越多,但哪一個種是最劃算的?利率、手續費利率、服務費利率,各種名目層出不窮,各種減免吸人眼球,是通過這些費率的數值簡單大小判斷就能得出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即便沒有單獨的利率名目,手續費率只能衡量獲取借款額度而支出的金額,而沒有考慮獲取的資金金額可利用的實際狀況。如果信用額度并不能完全被使用,那么對于借款人而言,實際的成本是增加的。
3、不同口徑下(利率、手續費利率、服務費利率等)的借款資金成本比較需借助資金成本率這個中間量
我們怎么來衡量借款的資金成本呢?怎么能與其他產品以相同口徑進行比較呢?為了適應于各種名稱的信用產品收費項目,我們引入資金成本率這個概念。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對于借款人而言,資金成本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到的可用的資金所支付的代價,包括利息、手續費、服務費等等各種名目的支出,考慮到可比性,可以以一年為期限計算年化率值。
從資金成本率定義可以看出,年化費率僅與支付的代價有關,而資金成本率考慮到了獲取資金的可用性,計算更全面,因此貸款產品的成本用資金成本率計算更合適,資金成本率越低越劃算。那么問題來了,怎么計算資金成本率呢?
4、資金成本率計算方法
按照我們給出的資金成本率定義,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率的情況下,計算公式如下:
資金成本率=(一年內為借到資金所有支出之和/該年內借到可用資金平均余額)*100%
在上述透支分期產品中,如果透支額度為10萬元,一年總共應支付2830元的手續費,并不能夠簡單的認為資金成本率為2.83%。因為按照還款規則,10萬元并不是借款人在這一年能夠真正能使用的,每個月需要平均地歸還本金,如果把這10萬元分成12份,只有一份能夠用滿一年,使用期限最短的一份僅可用1個月。如果款項用途是投資,借款人是不能獲得這10萬元投資整一年的投資收益的。
在該產品中,借款人支付的代價即為向銀行支付的手續費,可用資金為扣除分期還本金之后的平均可用資金。我們來算一算資金成本率究竟是多少。
我們發現,由于實際可用的資金為透資額度的一半,資金成本率實際為手續費率的1.85倍,與一年期商業貸款基準利率(4.35%)相比,相當于上浮20%。
從資金成本率與商業貸款基金利率的上浮程度來看,您還覺得成本低么?
說到這,您可能會蒙圈了,這1.85倍的差距到底體現在哪,那么我們就來直觀的看一看。
5、費率2.83%的現金分期與利率為2.83%的信用貸款差別究竟在哪里?
利率為2.83%的信用貸款,一般銀行可供還款方式包括等額本金、等額本息、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還本三種方式,費率2.83%的現金分期的還款方式與等額本金還款方式最為接近,因此選擇此種方式與費率2.83%的現金分期作資金成本率比較。
月等額歸還本金的方式下,它的資金成本率為2.83%,如下表計算。
也就是說,根據資金成本率,利率為2.83%的信用貸款比費率2.83%的現金分期劃算得多。
通過比較上述兩表,我們看出它們的差別在每期手續費或利息上,利率為2.83%的現金分期它的手續費都是按照原始貸款本金進行計算而不是按照還本后的貸款本金進行計算,借款人為沒有能使用到的資金仍需支付資金成本。看看,從第二個月開始一年總計,現金分期比信用貸款總共多支出1297元呢。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