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在釘釘鄉村教師成長千人群里,聆聽特崗教師王老師的分享時,說到她全國各地的培訓學習,她說“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當時激動了自己心底的渴望。從崗十年之久,自己去過的地方少之甚少,腳步未涉遠方,工作日守在校園,節假日守著孩子,就自己常自嘲的當了老師回家當媽媽。兩點一線就在歲月里成了習慣,成了默認,沉淪了曾經的夢想,成就了一個井底之蛙!“沒有人可以阻止我追求夢想的腳步”,是誰阻止了我去遠方的腳步?昨夜帶著疑問,帶著學習的震撼和自己能做第一個美篇的勇敢開始帶來的激動迷茫著睡去。
? ? ? 清晨,陽光明媚,一掃夜晚風雨侵略的晦澀。正常的備課,上課,閱作業,抽查,督促甚至批評訓責,上演一幕幕熟悉而規律的生活,忙著完手中的活,早似乎忘卻了昨夜的拷問。時間真奇怪,想多做點事但它偏走的太快,轉眼中午放學。午間聽到有同事相約周末去外面轉,自己竟好不猶豫的脫口“我也想去”之后緊接的就是“但是……”“我們都一起走,就一周不回,就叫男人看一個周末”“要不撒謊,說你周末有培訓”。“哎,你就……”表面上一笑,心里卻激起千層浪,萬卷石。叮鈴鈴,電話打斷一切。“明天我被抽去面試考取教師資格證的人,明天放學早點回去接孩子”。這就是生活,孩子下午四點十分在教室由家長接,而我四點二十放學,再趕車回,中間差兩三小時,孩子幸虧大點了,可以叮囑等我趕回去。孩子的午飯就得自己拿飯卡去大灶自己解決。這就是我的生活,實在的鉆不得空子的生活。下午沒課,坐在辦公室隨手拿起桌邊的《駱駝祥子》看了起來,這學期的名著閱讀要求是它,自己要求孩子們讀,自己就必須也要讀,再讀。何不把孩子一起帶上和同事們組團一起出去看看哪?忽然間跳射而出的想法,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嗎?記得孩子剛上幼兒小班時,國慶放假,他說祖國媽媽的生日,要求我帶他去北京看天安門,看長城,看鳥巢……偶然翻他的書,原來一切都是來自書本,老師帶給他的認知,而真正的認知在實際生活里。總認為他太小,就一再的以“等你大點了媽媽帶你去”承諾,而至今我成了每次提起的騙子。很多次輔導孩子作業,活動實踐和說話練習中考查的就是你在外面世界的所看,所感,所言。孩子每次都說我不是寫武都,就是蘭州,別的地方沒有去過。聽了很汗顏。我沒有權利阻止孩子涉足遠方的夢想和腳步,沒有給我給孩子的雙腳插上一雙豐的翅膀,茍且了生活,生活成了眼前的茍且。自己敗給了時間,敗給了理念。
? ? ? 釋然了,知道該從哪爬起。晚餐以一個忠誠學徒認真看,努力做,仔細想,既學又參與的出爐了新作,明天回去給寶貝去做,享受美食,享受心情。吃飽喝足,愉悅上晚自習。
? ? 那些信手拈來的東西,必定有拼盡全力的支撐,我希望自己每天都有努力與堅持,在羨慕別人的同時,爭取自己的機會,不負歲月不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