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07
(1)真水原無味,紅塵更養禪。百病唯一藥,生存由本能。巳丑之春
(2)每一個熱型都代表著一個內涵本質,什么熱型內部是什么機制。外源性疾病發熱,這其中有一個是排異本能向體表的趨勢,就是從身體的表面把異物排出去。向身體表面把異物排出去是個一般性的,不是具體的。因為向身體表面排異的不止一個方向,雖然都是向外,但是因為內部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在本能活動又產生了區別。醫生本來最大的本事就是幫助本能。在向體表排異的這個系統里,醫生的大本事就是幫助這個本能系統把異物排出去。
(3)怎么知道它是向體表排異的?一是發熱,二是脈浮,三是上沖。什么發熱?就是發熱惡寒,只有發熱惡寒是向身體表面排異的一種趨勢,發熱惡熱就不是,寒熱往來也不是,日晡潮熱也不是。為什么發熱惡寒就是向身體表面排異?因為發熱惡寒這個熱是身體自己制造的,也就是這個本能系統要向體表排異,它必須要通過汗。要發汗,必然要有足夠的體溫,足夠的體溫從哪里來,從血。循環系統必定要向外周大量供血,這就出現了一個血管向外、向體表外周擴張。大量的血液供應在體表,所以出現了脈浮。
(4)浮脈是什么現象呢?一摸這個橈骨動脈,就在皮膚下頭就摸出來了,一個跳動的血管,很浮淺的,浮上來了。就知道這個循環系統是擴張向體表浮出來了,要大量地供血,供應這個體表組織,共同完成一次排汗。體溫為什么說是它自己制造的。我們看到全身顫抖,肌肉在摩擦,加強了能量代謝,它在制造熱,也在制造體溫。干嘛惡寒呢?這個肌肉顫抖的同時有冷感。我們可以把這個冷感解釋為它要制造體溫,體溫是我制造的,雖然發燒,汗還沒出來,就是體溫還不夠。我制造的體溫好不容易,我要保護這個體溫,不要散失。所以我雖然身體38度,39度,40度。我還要保護這個體溫,因為汗還沒出來。我不要讓好不容易制造的體溫散失掉。這是個意象。他出現了要保持體溫,蜷臥,厭惡寒冷,喜歡溫暖,別忘了體溫在39度,40度,我還要喜歡溫暖,還要厭惡寒冷,還在顫抖,還在制造體溫,因為汗還沒出來。所以我們從發熱惡寒就知道,這是向體表排出異物的一種趨勢,一種勢力。
(5)我提醒大家,癥狀就是體象,和脈象,和意象,要合起來看,千萬不要孤立的看,要合成一個東西看,他們在一個趨勢當中表現是統一的,大自然自己絕對做不出反對自己的事情來,在這個辨證、思辨里頭,大家常常因為一個情況理解不了,怎么這么高的體溫他還覺得冷啊?這是個意象,這個意象是我要保持我好不容易制造的體溫,不要散失,因為我要出汗,汗還沒出來。我們這么理解是很合乎邏輯的,什么邏輯?生命邏輯。
(6)有的人學醫,學了脈訣,學辨證,一樣一樣的學。浮脈是什么?有個歌,把這個脈編成歌訣。如果說這么孤立的看這個脈,這個脈是什么病啊?你摸摸我這個脈,你看我有什么病啊?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一個脈,它的內涵是身體內部的本質的活動,他不說是什么病,所以,憑脈問病的是不懂脈。醫生,憑脈斷病的是不懂醫。脈和癥在這個辨證當中,一定是統一的一個整體,不能分開。
(7)上沖是個什么意思呢?排異系統,向外一定向上,凡是向上的勢力一定向外,這是永遠也不會錯的。大家注意,在生活當中你會看得見的。在這個病例上,上沖是什么?頭項強痛,咳嗽,咳嗽也叫上氣,是往上的不往下走。頭痛,還有噴嚏,眼淚等等,看出一個上沖的勢力來。從這一點,我們就知道這是向體表排異的一個體象。這個還不夠。那個具體的病例,因為都是向外的排異的趨勢,有好幾個是不同的,一個是解肌,一個是發汗,一個是透表。這么三個層次,解肌是什么?解肌是身上有汗,時而有汗,時而無汗。發汗的是發熱惡寒不汗出,這個無汗、不汗出,汗不出。在傷寒論上,張仲景用語,這么嚴格,就這么精密。它三個表述不一樣。說無汗,一個無,一個汗,一個出,一個不,四個字,三層意義。說這個病,沒有汗,身上沒有汗,不汗出,就是不出汗,他沒出汗。汗不出那可就不是了。發過汗,不出汗,吃了發汗藥不出汗,叫汗不出。你看以后,在傷寒論的原文里頭,你要記上這三個表述。一個是不出汗,一個是汗不出,一個是無汗。
(8)解肌法是汗自出,叫翕翕發熱,汗出惡風,這怎么解?翕翕,這個翕,當鳥的翅膀,一張一合,它這個發熱的一張一合,有時候發熱,有時候就沒熱,翕翕發熱,時而有熱,時而無熱,汗出惡風,有汗的時候不發熱了,有點發冷。沒汗的時候發熱,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個人他的本能是要發汗的,好象他能夠發汗,但是支持他發汗的體液不夠,發不了汗。一發汗不就好了嗎,完成了排異了,把異物排出來了,好病了,因為他體液不足,發不了汗,所以用桂枝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完全是補液通血,吃了以后這汗不是時而有時而無了,有了,保持了一段時間,也就是十幾個小時,也許十個八個小時,每人的體質,和排異本能、活動能力不同,多一會少一會不是一樣的,病就好了。這一個方法叫解肌,解肌法的一個代表方子叫桂枝湯。
(9)排異本能,對照一下兩千四百年以前的西醫的祖師爺希臘人希伯克拉底說的,醫生只是幫助本能的,多么驚人的一致啊。我們這不是幫助本能嗎?幫助本能首先得認識本能,我們認識了本能,我們知道本能這一次排不出汗來,是因為體液不足,我們給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這么一碗湯喝了,喝點熱粥,汗出來了,這不是幫助本能了嗎?沒得說,完全是,我們是幫助本能的。我們不是看到發熱了,趕緊退熱,最快冰袋、酒精,熱是退了,異物排不出來,異物是什么?病菌,病毒,出不來,出不來怎么辦呢?肺炎,肺炎還是發熱啊,它還是要往外排啊,還退,我還鎮壓你。不讓你發熱,老燒怎么行,發熱不燒壞了,再退,感染,以后不必說了,沒什么好事,就差這么多,差哪么多?差不多,就是一個順應自然生命規律,一個是違背了自然規律,結果大不相同。心是一樣的,都愿意給治好。
(10)再看桂枝湯,不同的身體在這個病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差別,在治療的過程里頭,往往也會發生一些錯誤,一個大師是完美的,就把這些東西考慮進去,給我們解決了,告訴我們不要犯這個錯誤,如果一旦犯了這個錯誤怎么辦?你要去糾正這個錯誤,比如說過發汗,本來是桂枝湯,你用了麻黃湯,發汗太多,體液大量的喪失,體溫大量的喪失,這一來出了毛病了,體溫低下來了,脈由浮到沉細了,不發熱了而且發冷。你錯了,應該解肌,補充一點體液就好了,為什么讓他喪失這么多體液。病情發生了逆轉,這個時候要桂枝湯加附子,附子是助陽的,助陽是幫助功能恢復的。一個桂枝加附子湯,還有一個桂枝去芍藥,還有一個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還有一個病人在這一次感冒以前有喘的,感冒以后喘厲害了,要用桂枝湯治一治喘,加厚樸杏仁湯,桂枝湯系列一共有十五張方子,它的共同性就是補充體液,用解肌的方法把這一次排異完成。不同的是這個感冒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一點不同的癥狀,無論是治療的不當出現的毛病,或者是病人本來就有宿疾。
(11)今天和漢代不一樣,漢代沒激素,沒抗生素,沒化學藥,今天往往是給化學藥吃,當然激素也算化學藥。再比方說用激素退了熱明天還燒,明天還吃,連著吃了幾天沒出肺炎,出現肺炎,不管出現與沒出現,不管十天還是半個月還是三周,說好了,好了嗎?好了沒有?好了。那病人說我沒好,我頭重腳輕,我什么都不想吃也不想喝,一點精神也沒有,身體疲倦,嘴里也苦,又發干,胸也悶,煩死了,心煩,這算好了嗎?我說可以算好了,我說感冒好了來了這病了。我說這不算好,你換了個病,也行。你不管怎么說,怎么說都沒用,你讓他好了病。今天出現了個亞健康,這就是那個亞健康,就是這么制造的。會制造亞健康的決不會治亞健康,會治亞健康的決不會制造亞健康。你看看,這個邏輯性非常鮮明。可是,也有,沒制造亞健康也未必會治亞健康。
(12)今天亞健康是個大事,非常地大,到多么大啊?據人家統計,我得強調是人家統計,我沒統計。到底有多大的準確性,我也不敢說。我就看了人家一個數字,說我們人口總數的73.6%亞健康, 哎呀,太可怕,這是多少人?咱把零去了,13億,把那個零去了,70%。9億。你說13億零7百萬一個大國,不健康的是9億,再說那大病,高血壓一億六千萬,糖尿病6千萬,別說了,夠可怕了。所以這個亞健康是個大問題。我想啊要解決這個問題。先會治亞健康,非常好治,百分之百。我一個星期我教會了你,但是一個星期我準不讓你出去,你還得學點別的。你會治亞健康嗎?(沒有把握)。沒有把握不行,我說非常好治。一天我教會你治亞健康,行不行?就象那天的那一張方子一樣,我一說大家都回去吃,誰也沒吃出毛病來吧?多吃一副少吃一副都好病了,這個亞健康比那個還簡單,你沒想到吧?十年以前,我提出來一個問題,實現全民健康,中醫復興。實現全民健康,中醫復興我說從感冒說起。為什么啊?感冒別造成亞健康,大部分的亞健康是從感冒來的。會治感冒別制造亞健康。會治亞健康,把亞健康切斷了,沒有大病發生的基礎了,再把大病治好了,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不就這么點事嗎?非常簡單,但是不是一個人做的,大家做的。
(13)麻黃湯和桂枝湯的區別在哪?麻黃湯的體溫要比桂枝湯高,高得多,桂枝湯時而有汗,因為他時而有汗體溫能發散出來,無汗的時候,他要發燒,燒著燒著越燒越高他又出汗。麻黃湯不是,沒汗,一摸這個皮膚是光滑的,一點汗都沒有,有一點汗皮膚是澀的,有經驗一聽就知道。麻黃湯無汗,麻黃湯這個病吃了麻黃湯沒出汗,這就叫汗不出,麻黃湯證頭痛,發熱惡寒、脈浮緊,無汗,厲害的叫不汗出。吃麻黃湯一出汗就好病。吃了麻黃湯沒出汗,麻黃湯是發汗的,汗不出,沒出來,它不出來,你出汗,他不出,這個說汗不出和那個無汗不一樣,不是一個整體,怎么辦?大青龍湯,那是用發汗的最峻的一張方子。
(14)這個麻黃湯和桂枝湯在傷寒論里,脈有一點區別。桂枝湯的脈浮緩,緩是什么?比較緩和,不快也不慢。脈浮和緩。因為他有汗,體溫不太高,因為他有時候沒汗,所以它排異發不成。問題就在體液不足。麻黃湯呢,因為沒汗,高熱,全身顫抖,惡寒,所以脈緊。緊脈是個什么象呢?我們在指頭下頭摸著這個脈,是浮淺的,但是非常緊張,就像脈管非常緊張但是又有張力,感到脈管張出的力量很大。過去講脈的,脈象上對這個緊脈有一個描述,也不是那么很容易明白,我說一下你想一想看看能明白嗎,它說緊如轉梭,梭是什么?繩,像一個繩在轉一樣,也不是那么很好明白,就是那個張力很大,它不是緩脈,它跳的頻率比緩脈要快一些,但是最容易分辨的是脈浮、上沖,發熱惡寒,無汗,因為無汗我們知道,他的障礙,看他的脈浮和緊,體液是足夠的,發熱體溫也足夠,就是一個:汗腺不分泌,障礙在這兒。所以他用的藥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為什么要用杏仁呢?因為這個身體的體溫太高,你體溫高他一定要散熱,他厭惡寒冷蓋被子蓋衣服,這是個意象,但是體溫一定是有所喪失,你身體可以蓋住,那個肺能蓋住嗎?它在呼吸在往外散熱,所以形成一個喘。一看見喘我們知道體溫太高,從肺也往外散熱,尤其這個病要一退熱,百分之百肺炎或者肺感染,沒一個例外的。
(15)肺炎就有死亡,說過幾天從肺炎過度到感染上,那體力的消耗,病情的深入,那很危險很危險。有一年我在宣武醫院,那一個病房有十個人,都是肺感染,有一個老太太她閨女就是大夫,這是第二十七天了,找我,說她媽高燒,二十七天了不退,時時地暈迷,給看看行不行?我說不行,怎么了,我說我不能到醫院看病去,醫院請我會診行,這是第一,第二今天二十九,明天三十除夕,我過年了,從這到那好幾百里,我怎么回來過年呢,她說這怎么辦呢?我說我給你開個方子。那開個方子,開個方子吃三副,立時刻回來了,吃三副,吃三副過了年了,初二又去了,說我媽不燒了,說痰多,痰多我再開個方子。初六我回北京了,這老太太出院了,那屋里十個人死了九個。就是流行性感冒,都是老年人,并不是都得死,就是因為退燒。你看這個肺感染,怎么著治?從大腸和小便把肺里東西排出來了,退燒了。一副藥就退燒,一副不行最多兩副。退燒就好了。我們哪,尤其是我,我對于這個排異我這個是看得太清楚了,以前我不知道是排異,我到七十歲以后才知道是排異,以前我也治這個病,也是這么治,但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面上,說告訴不得人,七十歲以后才知道是排異,這是個排異本能。這是桂枝湯和麻黃湯。這個麻黃湯有四張方子。一個葛根湯,一個大青龍湯,一小青龍湯,這四張方子的區別,麻黃湯是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這絕對沒問題。說你要沒化驗怎么知道是病毒,我說中醫它不用化驗,你說不用化驗就知道,和得化驗才知道,哪個好?那么少那么一層有什么不好?為什么你就說它是病毒呢,你看這個病毒啊,這個病毒性的疾病有一個特征,流行性感冒,非典,這一次外國名的感冒,腦炎,麻疹,所有病毒性感染,身痛,頭痛,腰痛,骨節痛,全身痛,肌肉都痛,就這么一個特點,別的不是病毒的感冒沒有這么痛,覺得渾身沒勁,有點酸懶,就夠了,全身痛的都是病毒。
(16)怎么在兩千四五百年以前中國人和希臘人就這么不謀而合。你叫西醫也好,叫現代醫學也好,甭管你叫什么,反正是這個醫學怎么和希伯克拉底那個觀念怎么相差的這么遠?怎么中國人就傳承的越來越完美,這是怎么回事?你說希伯克拉底不如現在的西醫?不是。你說我們現在比過去強嗎?沒強多少,沒有過去沒有今天,我們是繼承下來的,我們就算有一點發展,也是時代給我們的,我們沒有超過我們的先哲,但是西方人是遠遠地不如他們的先哲,你甭看他們把那個醫學搞得越來越麻煩,越來越花錢,到現在又怎么樣?我們看看病人就知道了,不必去解釋它。
(17)為什么過去西方和東方這么驚人地相似,我是被人家考問了一下這個問題的。我說我可以回答你。我說過去,希臘人也好中國人也好,都沒有膨脹,敢說我改造自然,都是在大自然下頭去觀察自然去認識自然,去依賴自然生存。希臘人這一點和中國人是一樣的,因為我們要依賴大自然生存,我們就注意、觀察、思索,循環往復去觀察自然現象,去思索大自然的心意,所以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和西方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基本上是一樣的。敢到了我要征服你,我要改造你,我要取代你,這個時候誰去觀察它,誰去學習它,誰依賴它?看不到。我那會兒想改造你,我能改造你。這個水你要在這邊流,不行,繞個圈到這兒流來,不就這樣嗎?所以它就背離了大自然,他就不去觀察大自然,也不研究大自然,離大自然遠了。大自然是它的,是它的什么啊,一時我想不出這個名來。大自然得聽他的。你想想這怎么去依賴大自然呢?所以,走了另一條路,他們崇拜的是什么呢?工業化,醫學走了工業化的路,他們崇拜的是什么?一些科學技術,所以,化學藥,材料,技術,這個醫,生存在這個環境中,離開大自然了,再想回去,你耽誤了路程了,你回不去了,那怎么辦呢?該怎么辦怎么辦?咱不管了,管不著,我們管自己就夠了。頭一個,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全民健康。
(18)這個解肌法和發汗法張仲景有一個名稱,我們今天叫解肌法,叫發汗法,都是排異法。他說是這個桂枝湯,我們說是個普通感冒,他叫中風,我們說的麻黃湯,這是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他叫傷寒。不要去管這個,因為他告訴我們了,名為中風,名為傷寒,我以前跟大家說過,名和實不是一回事。本來東西都給你,你給它個什么名就是什么名,記住它就叫這個,這個就是它就完了。它是不是它,告訴你它不是。相當于我們起名一樣。他為名為中風,名為中風就是以中風為名,名為傷寒就是以傷寒為名,那當然為名就是不是實。
(19)因為有各種不同的流派,就是各種不同的眼睛,他看它有一個看法,他從一個不同的面他看到的是一個不同的東西,那么他傳達給你的未必都是正確的。你一旦把錯誤的東西裝進去,再裝別的就變味了。比如說內經,你看講內經的有多少,誰都愿意聽聽,你聽出什么來了。我記得有一次,我講了一個六微旨大論。三句話,升降出入,無處不有,非出入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無以生長化收藏,我講了這么三句話,我講了半天,我覺得我沒講完,這是我對這三句話的理解,你看看別的講內經的,對這個六微旨大論是怎么說的,你看看有多大的差別?我為什么要講這個,因為這個里頭是我們古代先哲對于人體的本能系統的一個大理論,不要看就這么簡單,它內涵的含量太多了,二十萬字,五十萬字也講不清楚。經典所以是經典,和現代人的動作那可大不一樣。你知道四大經典著作指的是什么?(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還有一個,溫病條辨)他夠不上,但是你要讓這個溫熱學家,他捧得比傷寒論還高呢。他那個成就是那個方法系統里增加了幾個方法,在理論上沒有什么建樹。他那個三焦辨證就是多此一舉。哪個辨證,本能系統論一出來,哪一個辨證都可以存在,也可以不用,沒人管那個。在時間當中看看把哪一個磨沒。
(20)本能系統論不是我建立的,是從內經到現在一脈相承,內經是從哪來的,從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天人合一的合一性,陰陽五行的和諧性來的,他這個東西,六微旨大論是從這兒來的,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方法系統是從六微旨大論來的,我今天的本能系統論是從傷寒論來的。
(21)中醫的這個傷寒,我已經說了好幾次,是流行性感冒,名為傷寒,以傷寒為名。還有一個在溫病學里,有一個叫時瘟,就是你說的那個斑疹傷寒。在中醫叫時瘟。(學生:它也是發燒,惡心,頭發都脫掉了)他叫什么沒有關系,那就是斑疹傷寒。
(22)外源性疾病決不能合并內源性疾病,他發燒,這是個明顯的,這是個外源性疾病,他感冒,他向外啊,可是他下痢,這怎么辦呢?要止痢,要止痢發汗,有汗解肌,沒汗發汗,止痢用什么?不是理中丸。黃芩、黃連,這一點可要記住了。如果要是老下痢你出不了汗,你可以同時解表,止痢。止痢是清熱,不是理中。黃芩、黃連,不要用通便,大黃不能用,通腸的知母不能用,就是黃芩黃連,因為他本身下痢,你用黃芩黃連并沒妨礙他下痢,但是他不痢了。沒有下痢了你才能發汗,要有下痢了你發不了汗, 你知道為什么嗎?體液流失!這點明白了嗎?
(23)(學生:鼻流黃涕清涕,頭痛,分哪個部分疼痛,對診斷有用處嗎?)他要不懂別的就懂這個玩意,他就有點用處,他要懂別的,懂本能系統他這玩意是沒用的。
(24)(學生:我有個體會,我們家孩子,他不管是咳嗽,還是什么,我觀察著他,也因為我沒學過醫,我不用藥,我看著他的病勢走,我覺得他能好,我不給他吃藥,他也好了,就是他自己身體本能就夠他這個排異能力了,不用藥的話是不是也沒有問題?包括那種像拉肚子那樣的,他要拉的話,我也沒管他,我覺得他能挺住的話,這種就是該用藥了,不用藥,這個過程對身體的妨礙程度)你要是會用藥,你就不如用藥,如果是不會用藥,不如不用藥。因為什么,因為這個本能啊,本能是什么啊?對于生存本能有三句話,生存本能是保護生命不受外界傷害的能力,生存本能對于自己體內功能性障礙有自主調節的能力,本能系統有修復身體損傷的能力。生存本能系統有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你說這么個大系統,要是完好,醫生們沒用,用不著你。只有在本能受到障礙的時候由醫生幫助一下,哎,好病了。這個世界是這么個世界。
(25)你進了大門還得入那院,入了院你還得入屋里門才能登堂入室。等你聽完了說白傷寒論,聽完了本能系統論,再聽完了方法系統論。你可能就要登堂入室,現在一下說不清,我說清了你也聽不清。
(26)(學生:桂枝湯也是有汗出,什么時候用透表,什么時候用桂枝湯呢?)這個透表,就是清代人的貢獻,吳鞠通和葉天士他們做出來的方法,這個透表和解肌不一樣,和發汗也不一樣,解肌我說過,發汗我也說過,透表我也說過,解肌和發汗都是從汗腺排出異物,透表不是,透表是從血,從微循環排出去,所以禁止發汗,你要一發汗,體液喪失,血液濃度增加,血液濃度一高這個循環的暢通的程度就降低,不利于排異,常常排不出來。過去的大夫對這種情況叫什么呀,哎呀,你把疹子給淹死了。他知道是出汗把孩子給害了,但是他沒說那么多話。他說一出汗淹死了。你別管他怎么說,他給他徒弟也許就不是這么說了。我見過一個高明的大夫,很有名氣的大夫,跟他的徒弟,也是他的侄子在麻疹流行的時候治病,老先生歲數太大了,就讓他的侄子治。這一天他侄子發愁,這個病怎么辦?老先生說拿方子我看看,他侄子把方子拿過來,一看,附耳,耳語:你得用牛子,沒有牛子出不來啊。那么認真,那么沉重的兩句話,我覺得挺好笑的,這個還有這么說的,這個敬業,把這個東西當成非常珍貴,非常沉重,得用牛子,就是牛蒡子,這是發疹子最靈的一個藥,它最能透表我告訴你,你記著吧!今天咱甭耳語,我在大庭廣眾之下說。
(27)(學生:剛才您講到脈象,憑脈治病,不能孤立的去看待脈象,要結合體象、表象,是不是本能系統跟更多的中醫辨證的關系,我在學習過程中,也覺得脈非常的復雜,脈浮、脈沉,怎么去學習?)你這個涉及到一個流派的問題,這個流派他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形成的,不是沒有原因,如果這個人要傷寒論學好了,他絕不會再去創一個流派,那他要是去創一個流派,就必定要比傷寒論要高,你看看這個流派,沒一個人說我是什么什么派。流派怎么來的?后世的人起的名字。這溫病學,溫病派,也不是他們自己說的,也是后代人,時間不長,也就是百十年吧,在我小時候,在前一段,也有一二百年,這個中醫傷寒論和溫病這兩個還有爭論,溫病說他們不行,那是古代的,古代的方子治今天的病,不行,這個經典派呢,就說他們純是為了不出事,用清淡藥,治不了病,互相攻擊,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可是,溫病學發展起來了,溫病學怎么發展起來了?是他這個學問那么好嗎?不是。很好學?還真不出事,不出醫療事故,這傷寒雜病論不行啊,難學啊,看不懂啊,找個師傅講都講不清啊,可是一樣,要用對了,覆杯而愈,喝完了藥,好病,要用錯了,真出毛病,得,我但愿不出毛病,我不求有功,我但求無過,實際上這話說到今天這是錯話,我說我早就說這是錯話,我年輕的時候就說這是錯話。為什么是錯話啊?不求有功,你是干什么的?你這個大夫要給人看病,你不求有功,你本身就錯誤,你還無過,你已經有了過了,非常錯誤這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非常錯誤。這個師父啊教徒弟就說這個,我教徒弟我不說這個,你要說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你出去,我不要你,必須得有功,不是求有功,你必須得有功,為什么啊?你不求有功就有錯,你是我的學生,你必須求有功,這涉及到一個流派的問題,你說一個流派,兩家能說到一塊嗎?說不到一塊。你看有些人啊,我這病算什么型啊,一看近來這幾十年,你別看沒治了病,還分了好多型,本來就夠麻煩的了,你還來添亂,有用嗎?治不了病,你這個,你是個陰虛的體質,你這是個陽性體質,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28)傷寒論中有這么一句話,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桂枝湯是體液不足,他有汗,不是無汗,他時而有,時而無,那說明他有液,我說體液不足,我沒說體液枯竭,明白了嗎?奪血者無汗。奪血,比如說大出血,大出血的人,你再發汗,出不來,你不該發汗,你要不懂,你用了發汗的方法,無汗。奪汗者無血,出了大汗以后,無血,無血不是那血沒有了,一點也沒有了,弄兩滴也不行啊?不是那個意思,是不夠維持生命,明白嗎?實際上是現代語的意思和古代文言上對于這個字、這個意有一點差別,你看是用“奪”,他說無汗,你理解成一點汗液沒有,那也太蠢了,因為他尊重你,他知道我就說到這個程度,他們都是聰明人,他一定會聽懂,這是古代人對于后代人的尊重,
(29)麻黃湯癥主要是發汗,那么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方法發汗就好了呢?當然了,你只要發了汗就好了,可是你發不了。是不喝點姜湯就好了?我給你說啊,姜湯啊,和麻黃湯那可不是一個概念,麻黃,這個東西,我說給你吧,我也給人家吃過,我也吃過,這可不是個好玩的藥,這個麻黃吃了這個汗比任何的發汗藥都不一樣,(汗)往下流啊,想尿尿,沒尿啊,滴幾滴就完了,到了這種程度,可是呢,麻黃和桂枝吃了就發汗,要和石膏吃了,你本來一身汗,吃了沒汗了,尿尿,它有兩個作用,一個發汗一個是利尿,你看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麻黃湯,吃了發汗,麻黃石膏知母甘草,吃了沒汗,尿尿,都退熱,這個用藥你仔細想一想,不是要治病,不是麻黃治病,是什么治病,是我們身體的本能在治病,一想就明白了。你想到了想不到?不是我們用藥去治病,還是本能在治病, 比如說我這兒爛了,兩年就是不長,你說怎么辦?人家那爛了,一個月就長上了,我就不長,怎么回事啊,人家那個本能系統特別強,我呢特別弱,怎么辦?幫幫吧,用幾副藥一吃,我一個多月也長上了,愈合了,連個疤都沒有。誰治病啊,自個治的,自個本能修復的,你這么著,找一個沒有這個能力的,放上多么好的藥,給它跪著它也不長,它不長,它沒這能力。咱上醫院里看看,刀開了,縫上了,就是不長,怎么著?加量,把藥加量,消炎,殺菌,一殺菌,沒菌,就是不長,你給它磕頭也不長,它就不長。
(30)皮膚方面的問題,不愈合,我給你張方子,回去貼上它就長了。還是它自己長,你千萬別認為是藥,人都是一樣的,這個長那個不長?就幫一下,多一點都沒有。這是我們接受本能系統的對于醫學的看法,對于病的看法,他們不是這樣,他們要是這樣,走路啊都橫起來了,太偉大了覺得自個,其實一點也不是,都是自己長的。千萬不要膨脹,大自然是最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