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很多人在談改變的時候,都會走到一個地方:思維方式。在現代勞動力個性化輸出的時代,貌似一個人如果不及時的跟上或徹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就會愚不可及一般。但往往在改變的過程中,會陷入另外一個誤區。
大家要相信,在社會中的一切商業活動都是“人”來造成的,你或許會羨慕那些大V一個又一個的解決問題辦法,但是其本質,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好一些。
后來為了研究思維方式,我研究大量的相關文章,也做過相當的市場調查,請教很多的朋友。今天,我說說本質這些東西,就是窮人思維的成因和背后的東西。
從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的話,容易把窮人思維理解為是窮人才有的思維,其實不然,窮人思維指的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即便是富人們,在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常常也會陷入”窮人思維“中。在有了這個認識之后,我們再來說說窮人思維的成因。
不管是當下貧窮還是曾經貧窮過,都會使人產生一種對于現狀的不安全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在這兩種不安的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就會滋生出一系列的思維枷鎖,比如:
一、盲目且迷信
這類人由于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及學識水平所限,就會導致視野的短淺和對大多數領域表現出來無知,進一步體現在了行為的不自信上面。不曾站在高處,又怎么知道高處的風景美麗,又怎么懂得從高處往低處看呢。因此,這類人在行為上就表現的盲目且迷信:盲目跟風,經常不經過認真思考,就草率做決定,盲目樂觀,對事情可能遇到的風險估計不足,迷信人際,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的社交圈,迷信標簽,喜歡給人貼各種諸如“身份”“輩分”的標簽。
如何掙脫這種思維枷鎖呢,唯有讀萬卷書及行萬里路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和拓寬自己的視野,方能不被其桎梏。
二、不敢冒險,安于現狀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不停地暗示自己,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但凡當大腦掃描到有什么會令自己的顯得是如此的無知和無能的信息時,這種保護機制就會迅速啟動,收集一切線索去證明他們都是因為一些客觀因素而僥幸成功,自己要是有同樣的客觀條件,只會比他們更好。
所以,只有當不再相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是相信這種差距的決定性因素是主觀能動性時,才能敢于突破自我保護機制,敢于打破現狀。
三、思維僵化
何為思維僵化,主要指的是思維過于老舊,喜歡用慣性思維或是線性思維思考問題,不懂得用創新思維去發掘事物的另一面的一類人。這類人信奉經驗為王,實行拿來主義,堅決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事實是,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沿用老舊觀念和做法已經行不通了,只有相信并探索秘密,才能發現常規之外的、近在眼前卻不為常人所見的機會。
如果你能識別出那些不切實際的大眾觀點,你就能看到隱藏在背后的反主流事實。要學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價值,《從0到1》一書中提到過進步呈現兩種形式:從1-N是水平進步這個人人都會,而從0-1則是垂直進步這個最為困難,但是想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唯一方法就是獲得這種由從0-1獲得的壟斷財富。
四、誤解勞動
怎么叫誤解勞動?勞動,是一種對外輸出勞動量的人類運動,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大多數人都懂得通過出賣勞動力來獲得財富。但恰恰大多數人都誤解了勞動,認為只有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能換來財富,殊不知,不管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是一種出賣個體時間甚至可以稱之為出賣生命的行為。
真正的廣義的勞動,應該是學會利用平臺,整合資源,高效率的通過一定的付出獲得高額的匯報,這里付出的的是創意、是想法、是知識,而不是時間、體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