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教科院? 李常明
我以為新高考主要有模式改革,如3++1+2,3+3,另一個就是高考命題內容的改革。今天主要講高考內容改革。命題走勢等方面交流。
一、有關概念
新高考總科目:學業水平考試科目+高考科目(語、數、外)。
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選擇性考試。
合格性考試即現行學業水平考試(畢業)。選擇性考試:
實際上的部分高考科目的考試,每個學生在政、史、地、理、化、生中選三科考試,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新高考總科目:(國家命題的高考科目)語、數、外+(省級命題學業考試中的選擇性考試)政、史、地、理、化、生6科。
重慶新高考模式是“3+1+2”?!?”指語、數、外三科(國考),“1””指學業水平考試中選擇性考試的首選學科,“2”指再選學科。
“1”具體指首選學科歷史或物理,要求考生在此2個學科中作第一次選擇,每個考生只能從其中選擇1個學科,不能兼選。
”2”具體指再選學科化學、生物、地理、政治。要求考生在此4個學科中作第二次選擇,每個考生從此4科中任選2科。
“1+2”科目考試成績和語數外3科高考成績都作為高考招生錄取依據(兩依據)。
”1”記原始分,“2”記等級分。
二、原始分與等級分的轉換
(一)等級劃分的比較
1.第一批(均為3+3模式)
上海:分為五等11級。每級級差3分,但級次太少,選拔區分功能不強。
浙江:分為五等21級,每級級差3分。級次較多,選拔區分功能較強。
比較結論:浙江模式可借鑒。(共同問題:位次變化)
2.第二批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方案分數轉換的比較。山東方案原始分與等級分的轉換模式最接近重慶實際。
等級劃分:每科原始分成績劃分A、B、B+、C、C+、D、D+、E8個等級。
等級比例: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3%、7%、16%、
24%、24%、16%、7%、3%。
成績轉換:按照等比例轉換分別為;90-100、80-90、70-80、
60-70、50-60、40-50、30-40、20-30分數區間。
(最大優點:原始分轉換為等級分,分數變化,排位不變,公平)
成績是六十一分,那么現在我們就要求它的那個轉換分就是等級分是多少呢?所以我大家也看這個轉換公式,看了以后大家意想可能覺得他這個比較科學,你看他是怎樣的呢?他就用那個原始分這個區間,首先找到他在哪一個區間。
山東省
重慶市
如果有兩個考生他們首選學科都是選擇物理的話,大家想一想就有四個學科啊,他參加的考試的科目完全相同,對不對?這四個學科相同以外,在剩下的四個可選擇的學科當中來選兩科,學生就可以,這兩個學生就可以任選,盡管他們參加的首選學科都是物理這一類。但是剩下的兩個學科,比如說有個學生他選化學,生物有一個學生選政治歷史,因此這兩個學生呢,他選擇的最后兩個許多就是再選學科完全不相同,完全不相同以后你看問題在哪里呢?這兩個學生由于他參加的時候都是首選學過相同物理這一大類,木林鎮與大衛所穿的就是理科吧,是不是?或者主要是理科專業吧,那么有可能這兩個學生的他報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專業,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專業的話,哎,第一個學生他選的是化學生物,今年他的運氣特別好,化學生物的難度都比較小。你看化學和生物這兩個學科啊,他就考的比較好,分數就比較高。而另外第二個學生的他選的是那個思想政治,選的是地理這兩個圓通,而今天這兩個學科都考的很難,因此他這兩個學科的考試成績的都比較差。那么高考錄取的他就是看總主要還是首先看總分,這樣一來的話,你看,這兩個同學由于在不同的四個學科的考試難度的差異,就可能導致了第一個學生他考試的總分就比第二個學生考試的總分了要高十分,20分,30分,對不對?你看就不公平了。哎,這不公平呢,如果說我們把這四個學科把他的分數轉換一下,把轉換一下裝換一下呢他就比較公平了。為什么呢?因為比如說你第一個考生,你考化學,你考化學,你跟你考了80分,但是你在那個所有化學考試當中學生的排位是排300位,哎,我跟你轉換轉換以后你只有60分60分的,但是你排位了仍然是300位啊,沒有變,這個排位的位置沒有變啊。那么另外一個學生他考的地理于說他只考了50分,但是他排位了,對,比如說也是300位啊,那么那個他轉換以后你說不變成了80分,他也是300位,也就說這樣一來的話,它轉換的它經過這樣一個轉換的就有點兒類似于呀,就是考慮了這個試題的難度差異,啊,考慮了實際難度差異也就說有點兒相當遠,把元旦的原始分轉換成標準分啊,是不是轉文字的標準中對,你也就說你考的難啊,你考的簡單也好,但是我主要只能看你的排位,你你考的男的經過轉換以后這個分數就把適當的提升起來了,你考的簡單的啊,那么那個原始分的這個轉換以后就給你壓下去了一些,是不是?他這樣一來就顯得公平一些了,它主主要就是這樣的啊,就在這樣的吧?這是我想來就是第一呀,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啊就是那個3+1+2這個新高考模式。
第二部分,遇到的問題及策略
一、硬件方面
1,教師資源不夠。
3+l+2模式如固定語數外,其他學科走班,最多的教學班模式有12種。如推出模式較多,辦學規模又較小的學校,教室需求量將成倍增長;規模較大的學校,大體比例為1:1.2,但規范考試時對教室的需求量則更多,約為1:1.5。
對策:爭取上級支持或學校自己及早規劃解決。
2.實驗室、實作室資源不夠(理化生實驗、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科技室等)
以前大班額現象突出,不少學校實驗室、實作室被用來作教室,造成這方面資源嚴重不足。新高考實施后,要求加強學生實驗,落實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但由于條件限制不做或弱化實驗現象尤為嚴重,不利于學生成長,也不利于考試(校準毫安表、確定酸堿滴定管刻度),必須及早規劃解決。
對策:爭取上級支持或自己及早規劃解決。
3.實驗設備設施不足、不完善,儀器藥品未及時更新、添置和補充。如有的有毒易爆易燃的化學藥品,審批部門及學校怕擔風險,長期不購買,使這方面實驗不能做,有的實驗儀器已老化已損壞已過時不能用,如電學、光學儀器、顯微鏡等,已該淘汰的電腦等等,由于經費等原因,都未解決,有的學生實驗,由于儀器設備設施不夠,分組人數太多,效果很差,有的演示實驗,教師不做,讓學生背實驗,有的用多媒體視頻或課件放映代替實驗等等。極大地弱化了實驗學!
4.音樂室、美術室、圖書室、運動場地、活動場所不夠。
嚴重影響學生個性特長發展。
對策:必須爭取經費予以解決。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為更好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踐創新是核心素養之一,且最為重要。實驗是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不能忽視!
二、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1.教師整體數量不夠。有的沒有達到規定的師生比的要求。
以前大班額問題沒有解決,造成新高考教學背景下的大班額教學。
對策:通過增加編制來解決。
2.教師出現結構性缺編。主要是由于學生選科不平衡造成的。
對策:學校應通過調整教師結構和調整學生選科來解決。
二、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3.教師應對新高考準備不足。一是有的老師對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及系列問題不是主動積極研究。而是被動接受,被動應對。二是對新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十二面”不了解,對核心素養、修訂課程標準、教材等不琢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陳舊,難以適應新高考要求。
4.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養需進一步提高才能適應以素養立意的新高考。如關注社會發展、新科技革命、學科教學與生活的融入審羊筆實踐創新、勞動審美等。
二、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以上兩方面應對策略:
學校管理層對教師適應新高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一是為教師提供新高考必學系列材料。如修訂新課標、新教材及有關輔導解讀材料。
二是開展新高考的通識培訓及深度的學科專業培訓,提高教師適應新高考的綜合素養及學科專業素養。
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三是走出去,請進來,加強交流學習。
四是對老師開展生涯規劃方面的培訓,使教師人人都能給學生的科提供一定的指導。
三、選科走班應注意的向題
1.有的學校和學生熱衷于過早選科,有的高一半期后就分科,目的是對準高考,或回避難度大的學科,造成新的偏科。與新高
考改革恰好背道而馳(新高考要求不偏科)
對策:重慶市教委專門下發“關于禁止提前選科走班的通知”,學業水平合格考試規定“不得提前參加合格性考試?!睂W校要端正態度。要對學生進行引導。
我們重慶的學業水平考試它是滾動式的啊,比如說今年進入高一的啊,比如說下學期進入高一等才第一學期,第一學期從學業水平當中的合格性考試設置的科目一看他把所有的科目全部都設置了,但是你才讀第一學期的學生,我就不允許你參加語文的合格性考試,你語文的合格性考試必須到第三學期末的時候才能夠參加,如果你允許他的話。哪有的學生個別的學生他第一學期就把所有的合格性考試公布之后參加完都可能了,所以規定了這一條。
三、選科走班應注意的問題
1.由于學生對高中學科的課程體系不了解,對于自己的學科優勢和劣勢不能正確判斷,對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不能真正準確認識;對于以后的高考錄取也就更是一無所知。因此要逐步指導學生認清自己的興趣、優勢和特長。不能急于選科,待逐步認清以后冉選料。還要引導家長準確理解新高考的選科、了解高考錄取等政策,做好家校溝通。根據家族遺傳智能優勢也可參考。
2.新高考的選科組合。許多學校由于師資的不足、學校硬件等問題,選科都采取”套餐式”做法,提供給學生選擇的組合太少,不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
對策:至少要求提供5種以上組合。多數學校提供了6種組合,但未走班,因走班難管理,可能降低教學效果
3.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業績評價面臨困難。組合班流動性很大,過程和結果的責任落實困難。
對策:以入口看出口,以增長看效果。
4.排課、調課、考試命題、考試安排等難度增加。
對策:針對排課、調課、考試命題、考試安排難度增加,積極融入“互聯網+”,借助于人工智能和各類軟件,加強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予以解決。
5.高度關注新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方向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