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品人世百味。
執筆從容,嘆心中悲歡。
點擊右上方“關注”,與我一同前往光影深處,尋找靈魂的共鳴。
作者:笙笙不兮
圖片:電影《一條狗的使命2》
寫在前面
11歲時,我瞞著爸媽,從親戚家里抱回一只一個月大的小奶狗。
那是我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寵物,很幸運它受到全家人的歡迎和寵愛,陪我們走過十年的光陰。
其實養狗是一件幸福又殘忍的事兒,因為它們能陪伴我們的時間太短了。
但是哪怕只有十年,也是毫無雜質的十年,忠誠相伴的十年。
與人相處時,我們會猜忌,會算計,會權衡利弊,計算付出與回報的差額。
但是在狗狗的世界里,愛就是陪伴,就是吃飽后可以一起玩耍,睡覺時可以擠在一起,每天就都很快樂。
這也是這么多與狗狗相關的電影,雖然劇情簡單,也依然可以大獲好評的原因之一吧。
它們用最簡單的愛與忠誠,彌補了這個社會最稀缺的情感。
01
這次,《一條狗的使命2》帶來了和第一部同樣治愈的故事。
第一部的主題是關于離別與重逢,到了第二部,影片的主題變成了陪伴與守護。
它更執著,更厚重,帶著點解讀宿命的意味,用一種最治愈的方式,詮釋了什么叫做“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影片延續了第一部結尾的故事,轉世四次的貝利,兜兜轉轉再次回到主人伊森的身邊。
那個初次相見時只有8歲的小男孩,如今已經是個年過半百,又痛失愛子的老人家了。
孫女CJ的降臨,讓老兩口的生活多了一份巨大的喜悅,但是和所有兩代人之間存在的矛盾一樣,他們與兒媳的相處并不愉快。
一次激烈的爭吵過后,兒媳帶著CJ離開了伊森的家。
此時的貝利,也已經垂垂老矣。
它得了腫瘤,沒有胃口,痛苦與日俱增。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伊森陪著貝利,不斷喚著它的名字,哽咽著對它說:
如果你還會回來,記得替我去守護CJ,陪在她的身邊。
貝利記住了。
這一次,它被賦予新的使命,如同完成一場莊嚴的交接。
于是影片第二部的主角,就這么自然而然地從伊森過渡到了CJ——那個從小沒有父愛,也幾乎沒有母愛的孤獨女孩。
02
再次相遇,貝利已經轉世成莫莉,CJ也已經長成一個10歲的小女孩了。
她對于爺爺奶奶和貝利的記憶,已經模糊得快要想不起來,可是莫莉還是憑借那一絲熟悉的氣息認出了她,制造了一場只有它明白的重逢。
它對CJ瘋狂搖著尾巴,沉浸在終于可以不負使命的快樂中。
沒有遇到莫莉以前,CJ和母親兩個人的生活并不好過。
母親夜夜笙歌,過著終日紙醉金迷的浪蕩生活,身邊的男人換了又換,無數個打雷暴雨的夜晚,CJ都是一個人縮在被子里瑟瑟發抖。
莫莉的出現,讓她第一次在害怕的時候有了一個可以緊緊抱住的依靠。
很喜歡影片里的一句臺詞:
有時候,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陪伴。
狗狗的世界,比人類簡單太多。
就像很多年前,貝利看到CJ的母親對伊森夫婦發脾氣,天真地認為她一定是被搶走了食物;
就像這一世的莫莉在接受訓練時,僅僅為了獲得食物的獎勵,就記住了癌癥病人與健康者不同的味道;
就像莫莉在遭遇車禍,不得不與CJ分別的時候,依然會因為聽到小主人的聲音感到開心不已。
第三世,貝利轉世成一只黃色大狗,有一個很愛吃零食的主人。
它也很愛他,可還是會當CJ意外出現時,激動不已地沖上前去,送給她一份短暫的小幸運。
它理所當然地開始在心中默默與新主人告別,期待著CJ可以把自己帶回家去,但是她沒有認出它。
CJ走后,它追著汽車跑了很遠,每天守著門口,一生都在期待與她重逢。
“我一定要找到你。”
帶著這份信念,第四世的貝利轉世成一只可愛的小型犬麥克斯。
為了不被其他人領養,它對每一位想要領養自己的人呲牙咧嘴,成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小家伙,直到它憑借氣味和聲音認出CJ。
這一次,麥克斯沒有讓機會白白溜走。
它從籠子里逃出,穿人流,過大街,讓自己跑成一道閃電。
后來,領養中心的人笑著對CJ說:
你是唯一沒有被麥克斯咬過的人,它好像選中你了。
這句話,冥冥中帶著點宿命的味道,可我們這群觀眾卻紛紛笑著,紅了眼睛。
人們會哭,恰恰是因為狗子們這份冒著傻氣的忠誠啊。
03
相比于貝利的明朗單純,人類的世界明顯復雜得多。
CJ有個名叫特倫特的青梅竹馬,明明彼此喜歡,卻遲遲沒有勇氣表白。
后來,他們各自啟程,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外出打拼。
如果不是麥克斯嗅出了特倫特的味道,也許他們就要錯過彼此的人生。
兩人重逢后,麥克斯堪稱神助攻,它甚至在心里暗暗著急:
你們快舔對方的臉啊!明明那么渴望,怎么還不舔!
可是它怎么會懂呢。
他們兩人,一個懷揣著似乎永遠不可能實現的音樂夢,身無分文來到紐約,與男朋友分手后落魄到到處去朋友家里借宿,每隔幾天就要換個住處,不想讓喜歡很久的男孩子發現自己的難堪;
一個從小出身良好家庭,一流大學畢業,薪水高,職位好,與CJ重逢時,身邊已經多了一個金發碧眼的姑娘。
這樣的兩個人,怎么看都已經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果不是麥克斯還保留著前世的記憶,嗅出了特倫特身上癌細胞的味道,那么,女朋友不會和他分手,CJ也不會有機會堅定守在他的身邊,陪伴他走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光,分享他重獲健康的喜悅。
而此時,麥克斯的心理活動是:
我也不知道在開心什么,但我就是很開心!
這是一個巧妙的設定,既串聯了狗狗前世今生的設定,又狠狠展示了人性里的虛情假意。
人類不像動物那樣簡單直白,我們總要歷經種種風雨,嘗遍世態炎涼,才能篤定誰是那個值得的人。
04
在特倫特的開導下,CJ慢慢接納了悔悟的母親。
她接過父親生前寫給母親的信,從信中感受到久違的親情。
她開始嘗試著創作新歌,在眾人面前緊張地演唱,一次次突破曾經的自己。
特倫特帶CJ回到爺爺伊森的家,翻著一本又一本的相冊,在一派溫馨的氣氛中,聽老兩口悠悠講述CJ小時候的故事。
到了此時,似乎一切又回到故事最初的原點。
伊森毫無意外地認出了貝利,他笑著對CJ解釋了有關前世今生的故事,艱難地跪在地上,與麥克斯完成了那個經典的踩背接飛盤游戲。
我想,不管導演還是原著作者,一定是一個溫柔的人。
他們送給觀眾一個童話般美好的設定,讓我們愿意相信,或許所有毛孩子都可以承載上一世的記憶,不遠萬里回到自己的身旁。
而那些與我們初次見面就異常親切的狗子們,或許也不僅僅只是投緣這么簡單。
影片最后,麥克斯陪伴年邁的伊森,度過了人生最后的時光。
它在旁白里說:
我每次離開,伊森都陪在我的身邊,這一次,終于換做我來陪他了。
后來的后來,麥克斯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這一次,它終于放心地離去。
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CJ孤苦無依的人生中,用盡全力給了她溫暖和陪伴。
現在,CJ有了特倫特,有了寶寶,也有了重歸于好的母親,往后的人生哪怕沒有自己,都再也不會再孤單了。
這就是動物們表達愛的方式。
它什么也沒有說,卻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朦朧中,麥克斯一路奔跑,穿越那片熟悉的麥田,變成大狗,變成莫莉,又變成貝利。
麥田深處,是它深愛的主人。
經歷過七生七世的漫長輪回,它終于重新做回貝利,回到伊森的身邊。
與其說這是一條狗的使命,不如說導演是在用一條狗的視角,傳遞忠誠與陪伴的力量。
它讓我們看到表達愛的另一種方式,更純粹,更不計回報,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人生最大的驚喜,不過是失而復得。
就像貝利與伊森無言的默契:
有你的地方就有家。
我找到你,你認出我,這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關于作者】
笙笙不兮,文藝水瓶女,心向暖陽,謀生,亦謀愛。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