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愛花之人,種花自不可少,卻很少看到花開。
還記得小時候屋前有一個小園子,我就在園子里種上花花草草,名之曰“怡情園”,早年吟詩填詞好在此園之中。百花之中,獨愛梔子,園中便養有兩株,澆水施肥絕不敢怠慢,就盼著早點開花。說來也怪,小學天天在家的時候,這梔子偏偏不開,直到初中一周回家一次她方才開出幾朵來,還來不及好好地欣賞,她就又迫不及待地凋零破敗。種花易,難在等花開。就像,有的花,只能遠遠地欣賞;有的人,只能遠遠地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后來高中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就更難等到花開了。偶爾回家碰上花期,看到疏于管理的梔子開得清秀高麗,都會好一陣欣喜,也會心疼她的葉子被蟲蝕得越來越嚴重,但我不愿給她噴藥,怕玷污了她的清雅。地震之后,房屋重建,怡情園被新的屋子占了,梔子也移栽別處。經歷移植后,她仿佛失魂落魄一般,枝葉越來越少,終于還是勉強撐了下來,但,再不見花開。
再后來上了大學,幾乎一學期才回一次家,很少照顧她,只是偶爾會想起。而她就在那里,自生自滅不悲不喜。不知何時,其中的一株失去了生命的痕跡,那時候我還沒太在意,因為爸爸又從杭州帶回來兩株梔子。直到今天,我發現了另外一株也隨之而去,猛一陣心疼,就像失去了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雖然很少一起玩,卻一直把彼此掛念。突然明白,她初不花開,是為了積蓄力量在之后開了又開,開得清雅美麗,我卻沒有等待,一年一年,她終于失落離開。開過的花,遺憾后悔也換不回來,說什么都顯得蒼白。
泰戈爾說過,盡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采鮮花來保存,因為在這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我想說, 即使看不到花開,也不會減少對花的愛。我看著爸爸帶回來的那兩株梔子,喃喃自語,她陪我長大,你陪我變老,好不好?
給我一片天,把她種在云巔;風吹來,我輕輕地走在云邊。陽光正好,花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