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寫作時,我找不到自己的風格,因為一直喜歡某個作家,就想刻意模仿她的文風,漸漸也寫出了一點味道,但總覺得少了一點屬于自己的東西。
后來我才明白,雖然我寫得不是很好,但只要我堅持思考輸出,一樣會有進步。而刻意模仿,不僅會束縛寫作,還會丟失自我,也違背了“我手寫我心”的初衷。
現在,我依然喜歡美文,只是不會再刻意追求華美的語言,而是大量閱讀、總結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話,盡量去樸實準確地表達,就這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
后來陸續有讀者鼓勵我,他們覺得我的文字很特別,感情細膩,不緊不慢,娓娓道來,耐人尋味。
我聽了很開心,更堅定了我走原創道路的決心。
看到過一句話:
“許多人失敗是因為,他們總想抄別人的答案,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每個人的試卷都不一樣。”
我們生而為人,卻又不盡相同。有人高有人矮,有人胖有人瘦,有人聰明,有人笨拙,每個人的基礎不同,經歷不同,因此無法復制別人的方法。
你有你的風格,我有我的方向。雖然你很優秀,但我只想遵從內心,注重自我的表達。
只有用心去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并深耕,才能闖出自己的小天地。
不給自己設限,逆向生長
我開始寫作時,已經30歲了。
一個熟人無意中知道我寫作,就說:出名要趁早,你看看哪個作家不是少年成名?別人在你這么大就已經有成名作了。你則才剛開始,還是放棄吧,去學點別的技能,也好過寫作。
他的話對我并不起作用,我轉身即忘。從小到大,難得有真正熱愛的東西,我不想因為沒有利益、前途渺茫而放棄。雖然會花時間精力,但我想保留心底的熱愛。
以前,總是容易受人影響,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我年齡大了”,“市場飽和,沒有紅利了”,“我笨,學不會”,這樣一想,再大的激情也泯滅了。
于是,繼續日復一日平淡如水,不思進取,消磨時光。
現在看來,我是沒有一顆屬于自己的心啊,意志不夠堅定,沒有堅持做自己。
看到一句話:
“對于一個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有無限可能。”
想做一件事,就不要去詢問別人的意見,也不要考慮太多,只管去做,努力做三月的事,到了四月自有答案。
因為周圍沒有人寫作,怕別人不理解,我也從沒向別人提及,甚至我婆家人都不知道我寫作,直到我出書,他們無意中在一家圖書館發現我的名字,才知道我寫作。
現在我的第一本書已無庫存,我手里也只有9本,網上也所剩不多,不打算再加印了。
努力沉淀,不要受別人影響,走適合自己的路。
現在,我依然在路上,依然會聽到不同的聲音,但我已能甄別,不再受干擾。
我也不再自卑,不再缺失“配得感”,不再羨慕別人的才華,不再糾結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是利用擁有的東西,去放大,去享受。
因為我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活出自己,而不是活成優秀的復制品。
看到一段話:
“把時間分給睡眠,分給書籍,分給運動,分給花鳥樹木和山川湖海,分給你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而不是將自己浪費在無聊的人和事上。當你開始做時間的主人,你會感受到平淡生活中噴涌而出的平靜的力量,至于那些焦慮與不安,自然煙消云散。”
所以,不要糾結內耗,去勇敢實現所想,去大膽追逐所愛,踮起腳尖,伸手去夠山頂的雪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