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喜歡閱讀,原因有許多很多種。或因為這是喜歡的作者,或因為這本書道出了他們的心聲,或因為文筆和邏輯。通過閱讀這件事情,獲得了良好的體驗,讓自己覺得快樂,所以才會喜歡閱讀。
但與此同時,很多人讀書覺得沒有收獲導致不愛讀書,是因為他們的閱讀方式還停留在“原始人”的階段,拿到一本書,從頭到尾閱讀,或者死記硬背,這樣就背離了閱讀的初衷。以及,這個時代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很多人只愿意在微信公眾號看看短篇,或者看看微博新聞,早已經喪失了深度閱讀的能力。
這本由齋藤孝寫的《深閱讀》,告訴大家用讀書掌握“深潛力”,汲取人類精神的寶貴清流。他不僅講述了閱讀的意義和好處,還總結出了一些讀書習慣和讀書方法。在這里也分享給各位。
一、 保持持續讀書的習慣
1、自問自思
信息時代,大家閱讀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往往看了就忘。要不就是讀幾篇簡訊,知道最新發生的事情而已。這樣的閱讀顯然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作者提倡“邊問邊讀”。
?“現實經驗只有經過一定歲月才能積累起來,但通過書本獲得經驗,并不需要太長的時間。而且,積累讀書經驗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邁出下一個臺階”。
不僅僅是讀書,在閱讀公眾號文字、大V的微博評論的時候,我們也可帶著這樣的心態去讀。有了疑問,對一件事情有著不同方向的思考,也是鍛煉批判性思維的過程。而在閱讀的同時,也是積累經驗的過程。
2、朗讀的好處
作者在這里詮釋了朗讀的好處——出聲朗讀可以作為一種訓練,讓語言沁入身體。當然,這種方法對于成年人的效果還有待考證,但對于早期學語言的幼童,是可以從書考證有一定效果的。所以,如果是父母教育孩子閱讀,給他們多念念童話或者給他們聽有聲書,都是很好的閱讀輔助方式。
3、紙質書的好處
從作者的角度來說,他更喜歡把紙質書,把書架堆滿,有讀書的動力和魄力。當然我對這一觀點持中立態度,畢竟電子書不論攜帶還是做筆記都方便很多嘛。
4、設定讀書時間,堅持每天閱讀
閱讀也是一種習慣,就如其他事情一樣。有的人每天打游戲,有的人每天看電視劇,當然閱讀也可以成為這樣的習慣。成為這樣的習慣之前,可以先給自己設定個小目標——每天讀半小時或一小時書,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段。當然,其實零碎的時間也都可以用來閱讀——等公交、等人、排隊的時候。擠一擠,總是有時間的。零碎時間可以看一下方便閱讀的書籍,看看大綱、概念就能讀的書,整片的時間可以分給那些晦澀的、需要仔細思考的篇章。
5、學會“輸出”,讓內容成為自己的知識
能否把書籍的內容給別人說清楚,算是是否從書中汲取到知識的衡量標準之一。不論是精讀還是泛讀,如果能把這本書的大意、關鍵點、有用的地方和沒有見過的觀念講解給大家,或是像我這樣用博客的形式上寫出來,都是輸出的渠道。而在輸出的同時,自己也加深了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二、 十倍增強讀書力的技法
1、通過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
“轉換閱讀”,通俗一點說就是“換位思考”。在閱讀的時候,設身處地想一想作者的處境、階層、狀態,很多本來不能理解的問題,大概也就能理解了。而作者也說,“在閱讀其作品的過程中,就會明白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想法,也就是跟一些偉人共享想視角。”隨著閱讀深入,有時候就算脫離了閱讀的情景,也能明白該以怎么樣的視角去看待。
2、尋找自己的視角
作者在說這個觀點的時候,還是在強調輸出——也就是說把書本的內容變成自己的。不論是專業、學術方面的書籍,還是評論、文藝類書籍,都可以酌情在閱讀的時候添加自己的想法和感興趣的地方,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閱讀象限”。
3、“師事閱讀”
這是作者自創的詞匯,大意就是有時候可以不一定為了知識和信息去閱讀,而是因為尊敬作者的思想和人格去閱讀他的書籍。從而從對方的書籍里獲得自己想要的能力。
4、“吐槽閱讀”
吐槽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實吐槽閱讀也就是要堅持對事物的批判性。“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是那么一回事”“這個地方作者以偏概全了”等等,一邊思考書中的問題一遍“吐槽”,“在這種感情用事的狀態下閱讀,大腦除了記住書中的內容,還會記住當時的情緒,有助于鞏固記憶。因此,吸收的效率也會更高”。
5、瞬間偶遇也不能錯過的“一生一遇閱讀”
跟人與人的緣分一樣,人和書,大概也有這樣的緣分。如果有那些讓你一見傾心的書,就買下來、認真閱讀、做好筆記,保留住這難得的緣分吧。
6、“安定劑閱讀”
這種閱讀方法是為了自己的精神更穩當。有時候,在面對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或許可以采取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安定劑閱讀就是把已經知道的事情重新確認一遍的閱讀。這樣的閱讀,讓自己覺得“果然如此”,對一些事情也就坦然面對了。
7、做一定的標簽閱讀
不同的出版社會有不同的出版系列,也有不一樣的標簽。簡而言之,就是某個專業或者細分,可以找出一系列的書籍來查看。在尋找的果然中,可以對這一細分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和學習。
8、通過據點閱讀匯集知識
據點意閱讀,就是以某本書為契機,拓寬書籍的廣度。就像我們小時候學的某一篇課文,比如學習魯迅的某篇文章,老師們通常不僅僅單講這一篇,而是會串聯作家其他的文章和同時代相關的作品進行展開。這樣也有助于我們收集相關知識,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久而久之,自己的腦海里也就有了一座校圖書館。
9、用只讀對話的方法閱讀長篇小說
作者的觀點是,閱讀那些精彩卻描寫豐富的長篇小說的時候,有一個特殊的小技巧,就是只讀小說里面的對話部分。因為有一些描述其實是為了渲染,如果直入主題——對話和情節,那也可以完全忽略那些旁邊。
當然這一點我并不贊同,但如果有需要的朋友覺得這一點有效果就可以借鑒一下。
10、 跳讀的好處
作者也鼓勵某些書籍的跳讀。畢竟不是每一本書的每一個細節都有用處。善于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也是獲取閱讀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