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讀《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第三章:聯機學習:找到知識源頭,提升認知效率。
今天的內容主要分析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已經如何實現知識變現?
1
尋找知識源頭,提升閱讀質量
昨天在寫作訓練營的微信群里,有小伙伴提問: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看著網絡上人們一年閱讀100本書,甚至300本書,自己的閱讀量卻只有區區十幾本,心里焦慮地不行。
我提了兩個問題:你為什么要讀書?為什么要快速閱讀一本書?先想明白這兩個問題,再來找解決方案。
我也曾經陷入追求閱讀數量的陷阱。在2016年,閱讀了100多本書。心里不禁洋洋得意:哇,我真的是太棒了。
一年閱讀100本書的狀態持續了兩年,我突然意識到,讀書的數量并不是關鍵,關鍵是閱讀的質量。你讀的是100本的暢銷書,甚至是快餐書,別人讀的是《國富論》、《窮查理寶典》、《第五項修煉》、《思考,快與慢》等的燒腦書。雖然人家一年也許只讀5本書,但他的收獲也許遠遠比你大。
因此,問題的關鍵不是你讀多少書,而是你讀書的質量。
如何提升讀書的質量?
在《躍遷》的第三章,古典老師的建議是:尋找一手信息,尋找知識的源頭。
平常我們閱讀的暢銷書其實已經是第三手的信息了,是為了傳播而簡化的陳述。比如說,《異類》這本書,是作者讀了埃里克森1993年發表的論文,作者沒有提“刻意練習”的概念,而是抓取了“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吸睛的理論。沒有刻意練習,即使花了1萬小時,也不一定能成為領域的專家。
我們平常花了很多時間閱讀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各大平臺自媒體的文章,其實是第四手的信息。
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輸入質量,要去尋找知識的源頭,花時間閱讀第一手或者第二手的信息。
哪些屬于第一手信息?
·一手研究論文,行業學術期刊,行業最新數據報告;
·行業大牛的最新溝通和思考,通過談話獲得。
二手知識是指忠實轉述一手知識,含金量也很高。二手知識的范圍就比較廣了,古典老師在書中有詳細介紹,我就不贅述了。
我們要跟隨知識源頭的人,比如說得到專欄的萬維剛,他常常會轉述國外最優質圖書的內容,并且他以前是物理學家,本身就是知識的源頭。
所以,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最好的方式是能夠辨別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識的源頭,并與那些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創造知識的人。
2
如何構建個人知識體系
在解決了閱讀的質量之后,下一個問題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相信很多人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何搭建知識體系,古典老師用《躍遷》的第三章,整整一章的內容來回答。這一章內容總結起來,就是以下這個金字塔。
·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晶體;
·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接下來,我們從萃取知識晶體,聯機學習,終身提問,以及知識IPO來講講搭建個人知識體系的方法。
3
萃取知識晶體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確實每天抽出時間來閱讀,效果卻不太好,因此他們更加焦慮。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時間來閱讀,能力并沒有提升,人生并沒有變好呢?
在閱讀之前,要用黃金思維圈來思考。我們要思考“為什么要學(Why)”,“學什么(What)”,以及“如何學(how)”。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一本書就開始閱讀。
相對思考來說,閱讀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寧愿花很多時間去閱讀,而不愿意先停下來思考這三個問題。
古典老師總結了功利讀書法。閱讀要帶著極強的目的性,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
另外,很多人只是讀書,卻很少輸出。因此在需要調用知識時,卻什么也想不起來。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古典老師總結“輸出知識晶體”這個方法。
什么是知識晶體?
知識晶體的概念來自于《超越智商》作者斯坦諾維奇的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知識的結構和知識的元素一樣重要,知識點之間如果能夠像晶體一樣形成穩定的架構,知識就形成一種“知識晶體” 。知識從散沙變成晶體,就變得不容易磨損,強度很大,也容易整體提取。
通過“知識晶體”的方式,將零散的知識根據某種結構,構成一個穩定的架構。當你需要調取用到知識時,可以直接調取知識晶體。
知識經濟萃取工具箱
·大量看知識晶體
·嘗試模仿知識晶體
·自己創造知識晶體
4
聯機學習: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有三種不同的學習思路。
·自學:自己找答案;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如何判斷自己是屬于哪一種學習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
·遇到問題,苦思:“這可怎么辦?”想一晚上不得;
·遇到問題,找書:“哪里有答案?”開始通過網絡、書來找資料;
·遇到問題,找人:“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答案?在這之前我要準備些什么?”然后準備溝通,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這樣一對照,我發現自己是第三種思路,也就是“跨界聯機學習”。遇到問題,我總是能找到合適的人,從Ta那里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聯機學習者需要具備一個底層的學習心態,那就是綠燈思維。擁有綠燈思維,才會減少習慣性的防衛,真正接納對方的觀點。如果是紅燈思維,即使聯機了高手,也不會接納高手的觀點,只是待在自己熟悉的認知領域里,不愿意接受新的認知。
古典老師舉了聯機學習高手,李小龍的快速崛起之道。李小龍只用了5年的時間,就從默默無聞成為了唐人街的一代高手。
當年的武術界是相對封閉的,一旦加入某個流派,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未經允許學習別家的功夫是欺師滅祖。我們在觀看武俠劇時,對這種理念也是非常熟悉的。而李小龍卻沒有門派之見,他不僅教弟子功夫,也向弟子學習,吸收各個門派的精華:《精武門》里酷炫的雙節棍,《龍門虎斗》里的高踢腿,都是從別的高手那里學來的。
李小龍的案例可以說明,聯機學習的可以更快地帶來自我躍遷。
聯機學習的方式與過去要自己學自己悟才是真本事的方式不同,在信息爆炸時代,“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更加重要。
英國教育家、牛津主教約翰?紐曼在一次講演中講道:“當許多聰明、求知欲強、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銳的年輕人聚到一起時,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也能互相學習。他們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鮮事物并且掌握獨到的行為判斷力。”
加入優秀的圈子,與優秀的人聯機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會比你一個人閉門造車要高效地多。而且,每一次聯機學習,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你想要聯機學習,可以嘗試下聯機寫作和思想夜宴這兩個方法,具體操作,《躍遷》的書中有詳細介紹。
5
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
我們不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或者是“假裝很努力地學習”,我們要去思考“為什么要學習”。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古典老師提出了“問題樹”這個概念。我們不需要懂得所有的知識之后,才開始動手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先知道問題是什么,才根據問題去尋找能夠回答問題的知識。你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
如何創建自己的問題樹?你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我們有什么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四個問題會產生很多關鍵詞,指向各個領域,每個領域又會產生新的關鍵詞,然后生長成一棵關于這個問題的“問題樹”。
因此,比終身學習者更有效的,是終身提問者。
古典老師還在書里列出了終身提問者的工具箱。具體的方法可閱讀《躍遷》第三章,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
·別列書單,列問題單
·假裝寫本書
·問題少年提問術
6
知識IPO:把知識變現成價值
之前,我只聽說過公司的IPO,古典老師將IPO的概念運用到了知識領域。IPO除了代表知識變現成價值,也是知識變現秘密的縮寫。
I:輸入問題(Input a question),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
P: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
O:輸出產品(Output),通過咨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古典老師把這套系統叫作知識IPO。這是一套高效地把知識整合產品化的個人商業模式。
如何設計自己的知識IPO?
第一步,你必須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I)
第二步,不是要學習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P)
第三步,輸出倒逼輸入(O)
每看一本書,都可以進行一輪IPO。比如說,我們今天的文章,其實是圍繞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問題展開的。
解決方案:
·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晶體;
·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最終的輸出,古典老師寫了《躍遷》第三章,我根據古典老師的內容以及結合自己的思考,寫成了這篇文章。
每寫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知識IPO。提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最后輸出一篇文章。
不要嫌輸出太少,先做出一個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產品)。
寫一本書是一種知識IPO的方式,開發一個課程是一種知識IPO,組織一個訓練營也是一種知識IPO。
當你搭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自己的原創內容,實現知識變現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是弘丹,喜歡我的文章手動點個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