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是家里的第四個女孩兒,還是懵懵懂懂的小時候,我隱約知道,爸爸媽媽是因為想生一個男孩,冒著超生的危險生的我,媽媽當時應該是擔著來自祖輩的壓力的。還好爸爸媽媽還是比較開明,印象中爸爸多次告訴我們,他從來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媽媽甚至告訴我,算命先生說,我出生的時辰,要是是個男孩就不得了(有生命危險),要是是個女孩就什么都好!盡管這樣,小小的敏感的我,還是意識到一點:我要是男孩會更好!所以,從小我特別的乖巧懂事,爸爸媽媽樹立大姐做我們家的榜樣,因為大姐學習好、勤勞節儉不怕吃苦,我就一直學習成績好,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與肯定,我有愛心,有責任心,懂分享,不講吃穿,不講打扮和享受,簡直是根正苗紅的好孩子,我如償所愿的得到了父母以及親戚鄰居的肯定,看似順利的讀書、考大學、在城里上班、安家。
? ? 但是隱藏在這些順遂之下是我內心深深的自卑與焦慮。
? ? 當小學一年級入學測試,班主任老師說我反應有點慢,不能上當時的重點班級,很少哭臉的我,一下子就急哭了,后來媽媽趕緊去跟班主任老師爭取,我如愿上了重點班。
? ? 當初中課間休息時,有兩個女生對著一張畫像在閑聊:一個說:“這是華麗吧?“,另一個回答說“華麗哪有這么丑?“小小的自卑的我,沒有勇氣去看一眼那幅畫像,并加入她們的聊天,而是在心里給自己下了一個結論:我很丑。
? ? 高中時,男生問我話時,除了學習我能侃侃而談外,其他方面的我的回答從來不超過三個字。簡單的就是“是的“,復雜的,直接回復“不知道!“,當一個從高一到高三都和我同班的男生說,畢業前我們合張影吧,我以極其別扭、呆板的站姿,嚴肅的合了一張照片,這一切看似高冷的外表下,其實是我內心的不自信。
? ? 大學時,身為班長的我會想方設法的為大家服務,努力的學習,卻從來沒想去談一場戀愛,去享受一下女生的福利,享受一下男朋友對自己的照顧與體貼。
? ? 生孩子那一刻,我強烈的希望自己生的是一個男孩,因為男孩不用經歷生產的痛苦,在這個社會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 ? 甚至到現在,我一直標榜,這是一個男權社會,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我是男生。在家庭生活中,我也很少去利用女性的優勢,不懂撒嬌與享受別人的照顧。讓我苦惱多年的是,我經常先考慮別人,而經常忽略自己,我經常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 ? 我經常需要自己通過不斷的成長來提升自我認可,不學習就有深深的焦慮與愧疚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日記都只記錄自己好的,積極的一面,而忽略自己悲傷的、沮喪的、負面的情緒,我不能接受自己的不美好。
? ? 小影老師走心的、如潺潺流水的聲音,流進了我的心里,我仔細的剖析著自己,以前,我的自我催眠語言是:我必須努力,只有足夠好,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此刻我想好好的擁抱自己,擁抱那個剛出生的自己,用當初看出生時女兒的眼神看著那個小小的自己,我想說,華麗,歡迎你來的這個世界,我愛你,爸爸媽媽也很愛你,不用刻意努力,刻意爭取,我們愛的是你本來的樣子,你怎樣都好,你是女生真好!
? ? 最后我再一次鼓勵自己:在我廣闊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現在的我選擇平靜的面對我頭腦中舊的思維,我愿意改變,我能夠學會,我有學習的能力;我愿意改變,在我做這些的時候,我選擇樂趣,我一點點看到和感受到我自己的變化。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我選擇自由。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我自己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