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今天和廣州丘老師就高中地理教學(地形地貌對降雨量影響),在數據組織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度溝通。有以下幾點感觸:
1.作為高中老師,自己上學學習過程中,沒有國產化的地理信息軟件,都是用的arcgis等國外軟件,現在教學都要講究創新,直觀。自己能想到的手段多數還是之前的經驗。這次了解圖新地球發現了新大陸,太好用了
2.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實際地理情況時,三維的表達效果,不是arcgis這種二維地圖所能比擬的。
3.如果軟件能簡單到學生可以直接自己動手操作,那課堂就活躍了
4.----網友評價----,初中學VB,高中學GIS,教學也太卷了
這里把本地溝通的過程記錄下來,希望能給其他做地理教學的老師提供一些思路
主要圍繞:
如何更好的看地圖-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地形地貌--地形圖-等高線-三維立體
如何-疊加教學主題數據--點線面標記及屬性編輯
如何基于地球實現宏觀到微觀的漸變代入
如何組織課程數據及記錄學生提問形成后續教學素材
1.如何更好的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之地形地貌
表達地貌多數使用的是衛星影像
表達地形多數是地形數據或者地形暈渲圖
表達地理位置多數是地名地址
表達高度:等高線
這里加載一個天地圖影像、天地圖地形、天地圖道路標注、配合一個騰訊等高線。看下效果
2.疊加教學的主題數據
?本次是全國降雨量分布
除此之外,還有全國河流、風速、氣壓、溫度等各種數據。
人口分布、地質構造等各種統計數據都可以
3.宏觀到微觀的漸變代入
就本次降雨分布的影響,可以從全球的洋流運動、到局部省市的氣候規律、到當地(本次為廣州)最近天氣的影像(如臺風過境)整體介紹
4.教學課程資料準備與學生問答記錄
可操作性的三維地球和ppt上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可以實時查看周圍的地圖、地物、地貌做為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傳統的ppt只能放一張靜態的圖
圖新地球的小功能組合起來使用可以讓備課變的更輕松
4.1 圖層的概念與課程的關系對照
每節課的課程內容都可以通過一個圖層進行組織管理,避免數據的混亂
后續還有圖層文件夾功能的上線,相信用起來會更方便
4.2 課程講課資料(圖片、文字)的地圖疊加與掛載
如何把資料和地圖進行綁定。
舉例一:比如一個河流的四季變換照片,這個河流的來源、歷史描述
我們可以繪制一條線,并添加標題、描述、圖片等各種內容,甚至全景
這些文字、圖片都可以來自于互聯網搜索或者教案當中
舉例2:一個盆地的形成的過程及其對應的歷史信息
4.3 學生提問的互動記錄
如:某某學生:本次臺風會對我們造成大的影響么?影響范圍如何
?互動的記錄可以讓學生更有成就感,自己的提問被老師記下了,也可以作為后續教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