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趕時髦的需要,干家務的時候,喵了幾眼當下熱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不可否認,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一眾老戲骨精湛的演技,讓曾經遭受鮮肉表演荼毒的我大呼過癮。
某些臺詞的尺度,可以說是近年以來少有的。
可是,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了其中的尷尬。一眾演員的臺詞恍如在播放新聞聯播,那自小聽慣了的陳詞濫調,讓我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諸多尷尬在陸毅身上順利會師,作為陸毅同學的資深顏粉也不禁有點恨屋及烏。
這主演有問題嗎?沒有問題,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發小拜訪,他不虛少時之情,大上政治課;與多年好友相見,他義正言辭,慷慨激昂;出差多日后歸家,與老婆沒有柔情蜜意,而是開啟了政治會議。好不容易,兩口子躺在了床上,我激動地準備好了猥瑣的笑容,結果丫竟然沒有滾床單,而是開起了時局討論會。
我的天,你長成陸毅和霍建華那樣也不能忍啊,我要是他老婆,非氣得把他往死里踹不可。
微博上對此一片嘲笑之聲。我們是在反對主旋律的宣傳嗎?不是。
曾經,王成的向我開炮激起了幾代人內心的英雄情結。
潛伏里余則成和翠萍生離死別,讓我不僅潸然淚下。
《歷史的天空》中蔣大牙和日本鬼子肉搏,讓我激動不已。
同樣的反腐電影《生死抉擇》里王慶祥的慷慨陳詞讓我深感共鳴。
作為一個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人,英雄主義的教育可以說是深入骨髓。
那么為什么我會如此厭惡人民的名義里如此完美高大上的陸毅呢?
我想他大約是太完美了,沒有缺點,以至于讓觀眾感覺太不像人了,因此缺乏對這個人物的共鳴。
與此同時,到處懟人,脾氣急躁,初時看甚像反派的達康書記確是圈粉無數。因為在一眾如同機器人般背誦新聞聯播和政治理論的角色中,只有他最像人,有著人的弱點,有著人所具有的煩惱和痛苦。
為什么主角會如此不招人待見呢?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作者和編劇的創作能力問題。正派人物難以刻畫,且很難討喜。將一個正面人物塑造的讓觀眾感覺能接受不違和,確實是考驗創作者的功底的。你看,將絕世好人蕭峰寫得如此感天動地催人淚下,非金庸這樣擁有逆天才華的人不可
第二,急劇變革的時代背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八零后九零后更加呼喚人性的解放,這種公式化的模范已經不再為當代人所喜歡
第三,陸毅同學的演技。和小鮮肉相比,陸毅同學確實好很多,可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和陸毅對戲的是一眾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就如同普通班的優秀生驟然進入了精英重點班,自然落了下乘。
最后,最為重要的是中宣部落后多年的宣傳價值觀。
君不見,諸如這樣的新聞屢屢出現,鄉村教師奉獻于教育事業,將自己的微薄工資資助學生,父母卻有病不能治,孩子得不到父親的照顧,學業成績讓人憂心。妻子不堪忍受困境,憤而離婚。
醫生愛崗敬業,堅守職業道德,自己卻過得困苦不堪。
警察為執行任務,不能和命垂一線的父母相見,最終天人永隔,留下終身遺憾。
總而言之,就一個思想,所有的好人模范英雄都是過得非常苦逼的人。不慘不足以成英雄,不經一番慘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作為一個圍觀群眾,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心內都暗暗想道,原來成為一個好人,模范,英雄,要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我還是做一個凡人好了。
我不愿做那樣悲慘的英雄模范,只想遠離他們,這樣的人是神,應該在天上呆著,豈是我等凡人所能靠近的?
這種宣傳反而起了反作用,真讓我懷疑,中宣部那幫人要不是敵方臥底,要不就是智商余額嚴重不足。
為什么這樣的宣傳會占據主流媒體呢?
我認為,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文化是分不開的。宋朝時,理學家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壓抑人性,遺害千年。
我們認為高尚的道德必然與苦難相聯系,所有的享受舒服和墮落緊緊相關。
卻不知,人是復雜的,心內既住著魔鬼,也住著天使。努力壓抑魔鬼的后果不堪設想,縱觀國史,我們經常會發現滿嘴仁義道德實則男盜女娼的偽君子比比皆是。
理學家們想在人間建立天使的宮殿,沒想到卻成為魔鬼的地獄。
新文化運動以來,理學倍受批判,可是千年遺毒豈可一朝除盡?
人文主義告訴我們,原來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享受人生,這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基本權利,做了這些我們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并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可以共處的。
人類內心的欲望得到了承認,承認了它也就馴服了它。
我們想看到的是,奉獻教育事業的老師賺著高薪,家庭和睦,桃李滿天下。
我們想看到的是,堅守職業道德的醫生,他的勞動價值被承認,住別墅,開豪車,懸壺濟天下,樂淘享人生。
我們想看到的是,愛崗敬業的警察,既能抓壞人,又能愛家庭。
每一種付出都能得到回報,勞動的價值得到體現,善良收獲美好的人生。
這才是當代人所追求的理想。先讓自己受益,在自己受益的前提下讓別人受益。
中宣部的賣慘式宣傳已經過時了,賣慘賣慘,越賣越慘,人生已經如此苦逼,為什么我們還不能在藝術作品里意淫一把呢。
時代發展了,豬肉漲價了,中宣部的們是不是也該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