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傾慕陸小曼,中年佩服張幼儀

看《人間四月天》時還年輕,被徐志摩和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愛恨糾葛吸引,那會兒總有主角情結,不自覺地站隊主人公徐志摩,他喜的便是好的,比如林徽因,陸小曼,他厭棄的必是不好的,比如張幼儀。

等到經歷了些人世滄桑,再來反觀這三人的愛恨情愁,才發現原來張幼儀才是大女主,離了徐志摩,她硬生生將自己活成了豐茂的大樹。在她的蔭蔽下,徐志摩的老父老母得以頤養天年,兒子得已茁壯成才,而她本人,更是過得風生水起。

倒是一向信奉愛情至上的徐志摩,情定陸小曼后,自以為覓得了世間唯一之知己,從此郎情妾意,羨煞旁人。卻不料想過得一地雞毛不說,最后還賠上了性命,夢想折翼,才華委地,一代大詩人從此成為傳奇。

一、張幼儀,被改寫的人生

張幼儀的人生被徐志摩生生地劈成兩段,她的前半生是被父兄安排的人生,除了順從,她從來也不知道人生還有另外一種活法。她生于張家望族,張家是詩書禮儀之家,卻更重視男孩子的教育,女子也念書識字,不過也僅只傳授一些三從四德的祖訓。

當十五歲的張幼儀嫁到徐家時,她對這個四哥給選擇的夫家相當滿意,徐家在當地是首富,夫君徐志摩是青年才俊,有顏有才,被封建舊觀念浸淫過的思維讓張幼儀也甘心做一個母親那樣的女人。


張幼儀在徐家成了完美兒媳的典范,晨昏定省,勤作針線,生兒子延續徐家香火,討徐家二老的歡心,張幼儀對這樣的生活安之若素,并不覺著有何不妥,除了徐志摩對自己的態度讓人隱隱不安外。

那是怎樣的一種疏離和冷漠呀,徐志摩除了求學還是求學,五年婚姻,徐志摩永遠缺席在自己的生活中,從不掛念自己,甚至對兒子也不熱絡。假期短暫,自己坐在徐志摩身邊做針線,希望徐志摩也和自己談談講講家外的那個世界,像哥哥們對自己那樣??尚熘灸倲[著一張冷臉,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由不得讓自己冷了心腸。

在徐志摩的冷暴力中,張幼儀覺得在徐志摩面前自己一無是處,好像連呼吸都是錯的??蓮堄變x從來沒想過掙脫這讓人窒息的牢籠,自己有公婆可奉養,有兒子可憑恃,恪守婦道,徐志摩總不至于休妻吧。這是張幼儀最后的底線。

用現在的眼光分析,徐志摩之所以不待見張幼儀,第一,徐志摩是個顏控,看張幼儀留存下來的舊照,張幼儀并不丑,大眼睛,寬臉頰,厚嘴唇,屬中人之姿??煽葱熘灸ζ戳诵悦偪駩圻^的兩個女子,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盛世美顏,曾完美地驚艷了一個時代。

第二,張幼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產物。從一開始,徐志摩這個接受了新思想的文學青年便對這一事實很是抵觸。他覺得張幼儀就是個“鄉下土包子”,是二老饋贈給自己的物件,他只有接受才能換來自己的海闊天空。于是他把張幼儀當作灰撲撲的舊世界的一部分,好像不劃清界限不足以彰顯自己的新思想。

而張幼儀的識大體和務實能力在徐志摩看來也一文不值,只覺得她無見識,無才華,只會對他的雙親愚孝。這一優點對于新派人物徐志摩來說,并不覺得這是張幼儀的加分項,反而覺得這不過是她夯實自己在徐家地位的手段。

第三,那時的張幼儀自我價值感極低,盡管受過教育,沒有裹腳,可是“夫為妻綱”的思想根深蒂固。她的自我意識還未覺醒,也未見過更廣闊的世界。她人生的定位就是做徐家能干盡責的兒媳,像母親那樣溫柔守禮,八面周全,贏得丈夫的敬重和在徐家無可取代的位置。


當徐志摩在英國瘋狂的愛上林徽因時,張幼儀的存在就成了徐志摩追求新生活的絆腳石。那時的國內還不時興離婚這一說,且有徐家二老作護佑,徐志摩也料想回鄉下必定離不成婚。于是趁著父母為了拴牢自己想把張幼儀送出國陪讀時,徐志摩便痛快地答應了。

張幼儀以為豎在自己和徐志摩中間的堅冰有望得破,興沖沖地奔向了新生活??墒且幌麓?,只需一眼張幼儀的心便徹底涼了下來,在那岸邊等著接船的一眾人等中,徐志摩西服白圍巾分外扎眼,而那不情愿不耐煩的神情也顯而易見。

徐志摩對她的態度和往常并無二致,再借了異域的目光審視挑剔張幼儀,張幼儀的衣服是那樣不合時宜,神情是那樣呆板無趣。對比心中的女神林徽因,徐志摩心中的厭棄和不耐煩更加重幾分。

張幼儀雖然呆在了徐志摩身邊,可是被冷暴力的待遇一點沒變,還換了個人生地不熟的背景,張幼儀心中的苦痛可想而知。

徐志摩更渣的是并沒因此放過張幼儀的肉體,張幼儀又被懷孕了,徐志摩輕飄飄地扔下一句“把孩子打掉”,就開始逼張幼儀離婚。見張幼儀不松口,就拋下懷著孕且人地兩疏的張幼儀,獨自不告而別,誓有不離婚不見面的架勢。

張幼儀不是個沒有尊嚴的人,憑兒子、憑公婆要挾的事,似乎也做不出來。這樣讓人窒息和絕望的婚姻,其實不要也罷??墒悄肯虑闆r是自己懷著身孕,身處異邦,經濟全靠徐家資助,語言不通,張幼儀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幸好她有一個強大又團結的娘家團為她做堅強后盾。讓人稱奇的是張幼儀的兄弟比張幼儀更愛徐志摩,自始至終,她的兄弟們沒有一個站出來指責徐志摩的不負責任。

張幼儀寫信向二哥求助,二哥回信劈頭一句就是:“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又切切叮囑妹妹:“萬勿打胎,兄愿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p>

二哥學業繁忙,將張幼儀安頓在了法國鄉下,于是張幼儀又投奔到留學德國的七弟處,被七弟細心照料直到臨產。

經過這番痛苦歷練的張幼儀心中的那個自我慢慢覺醒,她發誓:“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兩只腳站起來?!?/p>

二、張幼儀,鳳凰涅槃

產子后的張幼儀還是沒有等來徐志摩,卻先等來了徐志摩的信,又是要求離婚,信中寫道“無愛之婚姻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p>

這是徐志摩能搬上臺面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真實情況卻是林徽因要回國了,徐志摩等不及的想要恢復自由身。

徐志摩的渣激發了張幼儀身體里一直封存的果決和勇敢,她義無反顧地簽了字,對徐志摩放了手。

徐家因為孫兒,一直沒間斷對張幼儀提供生活費,靠著這錢張幼儀在德國暫居下來,先為兒子找了保姆,自己則申請讀書,學習德文和教育。

就在張幼儀將人生打開一個新局面時,命運并沒因此而善待她,小兒子彼得從生病到離世又將她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個打擊甚至比徐志摩的絕情更讓張幼儀肝腸寸斷。

而就在她帶著彼得和病魔做斗爭的這一兩年間,徐志摩在國內聲名如日中天,他先是追隨林徽因的腳步回了國,在泰戈爾訪華時充當翻譯,和林徽因全程陪同。

當時國內大小報紙都刊登了他們的照片,媒體報道說:“林小姐人艷如花,和老人挾臂而行,加上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圖?!?/p>


后來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不過徐志摩并未痛苦多久,又搭上了風頭正勁的上海名媛,有夫之婦--陸小曼,很快愛的火焰又開始熊熊燃燒。

再對照這段時間張幼儀的生活,著實是冰火兩重天。不過對于徐志摩的種種行為,張幼儀已渾不在意了。

彼得離世一周后,徐志摩竟然出現在張幼儀面前,其時他因為和陸小曼的不倫之戀正遠赴歐洲避風頭,被疼惜張幼儀的徐母逼著來安慰張幼儀,這才得以在殯儀館里送了兒子彼得最后一程。

到底是大詩人,徐志摩雖然沒有和兒子彼得相處的任何體驗,卻能提筆寫下《我的彼得》這篇煽情文字,字里行間,儼然是個負責任的父親。

這次徐志摩再見到張幼儀,已經是離婚三年之后了,陷入喪子悲痛中的張幼儀虛弱瘦小,魂不守舍,雖并未讓徐志摩“我見猶憐”,可這三年張幼儀的種種作派卻足以讓徐志摩刮目相看。

甚至寫下文字稱頌:“她(指張幼儀)可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她現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將來準備丟幾個炸彈,驚驚中國鼠膽的社會,你們看著吧!”

為了讓張幼儀散心,徐志摩陪同張幼儀游歷了意大利等地,盡管心不在焉,每天在焦急中等待著北平方面陸小曼的消息,卻也和張幼儀某種程度上達成了和諧。

之后,張幼儀仍決定留在德國完成她的學業。國內的輿論環境那時大約也難容下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女人。

張幼儀其實也不乏追求者,不過她還沒有調整好心情迎接一段新感情。加之四哥寫信告訴過她,為了留住張家的顏面,讓她在未來五年內,都不能教別人看到她和某一個男人同進同出,要不然別人會以為徐志摩和她離婚是因為她不守婦道。

張幼儀的哥哥們不知是太愛徐志摩,還是受封建思想荼毒至深,按說都是留過洋的,卻是新瓶子里盛舊釀,在乎名節遠重于關注妹妹的個人幸福。而且這思想也嚴重影響了張幼儀。

難怪張幼儀后來回國后即使經濟上自立了,仍然和徐家牽牽扯扯,一直獨身,撫育兒子,奉養徐父徐母直到天年。

去德國前的張幼儀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做女強人的潛質,她只是被時勢逼著,選擇了一條路便一腔孤勇地往前闖。起先,她只是想著在德國拿到教育文憑,回國后靠教書養活自己。

后來回國后果真在東吳大學謀到了教德文的職位,卻有上海女子商業銀行來人找到張幼儀,請她做總裁。

之所以請張幼儀,不過是因為女子銀行經營面臨困難,而張幼儀的四哥張公權是中國銀行的總裁,她們希望張幼儀能借助她的人脈關系,幫助銀行走出困境。張幼儀于是臨危受命成為了這家女子銀行的副總裁。


張幼儀厲害就厲害在給她一個平臺,她能協調有度,加之既勤勉負責又懂得借力,很快就將這家經營不善的女子銀行搞得紅紅火火。

與此同時,精力充沛的張幼儀還擔任著上海第一家時裝公司——云裳時裝公司的總經理。

開辦靈感源自張幼儀和兄弟們歸國之初,都需要置辦一些衣物,母親請來一位手藝非常好的師傅。在張母喪事之際,又是由這位師傅負責為全家趕制了喪服。于是之后,極具商業頭腦的張幼儀嗅到了商機,開辦了云裳時裝公司。

這家云裳時裝公司集成衣店和服裝訂做于一身,張幼儀又把歐美的新式樣引入“云裳”,裁剪縫制都倍加考究,衣服上面縫著別致的珠子、扣子和花結。

一時之間,上海的大家閨秀、名媛,在社交場中都以穿著“云裳”的服裝為榮,時裝公司也因之生意興隆。

這邊,原本是棄婦,本該過得“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張幼儀在外活成了女強人,在內則和兒子、原公婆共享天倫之樂,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那邊,秉承著“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钡男熘灸σ踩缭溉⒌搅岁懶÷?。可是愛情傳奇一旦歸到實處,貌似并不如想象中幸福。

三、徐志摩、陸小曼的婚姻生活

陸小曼的人生是用來享受和揮霍的,她才情非凡,精通英文、法文,能歌善舞,兼擅京昆兩種唱腔,擅丹青,哪一樣都拿得出手,不過這些技能只是用來給名媛陸小曼錦上添花的,至于花錢當然還是要靠男人。


陸小曼從小家境優渥,父親陸定是北洋的財神,又只陸小曼一個女兒,被視若珍寶,是被父母按名媛的標準培養長大的。陸小曼從來沒被金錢所苦,養成了大手大腳的作派。

長大后父母給她選擇的夫婿王賡既是青年才俊,又收入頗豐,給的起陸小曼高規格的物質生活。

可是天性浪漫的陸小曼怎會局囿于王太太的刻板生活,她是要伴侶精神上的比肩的。

詩人徐志摩的出現完美地滿足了陸小曼對婚姻愛情的所有臆想。他們在經歷了重重阻礙和磨難后終于如愿以償地在一起了。可是不如意的事卻紛至沓來。

首先讓徐志摩苦惱的是徐家只認張幼儀,不承認陸小曼,連帶著經濟上也不幫襯徐志摩,徐志摩要靠自己養陸小曼。

而陸小曼花錢像流水一樣,為了維持陸小曼的高消費,徐志摩一介文人疲于奔命。

徐志摩在北京擔任教職,陸小曼則留戀上海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夜夜笙歌,不肯隨徐志摩北上,徐志摩只能北京上海來回跑。為了省錢,徐志摩往返都是搭乘免費的郵政飛機。

徐志摩排斥張幼儀那樣賢妻良母式的付出型舊式女子,可是陸小曼這樣自私前衛的新式女子卻也讓徐志摩吃盡了苦頭。她隨性自由散漫,決計不會迎合公婆,所以和公婆至死都不曾和解。

然后是陸小曼習慣了過夜生活,天天早晨從下午開始,到晚上又鮮活明艷成社交場上耀眼的風景,所以對徐志摩的生活自然疏于打理,對于這些徐志摩又以極大的耐心包容下來。

不過最讓徐志摩難以忍受的是陸小曼和翁瑞午的交往過密,陸小曼從小就體質孱弱,一開始只是接受翁瑞午的推拿緩解病情,一度還因效果顯著被徐志摩奉為座上賓。

可是后來陸小曼竟在翁瑞午的建議下吸上了鴉片煙,于是從北京風塵仆仆趕回來的徐志摩要經常面對這樣一副畫面,陸小曼臥于煙榻吞云吐霧,隔著煙燈,煙榻那頭,翁瑞午則斜斜躺在那里對吸。

什么才情非凡,什么名媛佳人,不過是煙榻上一具慢慢腐朽著思想和靈魂的癮君子。

對照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另兩個女子,林徽因在北京,依舊揮灑談吐,靈氣逼人。張幼儀在上海,已是氣質端雅,干練果決,由不得的灰了心竅。

在一次大鬧一場后,徐志摩被陸小曼手里的煙槍擊中了眼鏡,他負氣出門,又乘坐郵政機趕去北京,下午還有一場林徽因的演講,這對于他是一劑解其愁悶的良藥,所以他義無反顧。

也是這一出走,便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三十六歲這一年。

四、陸小曼和張幼儀,不一樣的結局

噩耗傳來,陸小曼拒絕相信,她將報信人推出房門,這個打擊太大,一向被命運厚待的陸小曼還無法接受這個天塌下來的事實。

郵差沒辦法,轉而去通知了張幼儀,張幼儀的身份雖然是前妻,可她的身邊是徐志摩的獨子,身后有徐志摩的老父,只有她有立場,有能力為徐志摩料理身后事。

張幼儀這一生,從嫁給了徐志摩起,就注定了和徐志摩牽牽絆絆,糾纏不清。她為徐志摩打理著他的喪儀,看似處變不驚,其實內心已波濤洶涌。

比起被徐志摩傾心愛慕的另兩個女子,或許她最愛他,盡管她從不言愛,可塵世中每一個落到實處的瑣碎,只有她肯替他代勞。

葬禮時陸小曼終于出席,背負著千夫所指的罵名,奉上了一條挽聯:“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弊肿趾瑴I,句句泣血。

徐志摩的死確實給了昏昏噩噩的陸小曼當頭一擊,從此,她洗凈鉛華,卸去華衣麗裳,杜絕了社交場合,重拾起畫筆,她要活成徐志摩希望她活成的樣子。

只是斯人已去,余生只有細細密密的疼痛和悔意,充溢整個心房,不經意間再化成淚水,淌在每一個思念的暗夜里。

此后的三十多年的余生,陸小曼始終郁郁寡歡,她拖著病體潛心鉆研畫技,另一重要工作便是整理徐志摩遺作。

不過,陸小曼就像一株菟絲花,沒有獨立的能力,雖然徐志摩死后,張幼儀以兒子的名義,一直供養陸小曼??墒顷懶÷洳坏豇f片癮,也戒不掉翁瑞午對她的悉心照顧。


漫漫余生,陸小曼頂著非議和詰難,一直和翁瑞午同居,直到翁瑞午去世,又把她鄭重托付給自己女兒。

不過此后孤單便是她的人生底色,加之向來羸弱的身體,很快便香消玉殞。

張幼儀后來去了香港,結識了醫生蘇紀之,在征得兄弟和兒子的同意后,在五十三歲時再結連理,真正享受到了婚姻的幸福,蘇醫生去世后又定居美國,和兒子團聚共度余生。

縱觀陸小曼的一生,從來不為別人而活,她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大半生時間活在流言和非議中,活得驕傲而率性,卻也需為自己的任性買單,后半生時時活在失去徐志摩的自責和愧疚中,到死也沒迎來徐家人的諒解。

而張幼儀的一生則克制內斂,盡職守責,每一個人生角色都做到了極致,與她有過交接的人無不覺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自己也因此獲得了俗世的圓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96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7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870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2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10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08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5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6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5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5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71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0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7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17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8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15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