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的晉文公對抗楚國的故事。起初楚國率領著四國諸侯來攻打宋國,晉文公決定發兵去救。在雙方開戰時謀士孤偃說:“當初主公在楚王面前說過,要是兩國打仗,情愿退避三舍。而且我們退避三舍,如果他們不打過來,我們容易講好。如果我們撤退了,楚國的人還攻過來,那我們有理,他們沒理,我們個個將士就會理直氣壯,打起來就更賣力。而楚國以為晉文公不敢楚國打仗,馬上追了過去,但是誰料晉國早有埋伏,把楚國的兵馬打得全軍覆沒了。
這個故事里的晉文公做得好,雖然是敵人,但是依然講信用。我們中國有句俗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告訴我們說話要算話,這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信任和愛戴。宋慶齡就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有一次她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遵守承諾,自己說出來的話要做到。也不要輕易承諾別人,最好跟對方說,我試試看,但不一定保證能行,而一旦承諾了,就要說到做到,遵守承諾,講究信用,這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