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都要做個總結(jié),盤點下今年自己讀過的書吧。
初略算了下,大概在63本左右,每周一本多。今年看的書大多是簡單易懂的,讀起來比較快,但沒有寫太多的筆記和讀后感,留下印象不深刻,煞是可惜。
貪多、貪快,都是問題,下半年開始有意放慢了閱讀速度;明年開始要精讀了。
復個盤,我在這60多本書中挑選18本好書,推薦給大家。
幾個月我已經(jīng)推薦的那7本,就不列入其中了;感興趣的,可以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查看。
01
《必然》
作者:凱文·凱利
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預言家,KK這本被羅胖追捧不已的《必然》終于在大眾面前亮相。本書用12個關鍵詞,描繪了未來世界的生態(tài)運作。每個“關鍵詞”都可以讓我們停下來,深深得思索一番。
“未來已經(jīng)到來,只是尚未流行”,對于這些“必然”出現(xiàn)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越早理解與接納,才能越好的生活與適應,并能從中尋找到機會。
02
《創(chuàng)業(yè)教我的50件事》
作者:王文華
可以被認為是“臺式風味小食”式的一本書,不僅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故事,更是一本非常充滿生活哲理的書。書里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同為創(chuàng)業(yè)者的我讀來還是頗有共鳴的,也被作者的理想情懷所感動,雖然作者創(chuàng)業(yè)的結(jié)局并不完美,那又如何?
0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作者:史蒂芬·柯維
時隔多年,再次翻閱,又有了不同境界的體悟。經(jīng)過了時間的檢驗和歲月的洗禮,經(jīng)典的好書,始終可以陪伴人的一生。
04
《精進》
作者:采銅
今年個人成長類書籍的佼佼者。作者把自己看過的好書,消化后再用通俗、有趣的語言輸出一套學習成長方法,值得一讀。
05
《公正》
作者:邁克爾·桑德爾
一本關于民主、道德、正義、自由的書,
一本并不容易讀懂的書,
一系列我們往往會自動忽略的話題。
在這個年代,我們有多少人還能獨立思考和積極思辨?
我們被社會事件“操縱”與“綁架”的情況還少嗎?
不做一個“智商被侮辱”的人,去面對一個“公正”的主題,哪怕也許并沒有“標準答案”。
我寫過此書的讀后感,在我公眾號的歷史記錄里可以翻到。
06
《祖先》
作者:易中天
“說三國”專家大開腦洞,討論人類起源的書卻讓我看得目瞪口呆,瞠目結(jié)舌。
諸如女媧和夏娃跨界混搭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人也許不適應這種風格,我卻認為只有深厚的研究功底的人才能寫出。想要閱讀此書的讀者需要做好知識和心理的雙重準備。
07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保羅·柯艾略
“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么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xié)同起來,助你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寓言故事,看了你就會明白我為何要推薦……
08
《來到地球的第一天》
作者:大象公會
冷知識儲備庫,知道分子在飯桌前絕好談資。
反正我喜歡。
09
《魔鬼經(jīng)濟學》
作者:史蒂芬·列維特、史蒂芬·都伯納
一向癡迷這種古里古怪的學術故事,一本正經(jīng)的講一個“胡說八道”的道理。
這書跟經(jīng)濟學沒啥關系,反倒是從大數(shù)據(jù)和邏輯思辨找到的一些有趣的結(jié)論。很鍛煉人的思維,至少告訴我們很多直觀感性的認知都是錯誤的,人會說謊,但數(shù)字不會。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活得明白點,生活也有趣點。
10
《這樣讀書就夠了》
作者:趙周
拆書幫在國內(nèi)算是做得不錯的讀書社群,這本書雖然不適用于所有的書或所有的人,其宣導的理念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推薦。
11
《向死而生》
作者:李開復
人往往在遇到大病大災時,方能大徹大悟。這是李開復先生罹癌后一本心路之書,真實而又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
“光環(huán)籠罩,站在人生巔峰而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對于我們每個在社會上打拼之人,不妨停下來看看這門“死亡學分”是如何修的。
12
《TED演講的力量》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寫得最全面、最實用的TED演講類書籍。作為一個TED演講控來說,里面的內(nèi)容可以一讀再讀,細細參透,邊參照邊實踐。
13
《無畏》
作者:梁冬、吳伯凡
源自“東吳相對論”,每個小短篇,都是被打磨得無比精致的理念。無畏的智慧,歡喜的人生。
14
《德蘭修女傳》
作者:華姿
很少看名人傳記,這次卻被這個最偉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故事所深深感動。也許我們永遠成為不了德蘭修女,但是起碼需要感受愛的力量,對生命的價值和對尊嚴的思考。
15
《說中國》
作者:許倬云
“大歷史”類著作,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jié)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一個復雜的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既完整又系統(tǒng),對歷史稍感興趣的讀者應該都會非常喜歡。
16
《圍城》
作者:錢鐘書
已經(jīng)不知道是第幾遍看了。今年楊絳先生去世了,于是再翻出來看,依舊意猶未盡,是可以讀一輩子的好書。持
好文筆的賢伉儷雖已不在,好書卻能流芳百世。
17
《巨流河》
作者:齊邦媛
從長城外的‘巨流河’,到臺灣恒春的‘啞口海’,一部八十多年的家族史,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讀來不禁讓人掩卷長嘆。歷史太容易被人們所忘卻,總算有文字可以承載。
18
《書店革命》
作者:三石
這是一本自己學習用的行業(yè)參考書,不是推薦給所有人,但對從事經(jīng)營實體書店的同行會很有啟發(fā)與幫助。
順便說一句,我今年看的所有書都是紙質(zhì)書,去年還有睡前看電子書的習慣,今年只選擇聽書了。也希望關注我的朋友,多支持紙質(zhì)書,多去實體書店逛逛。
寫在最后:
雖然今年看的書比去年多了些,但整體閱讀時間并不長,都是在利用的碎片時間。
也就是說,我只是把一些人用來刷手機、看電視的時間用來看書罷了。這樣的閱讀量并不算大,我能做到,每個人也都能做到。
長期關注我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去年我的讀書筆記大多是精煉復述,今年開始逐漸以點帶面,求深而不求全,文風也有所變化,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
希望這一年來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一些收獲。
感謝有你的陪伴,我們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