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提出了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綱,著力建設和完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需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引,提煉各學科大概念。需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引和依據(jù)來選擇學習內(nèi)容。需要設計保證核心素養(yǎng)目標得到落實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需要設計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學習目標和方式相適應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本書提出了“逆向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避開學校教學設計中出現(xiàn)的“聚焦活動”的教學和“聚焦灌輸”的教學兩大誤區(qū)。“聚焦活動”的教學,沒有明確學習體驗如何幫助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熬劢构噍敗钡慕虒W,缺少明確的大概念來引導教學,缺乏為確保學習效果而進行設計的過程。
本書認為教師在考慮如何開展教與學活動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學習要達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證據(jù)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必須首先關注學習期望,然后才有可能產(chǎn)生適合的教學行為,最好的設計應該是“以終為始”,從學習結果開始的逆向思維。這個概念和方法對于今天我們?yōu)樽非笥幸饬x有效果的教學設計,以及思考和尋找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路徑頗有啟迪。
這本書對理解的概念和實踐上都進行了更加深入的闡述和理解,提出衡量“理解”的一個基本指標,是能把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的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中,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回憶和再現(xiàn)。威金斯和麥克泰格,將具有多維性和復雜性的“理解”概括和界定為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自知六個側面,對教與學的設計具有關鍵的意義。
本書提出了一種課程與教學的設計方法,旨在促使學生參與探究活動,提升學習遷移能力,為學生提供理解概念的框架,幫助他們理解一些零散的知識和技能,并解釋與內(nèi)容相關的大概念。
還提出了一個關注學生理解的單元模板,已協(xié)助教師設計課程與評估,圍繞大概念基本問題和核心評估任務,提出了如何把單元放在一個更大、更連貫、更結構化的課程和項目框架中,進行設計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在課程和評價中實現(xiàn)質(zhì)量控制的設計標準。
書中提供的許多案例,創(chuàng)造的許多工具和支架,對于我們的教學研究從經(jīng)驗型轉向實證型,對于教學從知識為本轉向核心素養(yǎng)為本,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操的借鑒意義。
這本書的內(nèi)容特色,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即“理解”“逆向”和“實踐智慧”。
第一個關鍵詞是“理解”,理解既有“橫切面”上的解釋、闡明、應用、洞察、自知和深入六個層面,又有“縱切面”,將理解的基礎分為需要熟悉的知識、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內(nèi)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務三個層面。這樣的立體結構,讓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有開闊的思路和清晰的路徑,是學科大概念、本質(zhì)問題、深度學習、核心素養(yǎng)等諸多浮在云端的理念,有了可循的方向與階梯。
第二個關鍵詞是“逆向”。逆向設計要求教師在確定了所追求的結果后,首先要考慮評估方案。逆向正式與常態(tài)教學設計的思維有逆,逆的有理,也逆的值得關注。
第3個關鍵詞是“實踐智慧”。書中字里行間充滿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維和講解方式,案例、模板、評價工具,總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
讀書感受: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這本書正如譯者閆寒冰所說:“一輪一輪的反復審校,一層一層的攀升理解,最終使我在其中生長出一種突破理解疆域的幸福感。希望將這本書之于我的幸福感,傳遞給更多在課改道路上不斷前行的老師們。”我想讀懂這本書并去實踐這本書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幸福的不僅是老師,更重要的是學生。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目標,設計的內(nèi)容、過程和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都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正是新課標改革所提出的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理念。評價學生是否形成核心素養(yǎng)是對學習知識的理解,那么衡量理解的標準,就是學生所學的知識遷移運用到新的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中。如果學生掌握的知識只是回憶和再現(xiàn),無法遷移運用到新的情境中,那么學生對知識還是不理解的,不理解就無法正確運用。
本書提出了“逆向設計”的概念和方法,要先提出需要達到期望的目標,再去設計教學過程。也就是“以終為始”的設計理念,學生通過學習,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什么樣的水平,形成什么樣的素養(yǎng)。那么,根據(jù)這樣的目的去設計教學目標、制定評價標準、設計適宜的教學過程。
這本書除了關注“理解”和“逆向”,更注重“實踐智慧”。學以致用,在真實生活中去檢驗、運用,反思、總結、提高。這種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正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斷發(fā)展的過程。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倡導的是為理解而教,而不是為了記住知識。因為只有理解了才能運用,不會運用知識就是死的知識,是惰性知識。專家結論無論多么美好,但是學生不能理解,他就無法真正運用。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立足點,以此為綱領和指導,統(tǒng)領大概念教學,也以理解為切入口,可以破解大概念教學中的種種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