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一方面說,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步,交通運輸工具的發(fā)展會縮短一定量商品的流通時間,那么反過來說,這種進步以及由于交通運輸工具發(fā)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開拓越來越遠的市場,簡言之,開拓世界市場的必要性。運輸中的并且是運往遠地的商品會大大增長,因而,在較長時間內不斷處在商品資本階段、處在流通時間內的那部分社會資本,也會絕對地和相對地增加。與此同時,不是直接用做生產資料,而是投在交通運輸工具以及為運用這些工具所必需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上的那部分社會財富,也會增加。
商品由生產地點到銷售市場的運載過程的相對長度,不僅會在流通時間的第一部分即出售時間上引起差別,而且也會在第二部分即由貨幣再轉化為生產資本要素也就是購買時間上引起差別。
不用說,商品流通時間的延長使銷售市場上價格變動的風險增加,因為可能發(fā)生價格變動的時期延長了。
流通時間的差別,有的是個別地出現(xiàn)在同一個生產部門的不同的單個資本之間,有的也出現(xiàn)在不立即支付現(xiàn)款而由不同支付習慣的不同生產部門之間。這種差別是由買和賣的支付期限不同引起的。這一點,對信用制度來說很重要,但這里就不再談了。
周轉時間的差別也是由供貨契約的規(guī)模引起的,而供貨契約規(guī)模隨資本主義生產的規(guī)模和水平一同擴大。作為買者和賣者之間的交易的供貨契約,是一種與市場及流通領域有關的業(yè)務。因此,由此引起的周轉時間的差別,是由流通領域引起的,不過這種差別又反過來直接影響生產領域,而且把所有支付期限和信用關系撇開不說,即使在現(xiàn)金支付的情況下也影響生產領域。
現(xiàn)在我們來考察流通時間的第二段時間:購買時間,或者說,資本由貨幣形式再轉化為生產資本要素的時間。在這期間,資本必須以或短或長的時間停留在貨幣資本的狀態(tài),因而,全部預付資本的一定部分,必須不斷地處在貨幣資本的狀態(tài),盡管這個部分是由不斷變化的要素構成的。例如,某一個企業(yè)的全部預付資本中,必須有n×100鎊處于貨幣資本的形式,這樣,n×100鎊的所有組成部分要繼續(xù)不斷地轉化為生產資本,而這個貨幣額卻又不斷地從流通、從已經實現(xiàn)的商品資本的流入得到補充。因此,預付資本的一定價值部分,不斷地處于貨幣資本的狀態(tài),即處于不是屬于生產領域,而是屬于流通領域的形式。
我們說過,市場距離所造成的資本束縛在商品資本形式上的時間的延長,直接造成貨幣回流的延遲,因而也延遲了資本由貨幣資本到生產資本的轉化。
其次,關于商品的購買,我們說過,購買時間、離原料主要供應地的遠近,怎樣使人們必須為較長的期間買進原料,并且使它們保持生產儲備的形式,保持潛在的或可能得生產資本的形式以供使用;因此,在生產規(guī)模不變的情況下,必須一次預付的資本量就會增加,資本必須預付的時間也會延長。
大批原料投入市場的或長或短的期間,會在不同的生產部門發(fā)生類似的影響。
貨幣是在流通時間的后半段再轉化為生產資本要素的。在考察這一段時,我們不僅是考察這種轉化本身,不僅是考察由出售產品的市場距離決定的貨幣回流的時間。最主要的,是要考察預付資本有多大一部分必須不斷處于貨幣形式,貨幣資本的狀態(tài)。
撇開所有的投機不說,需要購買多少必須不斷作為生產儲備來存放的商品,這取決于這種儲備更新的時間,從而取決于那些本身又受市場條件決定的、因而對不同的原料等等來說也是各不相同的情況;因此,這里有時必須一次預付大量的貨幣。按照資本周轉的時間,貨幣流回有快有慢,但總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流回。其中一部分,即再轉化為工資的部分,同樣不斷地經過較短的期間再支出。但是,另一部分,即要再轉化為原料等等的部分,必須在較長的期間積累起來,作為準備金,或用于購買或用于支付。因此,它以貨幣資本的形式存在,盡管它作為貨幣資本存在的數(shù)量是變化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