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滋味》#和笨笨一起養生共讀
第十二章:調肝的智慧
1.知道什么時候該“補”“瀉”“損”“益”
補是有漏洞了,需要堵上;瀉是積攢的東西太多了,需要捅個窟窿,讓它漏出來;益是錦上添花,就是首先保證不存在漏洞,然后再往里面加東西,才能達到益;損,道家有句話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就是量的減少。
2.肝氣實的人,經常兩肋同,小肚子痛;肝氣虛的人,眼睛沒神,愛擔驚受怕。
如何調?——“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3.自己在家如何調肝?
補藥的方子一般都有四味藥,君、臣、佐、使。如果是瀉藥,只有三味,君、臣、佐。為什么沒有使呢?因為是如果是瀉藥,我們就不用擔心補肝不過勁兒而導致特脾胃的問題了
(1)小瀉肝湯:專治愛發火,脾氣特別暴躁的人:
君藥:枳實,專門收斂人肝氣散得過勁兒的情況
臣藥:芍藥(將離)
佐藥:生姜——防君臣之藥酸寒太過
(2)當歸:補益肝血的效果特別好
(3)四逆散:專治肝火旺,小瀉肝湯不管用的情況
四味藥:柴胡、芍藥、枳實、甘草
(4)大瀉肝藥:比小瀉肝藥多了兩味瀉藥,多了大黃和黃芩
(5)補肝湯:專人內心驚恐、疑心重、愛做噩夢等肝氣虛的情況
(6)小補肝湯:補肝、補氣血的好方子:桂皮(肉桂)、干姜、大棗
(7)大補肝湯:專治人驚恐不安、心悸的情況,比小補肝湯多代赭石。
4.什么是用藥的根本?一定要辨病人的寒、熱、虛、實,然后再去調藥的味道,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補瀉效果
今天學的還是有點燒腦,越發覺得要做到知行合一才可以。怎么樣才能學會辨證呀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