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
?——太原國際馬拉松賽記
? ? ?今天是9月16日。在幾個小時之前,北京馬拉松剛剛結束。沒有中簽的我在屏幕后面,瀏覽著各大跑步公眾號新鮮出爐的推文,看見朋友圈和跑群里中簽的跑友們興奮地秀出完賽獎牌,那份在賽場上才能被點燃的激情,又重回了此刻靜止的身體里。一周之前的現在,我還在太原,和同住一個airbnb房源、剛認識不到48小時的跑友一起,拖著酸脹的雙腿逛山西省博物館。本應賽后立馬整理心情,然后碼出來的賽記,因為種種事由耽擱到今天才遲遲動筆。借著北馬間接帶給我的興奮和喜悅,添上我在這一周內對太馬的回味和更多的思考,希望這份文本能讓未來的自己在回看時也能重溫此般幸福,也能夠令正在閱讀的你感受到馬拉松的魅力。
? ? ?今年的太原國際馬拉松是我的第二場正規的馬拉松比賽,也是我第一次跑到外地去跑馬。如果要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場比賽,第一次我會用“體驗”,體驗氛圍、體驗流程,作為徹底的跑馬小白來親力親為;而這一次我想用“驚喜”來形容:有驚也有喜,在場內也在場外。
先從場內的事兒說起。
? ? ?比賽的前期做的相對不錯。官方公眾號頻繁的推送給跑友提醒,語氣帶點可愛幽默,短信也是一條接一條讓我好感度upupup,非常期待比賽日的到來。賽前的晚上領物開放到零點,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們真是相當辛苦。然鵝去得太晚,賽服又沒有我的號了,這是所有馬拉松的通病,不過往好處想,也是給了一票跑友凹造型剪衣服的機會吧……
? ? ?比賽當天一大早五點多就起了床。到了現場,匆忙地存包,匆忙找廁所,匆忙地熱身……事實證明,慌張完全是多余的,因為組織的混亂,候跑區分流的不合理,導致在半程區的我在8點準時發槍后,在原地站了將近15分鐘等待人流的移動,足足過了23分鐘才邁過起跑點的計時地毯。這也直接導致了在最后5km,我在極為不舒適的配速下,由于擔心自己被關門(3小時),而使出渾身解數,向終點沖擊。
? ? 最初,根據比賽的路線圖,路線應當穿越太原的許多地標性建筑。不過跑的時候四周都光禿禿的,只有偶爾出現的樓盤,到終點的煤炭交易中心附近時,才有些踏入市中心的感覺。除起跑點以外,賽后的部分也遭到了眾多半馬選手的強烈吐槽:這次特意將領取完賽包處設在煤炭交易中心室內,清涼解暑,卻弄巧成拙。眾多跑友由于分流限制被堵在門口,忍受著雙腿酸痛,摩肩接踵,也無法伸展開來做跑后拉伸,僵硬地在臨近中午的艷陽下站立著;進入領物區后,由于物品供應斷鏈,包括我在內的一些跑友沒有領取到完賽包,只拿到了一塊獎牌和一瓶水。這些不足的地方至今回憶起來還令我悶悶不樂。作為一個連續舉辦了6屆的國內金牌賽事,出現這些基礎方面的問題,實在令人咂舌。
? ? 欲揚先抑,這場比賽的亮點同樣有很多。首先,最令人感動的莫過于志愿者團隊。這是一支我見過的最熱情的志愿者隊伍,一位位看似柔弱的姑娘們,一刻不停地在補給點倒水,遞水,用那么清脆、嘹亮的嗓音為我們鼓舞士氣。當然,這是他們職責之內的事情,但從她們的狀態能夠得出非常顯然的結論:她們并非在完成一件任務,而是和我們參賽者一樣沉浸其中,融入了這段賽道,形成了互相激勵、用真誠和勇氣打動對方的有機體。這很難得。其次是每個補給點的補給量充足,純凈水、功能性飲料、降溫海綿、鹽丸,應有盡有。因為我幾乎在半馬大軍的尾端,所以對補給應該有絕對的發言權。除了醫務點云南白藥有些匱乏以外,能量的補給是絕對沒得挑的。存取物也十分快捷方便。至于沿途的洗手間,我并沒有注意,我個人習慣在起跑處先解決完,中途不因為洗手間排隊問題耽誤時間。
? ? ?拿到獎牌,走出煤炭交易中心的那一刻,陽光鋪灑在我沾有點點鹽粒的皮膚上,那種生命中必然會到來的東西如約而至的安心感,那種周身酸痛,精神輕盈的奇妙感受包圍了我。這種感受,我稱其為“馬拉松病毒”。它會在你瀏覽賽前宣傳時植入你的腦海,在訓練階段、準備階段與參賽全程用疲倦、緊張、興奮、躁動的情緒蔓延到你的全身,在跨越終點線的瞬間,在手中獎牌沉甸甸的分量提示之下,你會恍然意識到一切這樣戛然而止地結束了,盡管中途的痛苦不斷催生著放棄的理由和咒罵的語句,但這一切都霎時間煙消云散,你又懷著篤信立即開始盤算下一場要去哪里跑,你會把它再次當做一個開始。
?
? ? 馬拉松的旅程不僅僅關乎運動。它能夠讓你換一種維度來認識這個世界,換一個方式結識新的伙伴。
? ??女人的衣櫥通常一個季節就變一個樣子。看到自己上一季度買過的一些衣服,往往會質疑,當時究竟是什么扭曲了自己的審美。不僅僅對于衣品,對于個人的反思也如此。回望過去,當時所堅信的觀點,死抓著不放的一些信條,會覺得奇葩至極。
? ?曾經的我,看似友好實則孤僻,看似溫和實則乖戾。我獨立,但這份獨立中所包含的并非自信,而是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我一慣地離群索居,認為與他人過多的談論是在浪費時間,甚至會被“同化”成一個一無所長的庸者。我常常在內心嘲諷、鄙視那些朋友眾多、高談闊論的人,覺得他們的時間被無情的踐踏而沒有投資自己……我聽過很多的教導,說不要讓一些過多的雜碎的社交淹沒了自己,盲目從眾最終卻一無所獲,卻被我矯枉過正、曲解成了非常極端的想法。我錯把孤傲當做清高,錯把冷僻當做獨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我的這份故作姿態,并不是通向強大的基石,反而是作繭自縛的絆腳石。人類不能脫離伙伴而存在,生活無法脫離合作而繼續。人的獨立自尊,并不是絕對的孤軍奮戰而所向披靡,而是能夠高效地、暢通地與他人交流合作,同時不迷失在觀點的浪潮之中,反而更加確信自己的方向。
? ??這次的馬拉松更加強化了我對自己的調整與懷疑。如果沒有跑友,那么在天色已晚走出太原南站的我,或許將因為一直打不到車而寸步難行;如果沒有跑友,我在第二天走到起點的地方或許會遲到,或許還會迷路;如果沒有跑友,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候,我將錯過如此有趣的交流……感謝我所遇到的可愛的他們,給予了我許多幫助,安慰,建議,啟迪與信心。如今,我能夠持盧梭在《懺悔錄》中一般的坦誠,描寫過去那個有毒的自己,我并不感到恥辱,惡而不自知更加恥辱。我反而由衷地喜悅。
? ? 不過,如果在未來某一天,走進馬拉松的賽場時,你是孤身一人,也不需要感到局促和羞澀。因為跑步,一直是一項孤獨的運動。我沒有加入任何的跑團,在訓練的時候也不愿意有他人同行,至今如此。跑步的時候,你需要聆聽自己的呼吸,穩定身體的節奏,調整跑姿,等等,這完全是一場私人性質的溝通。與跑友們分享訓練打卡時,他們的鼓勵與夸贊固然令人充滿動力,但過程之中,遇到體能極點時的艱辛和苦痛,岔氣時努力調整的辛酸等等,他人都無法幫助你分擔;當你用自己最擅長的配速奔跑,感受著汗水在臉上被風所蒸干,體驗身體的規律性的律動,放空大腦,耳畔只有你的性感的呼吸聲,矯健的腳步聲,以及充滿了生命激情的心跳聲,這份歡樂是專屬于你自己的,是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所剝奪的。
? ?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想想是這么回事,但仔細想想,貌似也不能這么比喻。人生沒有絕對的成功,只有頓挫和偶勝。與之相比,馬拉松不同,雖然中途充滿種種艱辛,跨越終點的時刻,每個人都是英雄。馬拉松是毒藥,入了坑,很難再走出來,因為我們舍不得骨子里那份對浪漫主義的向往,我們想用馬拉松證明——我們成為了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