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整個冬天的 正宗川鍋、潮汕牛肉鍋、銅鍋涮羊肉,我以為春天終于要來了!
前幾天的上海,春風和煦、陽光普照,金蟬脫殼般褪去裹了一冬的棉衣,迫不及待要出去“皮”哦!卻不料,昨晚陰風大作、暴雨如注,又一棒打回冷宮。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凍得就是我們這些耐不住性子的年輕人!
所以我感冒了,企鵝辦公室也倒下了一片,咳嗽聲此起彼伏。
薄薄一層春衣,哪擋得住無孔不入的“倒春寒”?別總嫌棄爸媽嘮叨“春捂秋凍”,總還是有道理的。除了多穿兩件,上海這斷命的倒春寒,要滿血復活,當然要靠那些暖洋洋的日式鍋物呀!
鍋物( なべ物,nabemono ),看似一鍋亂燉,實質大有講究:
唱主角的內容物,有不同地區的時令土產,湯底多清淡為主,以求食材本味,但是用海帶(昆布)還是鰹魚湯底還是別的什么物料,仍要看是否與主角登對,蘸料亦然,甚至于配菜下鍋的順序都自有邏輯。魯山人甚至將“下料”比作插花,為的是用天然、自然的材料給人帶來味覺與視覺上的雙重享受。
不論鍋物本身有多少講究,關鍵仍是一起吃鍋的人。
鍋這種東西,不論哪國料理,是要跟好友一道去吃的,如非親密無間,也得互有好感;若是初次見面,就“吃什么”一拍即合,已屬難得,能并肩戰斗到最后不改顏色,可真是投緣啦。
本次一起背(黑)鍋的朋友有:
其他參與吃鍋的朋友還有:閩兒、志偉、Amanda、鬼王...etc
按照鍋本身的屬性分為三組
1|重口味(牛腸)組,4鍋
牛腸和韭菜,一整鍋嘌呤自帶柔光
2|清鮮組,3鍋
雞、生蠔、菌菇,到底誰最鮮?
3|亂入組,2鍋
銅吊水壺火鍋 vs 豆瓣醬辣鍋
加 ★ 號的,都是背鍋群眾推薦款哦~
吃鍋的環境也有講究,小而溫馨是基本要求,故而沒怎么選擇“人氣”大店,而掃店的來源,也多源自本次一起“背鍋”的朋友推薦。另外,好友相聚,只吃個鍋怎么夠?我們也會順帶提到其他給我們留下印象深刻的食物,供你參考。
P.S. 不要被開場的牛腸嚇到……鑒于大家都很喜歡的鮟鱇魚鍋已經過掉了最好的季節,此處不贅述。你們都很愛的壽喜鍋、Shabu Shabu,請聽下回分解。
再P.S. 雪蟹和海鮮鍋……還是算了。
第一回合:重口味內臟組
“老板,請再來一鍋嘌呤!”
牛腸鍋,日文もつ鍋(Motsunabe),直譯過來就是“內臟鍋”,是源起于九州福岡博多的鄉土料理,去福岡不吃大腸鍋,就像去成都沒吃過夫妻肺片。
湯底多見醬油清湯、博多味增白湯兩種;前者清淡,較易入口,后者則相對甜膩,不建議初試者挑戰。顧名思義,滿鍋牛腸,牛腸被從中間對半剪開,露出白花花、瑩潤潤的朵朵脂肪,與卷心菜、豆腐等物同煮,鍋面上碼著整整齊齊一圈韭菜,頂上一小撮蒜瓣和辣椒碎收官……
恩,好大一鍋嘌呤。
牛腸再加上韭菜,咕嘟咕嘟煮起來,重口程度比毛血旺有過之無不及,分分鐘秒殺一大片。但對于久經考驗的內臟愛好者而言,這一鍋簡直是自,帶,柔,光。
日本人將牛小腸與牛大腸統稱為もつ,但實際應用中,吃到牛小腸的幾率遠高于牛大腸。所謂“豬吃大腸牛吃小腸”,牛小腸通常比較光滑,腸壁脂肪含量較高;不過也有人偏愛大腸,沒那么肥,腸壁上有凹凸不平的褶皺肌理,口感更有嚼勁。此外,據說日本人吃牛腸是不吃外面那層皮的,放進嘴里吮一吮,一口油落肚,其余吐掉。怎么說呢,會吃是會吃,但總感覺有點浪費……
好了,再來談談韭菜。先說一道上海名菜,叫草頭圈子,實際是清炒草頭(苜蓿菜)和紅燒豬直腸的一道“雙拼”。因為豬腸太肥,草頭則是“吸油王”,搭在一起恰恰好。韭菜和牛腸的組合,差不多是同一個道理,再加上卷心菜、豆腐幫襯,再多油也不怕!在忽冷忽熱的早春,吃點春韭,還能祛陰散寒;此外,春季肝氣偏旺,影響脾胃消化,吃些韭菜還能增強脾胃之氣,有益肝功能。
如此看來,這頓牛腸鍋好像是吃定了。
1|天手古舞
連鎖店(思南路、武夷路、古北路)
人均:150元左右
推薦菜式:鐵板牛腸、梅子煎餃、炸小河蝦
時間很長的居酒屋,做九州料理聞名,算是鬧市區居酒屋“工作日下班救饑必備”的一塊招牌。
粗壯的韭菜如篝火木一般“堆”在鍋面,熊熊大火一燒,軟塌塌陷進鍋里,就忽而變得一副溫柔模樣了。湯頭是清湯,放了牛蒡增加香氣。牛腸以大腸為主,略略顯老。服務員會主動幫忙分鍋,四個人正好一人一碗。最后可以選擇放拉面或是烏冬,鑒于是清湯就選了烏冬,鰹魚底湯吸飽了肉味,十分鮮美。
意外的是,鐵板牛腸里的牛腸,從口感和調味都遠勝牛腸鍋,十分推薦。解膩的梅子煎餃,大概上桌后三分鐘后一掃而空。炸小河蝦,原料好,炸得也脆,堪稱吃蝦不吐殼的典范。需要批評的是馬肉刺身,都沒解凍好就上桌了,吃起來自帶冰渣。
2|西頭日式烤肉店
地址:盧灣區茂名南路56號A-1(近蘭心大戲院)
人均:150元左右
推薦菜式:博多白湯
主打馬肉的烤肉店,但牛腸鍋頗有名氣。挑戰了博多白湯,一開始還嘚瑟得很,最后完敗……大腸本身質量不錯,脂肪像花一樣附在腸上,可惜就148元的價格而言,分量未免太少。做好了白湯很甜的心理建設,但沒料到會如此甜膩,同行全是食甜長大的上海人,喝了湯都表示接受起來有困難,再燒一會兒,即不中吃也不中看了,圖我就不貼了,你們腦補一下。
最后批評一下烤馬肉,號稱馬肉專門店,烤馬肉上桌時已經完全涼掉,搭配的芥末竟然是超市開架貨而非現磨,也是有點醉。
3|大石牛臟鍋 ★
地址:長寧區延安西路嘉頓廣場2088A-319號(近伊犁路)
電話: 021-60742997
人均:250元左右
推薦菜式:牛臟鍋(必選拉面)
據說是九州本地名所的分店,店里幾乎清一色日本友人。牛腸鍋兩人份起點,按人頭算,120元一個人,略貴。好心的服務員讓我們點了2人份嘗鮮。湯底有醬油、味增和泡菜三種選擇,考慮到同行者中有外國友人,保守點了醬油底鍋,泡菜這種奇葩口味,還是洗洗睡吧。
鍋面上的韭菜堆成了小山,分量是小了點,不過品質出色,無論從香氣、牛腸本身的肥美程度而言,都勝過西頭和天手古舞,最后連蔬菜都一并掃光!逼出的一整鍋油,要了一份拉面掃底,作為晚上的第一頓而言,十分開胃(不要問我接下來去吃了什么。)
4|和心小料理 ★
地址:閔行區虹梅路3297弄華光花園78號(近華光路)
電話:021-54133101
人均:250元
推薦菜式:馬肉刺身、牛腸鍋
古北居民區里的小料理店,濃濃家常氛圍,同樣是在滬日本友人光顧頻繁的店家。沒有什么適合宴請的“大菜”,但知己朋友相聚,吃點小菜,席間無拘無束、其樂融融。服務一只鼎,一行六人全程都有女將在一旁招呼。
這家本不在牛腸鍋探店范圍內,老實說,我是專程去吃河豚魚三吃和白子的。有趣的是,我竟然被它家的牛腸鍋意外地降服了。
在好牛腸面前,湯和配菜都是小事。這家的牛腸是福岡空運的,是看都看得出差別:牛腸卷成彈牙的一團,脂肪卻仍是潔白飽滿的一朵,好像牛腹里開出一朵朵小小的花……一嘬一吮,嚼上兩口,真的是齒頰留香。
另外一個加分項,是店里的馬肉刺身。馬腿肉比較精,另點了全是“肥肉”、口感有點類似潮汕牛肉胸口撈的馬背肉。把這兩片肉疊在一起入口,絕對刷新三觀…最好吃的肉,還是必須生吃!
然而,這居然只是當晚的第一、二鍋,欲知第三鍋吃了什么,請耐心看后面……
第二回合:非常清鮮組
雞、生蠔、黑松露,到底誰最鮮?
日本人吃飯,忠于食材本味,另一個追求,就是鮮。日本人甚至為它造出一個詞,“Umami”(うま味)。近年來,“Umami”已經成為“酸甜苦咸”之上額外一味,風靡西方食界:和個老外廚子或者美食愛好者聊聊“Umami”,包他對你另眼相待。
“Umami”的出現,還要多虧化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取出了“谷氨酸”。他發現“谷氨酸鈉”具有顯著的增鮮作用,便從日語“美味”(umai うまい)中衍生出了“Umami”,用以命名這種難以言喻的鮮味,直譯過來,就是“好吃的味道”。
谷氨酸鈉是什么呢?味精。當然了,“鮮味”,并不等于味精。
Umami之味,就鍋物而言,首當其沖就是底湯。不過,鮮本身也得適度有節,“過了”就不好了。譬如,做海鮮鍋,就得用海帶熬底湯,若是像其他鍋物一樣濫用干鰹魚做湯,反倒兩強相沖,失了趣味。一如燉雞湯,加塊瘦肉提鮮很適宜,若是用金華火腿就顯得“太要了”,再好的雞,也會被搶去風頭。
然后才是鍋的內容主角。這一次給各位搜羅了三個鍋,主角分別是雞、牡蠣和菌菇(其實是黑松露)。
1|雞湯鍋 @照谷日本料理 ★
地址:閔行區虹梅路3717弄16號(近延安西路)
人均:150元左右
推薦菜式:雞湯鍋、話梅蝦
相撲界盛行比賽前一天食用雞湯鍋(Tori Nabe),是因為雞沒有“手”,暗喻“手不會著地”(相撲比賽中手先著地者為敗)。聽說,照谷的老板就曾是一位相撲力士。
鍋是傳統九州博多地雞水炊做法,聽服務員小妹說,光是熬湯就要花上5、6個鐘頭;嘗一口略帶粘稠的湯,幾乎要嚇一跳,這不輸河豚、鮟鱇的鮮味,竟然只是雞而已!
吃雞湯鍋,就是先要舀上半碗熱騰騰的雞湯篤悠悠喝完,侍者把肉、帶骨雞肉丸下到鍋里。雞肉是標準的地雞(Judori),即散養雞。飼料雞常有濃重膻味,肉質也極易煮柴,用心飼養的地雞,其滑嫩鮮香,絕非普通肉雞可比。蘸料給的是小小一碟果醋(Ponzu),原料通常是橙、橘、柚一類甘酸水果,通常用來搭配海鮮或白身魚類的刺身,也是鍋物的固定搭配之一,可以加一些在碗里增加風味。
吃完這么一鍋,心和胃都得到了應有的撫慰,白日疲憊便一掃而光了。冬春交替,感冒盛行,喝點雞湯,還有益防止感冒呢。
2|生蠔鍋 @布良瀨 ★
地址:長寧區仙霞路669號(近安龍路)
人均:約300元
推薦菜式:生蠔鍋、刺身
在滬日籍人士必去居酒屋之一。店主是新潟人,精于魚生與海釣。據說,除了日本直送的魚生之外,店主對舟山、山東等地中國漁場也自有門路,身體力行參與一線捕魚品控,在本地供應鏈上頗有建樹。除了各色海鮮與生魚片,布良瀨最出名的就是這口生蠔鍋。
小菜是目前為止在上海居酒屋里見過相當下功夫的:海螺塞肉、羊棲菜做的信田煮、鰈魚刺身卷,放在一只圓形的木籠架里,頗賞心悅目。等鍋的時候吃上這么一碟,下個小酒,著實愜意。
鍋物上桌時可謂喜出望外,堆成小山的水嫩牡蠣肉和花蛤占去大半盤,一問才知,牡蠣竟有20頭之多!雖然兩者都產自山東煙臺海邊,依然很實惠。湯底澄澈,店員稱只用海帶燉煮,別無其他,想必是為了不搶海鮮風頭,嘗了一口,幾近無味,有淡淡海帶香氣。先下京蔥、真姬菇與金針菇,花蛤殿后。滾煮片刻,盛湯來喝,幾樣吊鮮物什果然不同凡響,花蛤本身帶咸,不加任何佐料的情況下,湯頭竟十分鮮美。
按照法國人的說法,夏季是蠔的繁殖期,一來味道不佳,二來要留與蠔群繁殖時間,故而吃蠔的季節是9月至翌年4月間為佳。當然,這種情況更適用于生吃。不過,冬季與早春的蠔最嬌美,卻是不爭的事實。
去時正值蠔季最盛時,眼疾手快撈上來,宛如豆腐一般的新鮮柔嫩,蠔味重鮮,自勝于蛤蜊小鮮,在唇齒間逐漸散開,完完全全顛覆了席間吃客對熟蠔的認識,對,自從蠔下鍋之后,我們大概得有五分鐘沒怎么顧上說話。
燙蠔是門手藝活,火候掌握是關鍵。布良瀨服務到位之處,便在于侍者會幫你算好時間,譬如,生蠔只燙30秒即可,久燙肉質會硬,就不好吃了。
吃這種鍋,最后的殘湯才是精華。兩個吃泡飯長大的上海人對視一秒后,拍案要求來個雜炊。東北米飯率先入鍋,下一枚雞蛋悶煮片刻,快速打散,灑上蔥花,出鍋,綴以海苔絲少許…浸取了20只生蠔、花蛤及菌菇配菜的精華,全都凝結在這一碗看似平凡無奇的雜炊之中。
3|菌菇鍋 @煙美kemuri蟹蝦道樂 ★
地址:長寧區延安西路2088號嘉頓商業廣場A127一樓(近伊犁路)
人均:約200元
推薦菜式:團購!團購!!團購!!!
打破了“團購無好貨”魔咒的神奇一鍋。
就在大石牛臟鍋樓下,藏得極深,兜了好幾圈才找到。裝修頗具設計感,和普通居酒屋大相徑庭。因為位置較偏遠,去時只有我們一桌,倒也樂得清靜。
本來只打算吃菌菇鍋(288元),但店家提供300多元的2人份午餐團購,多出不少菜品。重點是,我們三個人去都吃到快吐了,折算下來,真是業界良心呀!
其實就是白菜菌菇雞肉鍋,真姬菇、雞腿菇為主,最矜貴是后加的那一味黑松露—當然了,從侍者當場玩兒命往死里刨松露的那個狠勁兒來說,必然是國產的,雖然花紋和香氣不如外國松露美,那就多刨點好了……
滾鍋后,香氣四溢,入口更是美不勝收,連白菜都跟著沾光。最后照例要了雜炊,鮮美程度竟有蓋過生蠔鍋之勢,米的水準也高過布良瀨。話說回來,這要是刨了這么多松露都不好吃的話,也是抓瞎了。
其他配菜,除了很適合搭配威士忌的開胃煙熏小食(蛋、鴨肉、三文魚)和一塊稍顯油膩的松露鴨肝,多數表現平平,并未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回合:出奇制勝組
隨便一吃,博君一笑
日本鍋物,甚至于大體上的日本料理,總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循規蹈矩、恪守傳統的。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吃了一整個冬天的鍋,就吃到兩家頗為標新立異、劍走偏鋒的選手。既然不以傳統為導向,以傳統日本鍋物的標準去苛求它,也似乎不近情理。
那么,最后就讓我們放寬心隨便地吃一吃吧。
1|金燦燦的銅水壺雞湯鍋 @炸串串東(虹梅店)
地址:長寧區虹梅路3911弄4號一樓(延安西路)
人均:124元
推薦菜式:超辣串串
去一家正宗關西大阪炸串店吃鍋物,本就有點“太陽打西邊兒出來”的味道,更何況,這鍋居然還裝在一只金燦燦的銅吊水壺里……畫風哪里不對。
深藏在虹梅路一條深巷里的這家炸串串東新店,開了才沒幾個月,人氣相比古羊路本店要差了一截。店鋪極小,只能容下約10人同時進餐,但從里到外,都令人過目難忘—從店外的燈籠裝飾,到圍繞炸串吧臺的裝修布置,將一間道地炸串小店的隨性不拘刻畫得淋漓盡致,足見用心。
“東的水壺火鍋”,100元兩人份,銅吊是最大的噱頭,內容是豬骨湯雞肉鍋,陪著白菜、豆皮、菠菜、豆芽、皇子菇一類小菜。老實說,味道比較一般,味精也是放了的,雞肉本身的質量相較此前吃過的照谷和煙美,差了也不是一點點。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開開心心地吃完這一餐。
來炸串串東,串總是必不可少。有興趣有膽量的你,可以嘗試他家的爆裂辣串,芥末、小米椒、辣椒油打碎混合,辣到終生難忘……
*給炸串串東去了電話,銅吊鍋近期都有供應,提前一天打電話詢問即可。
2|日本辣鍋@誠家
地址:長寧區安龍路545號(仙霞路)
人均:120元左右
推薦菜式:備長炭烤雞腿肉
誠家是滬上小有名氣的深夜居酒屋之一,以備長炭烤菜(特別是雞)聞名。這里的鍋物本就是冬季限定,居然還提供十分逆天的辣鍋,也是一絕。
對了,這一鍋是我在和心吃完河豚魚鍋和牛腸鍋之后,當晚的第三鍋……
上來一鍋紅彤彤、油亮亮的湯底,有如番茄沙司般厚重,看得人發怵,一問才知,是四川豆瓣醬調出來的“中華口味辣鍋”—是的嘛,辣鍋這種兇殘的東西日本哪里有?要吃只能是借韓國人的泡菜和中國人的豆瓣呀。涮物有雞肉、豬肉、豆腐、各色蔬菜菌菇,齊齊碼在盤里,上面還特地撒了厚厚一層辣椒粉。
意料之外的鮮,雞肉質量非常高,應該是土雞雞腿跑不了,豬肉么,略肥。蔬菜,尤其是茼蒿菜下鍋時,有一種賞心悅目的、自殺式的美感。全場高潮是最后下鍋的拉面,同行友人表示“居然沒有軟掉,這面夠硬的”。只可惜此前已經吃過一輪,實在無法將余下的拉面掃光了……罪過呀。
聽說吃完所有的鍋,就可以召喚出??君。
??
不妨留言告訴我們,
你最喜歡的日式鍋物~
文/喜北肉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