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的童年,是在愛與歡樂中編織的記憶。盡管家境并不富裕,但她的心中充滿了對那段時光的珍視與感激。在那個白米稀缺、稻谷產量不高的年代,艾拉的家庭依靠紅薯、高粱和包谷來補充口糧。全家七口人一年只能分到140斤大米,但這并沒有減少他們生活中的快樂。
艾拉記得,穿新衣服就像過年一樣難得。她至今還記得二媽在百貨公司給她扯的那段綠色的確良布,那件胸前繡著花的燈籠短袖衣服,是她童年記憶中唯一的新衣。盡管交學費都有困難,三元的學費還要分兩次交,但艾拉對童年的快樂和幸福記憶猶新,內心充滿了歡愉。
在艾拉的記憶中,父親是一個心靈手巧、慈愛的人。盡管家里經濟困難,父親總能想方設法給孩子們弄點好吃的。他是家里的廚師,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當彩色電視剛出現時,父親就買回了三色膜,把黑白電視變成了彩電,讓孩子們能夠觀看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將小鹿純子》。他還買了留聲機,放唱片,讓孩子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艾拉的母親在娘家排行老二,她的外公是一個學究型的人,喜歡看書讀報,教過書,當過銀行干部,也加入過國民黨,但也曾掩護共產黨員。退休后生病住院,他因為醫生開藥而批評醫生,因為他是國家干部,不應該亂開藥坑國家。
艾拉的外婆是地主家庭的女兒,讀過一些書,能干且精明。但在艾拉的記憶中,外婆是瘦瘦高高,因為心臟病走路有些吃力的背影,以及后來病床上下不了床的日子。
艾拉的婆婆,父親的養母,也在她的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夏天,婆婆總給艾拉搖蒲扇,怕她受熱。艾拉也喜歡婆婆,給她搖腳,洗頭洗澡,剪腳的灰指甲。
艾拉有一個14歲就出去讀大學的哥哥,一個比她大兩歲的姐姐,還有一個小她差不多三歲的弟弟。艾拉非常愛他們,在她的記憶中,家庭生活是平和友愛的。她記得有一次因為嚇唬弟弟,導致他摔跤,艾拉感到非常愧疚和自責。其他的記憶都是幸福的時光。
艾拉的外公外婆只有三個女兒,所以艾拉的媽媽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兒女都一樣。艾拉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她做著和哥哥弟弟姐姐一樣的事:滾鐵環,爬樹,挑水、積煙盒、積糖紙,燒火煮飯、找柴打豬草,也要學插秧、收麥子割稻谷,撿鐵、二煤炭。
在艾拉9歲那年,爸爸媽媽為了她能順利長大,把她“抱”給了保保和保娘,艾拉因此又多了三個兄弟,她又多了一個家庭的愛。每每想起去保保、保娘家,三個弟弟偷偷地總給她在沒有吃完飯的時候又滿滿蓋上一大瓢兒干飯,早晨保保、保娘總是煮白糖沒法再溶解的飽和糖水蛋給艾拉吃。艾拉知道,那是保保保娘喜歡她。
艾拉的童年,是在愛與被愛中度過的。那些簡單的快樂,那些家庭的溫暖,那些親人的關懷,構成了她心中最寶貴的記憶。在艾拉的故事中,愛是永恒的主題,它超越了物質的匱乏,成為了她童年最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