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素心,我常常在家里收藏一大堆沒有用的物品,自己也舍不得扔掉它,總覺得以后還能用到,這會不會也是一種強迫癥?
產品經理小新因為家里東西都堆滿了物品,跟老公發生了爭吵,前來求助。
@素心人生設計:通常我們把對某些無用的、價值有限的東西的占有或無法丟棄的行為,視為強迫收藏行為。
此類患者會過度看重他們收藏物品的價值,因而對這些物品產生了過度強烈的情感聯系,從而讓他們無法丟棄這些東西。
通常他們會想:萬一我以后還能用到它呢?我最好還是別把它丟了,因此,這些東西往往在家里堆積特別多。
強迫收藏行為是由迫切爭取對環境完全掌控的完美主義中發展而來的。他們往往有這5個特征:
第一,猶豫不決。
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決定,例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飯,決定起來都是非常困難的。
他們總是害怕自己犯錯,因此,收藏東西可能就成為逃避做出錯誤的、日后會后悔的決定的辦法。
第二,分類障礙。
他們很難對事物進行合理分類,對有用的加以有效利用,沒用的直接丟掉。
第三,與記憶有關的觀念。
他們很典型地表現出對自己記憶的強迫性依賴,害怕自己的錯誤記憶會讓自己沒辦法接觸到所有的收藏。他們也就不愿意將東西放在自己視線以外的地方,家也就會變得很凌亂。
第四,與物品之間過度的情感聯系。
他們將收藏的物品視為自己的一部分,給物體附加了太多的情感,并且發現收藏的東西給他們帶來很大程度上的情感舒適。
第五,對物品所有權的掌控。
他們都有一種過分夸張的欲望,要完全能夠控制自己所收藏的物品,保護它們遠離損害和不負責任的應用。
當這樣的一個收藏的行為,已經嚴重到干擾了平時健康正常的生活水平時,我們就需要進行自助干預和療愈。
《強迫癥:你和家人需要知道的》一書中提供了以下的步驟進行自助療愈。
第一步:建立一個你愿意實現的現實目標。
不要想著你要試圖把自己所有的收藏都清楚出去,而是從較小的、較實際的目標開始,從而變得不那么猶豫不決,生活的空間也變得稍微有趣,不那么凌亂擁擠。
第二步:對收藏問題進行一個評估。
你可以嘗試回答以下的問題:
房子被弄得有多亂?哪些房間被收藏物堆集起來了?這個問題引起你和家人多大程度的不適?你如何描繪房間凌亂問題的嚴重程度?你收藏何種類型的物品?對每種不同類型的物品,你的收藏理由是什么?對于收藏的物品,你家里是否有什么放置規律?如何決定什么樣的東西放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怎樣影響到你和家人的關系?
第三步:給所有的積累行為設定一個“延期償付”。
在進行自主療愈時,暫時停止你所有的積累物品的行為,除了家庭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東西,這會使你較快見到成效。
第四步:為你的家設置一個放置計劃。
利用以下的表格,制定自己的放置計劃。
第五步:決定從哪里開始。
從哪里開始的決定通常是最難的選擇。
從一個還未堆集的區域開始,會給你提供很強烈的滿足感。
另外一種開始的方法就是從一個小區域里你擁有很多的一種類型的東西開始,這個工作會進行得很快,讓你很快獲得滿足感。
第六步:建立一些放置、儲存、丟棄物品的簡單規則并加以堅持。
因為丟棄行為可能會引發最大程度的焦慮,可以從引發較低程度焦慮的物品開始丟棄,最終你開始能夠逐漸丟棄不用的物品。
第七步:調整你的節奏。
調整你的節奏,明確你想要開始工作的小區域,做完以后就可以休息一下,再清理下一個區域。
第八步:當一個區域清理完以后,決定如何合理利用這個區域。
當你腦中有了如何利用這個空間的清晰的概念時,就按照自己建立的規則進行,堅持使用它。
希望今天的心理錦囊對你有所幫助。
小貼士:
今天的分享來自《強迫癥:你和家人需要知道的》,書中的作者一位是強迫癥患者后通過治療康復了,一位是研究強迫癥患者的博士,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強迫癥患者。
如果你不愿意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或者你有輕微的強迫想法和行為,但還沒到障礙的程度,其實也可以通過這些錦囊自助。
如果你有強迫的疑問,歡迎分享和交流。
#心理錦囊# NO.12
心理/生涯咨詢師素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涯規劃師,美國正面管教父母講師,沙盤游戲治療師,人際關系咨詢顧問,英國思維導圖導師。
個案時長1000小時,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結果為導向,陪你玩轉職場,情感家庭幸福,設計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歡!
本錦囊來自布魯斯·海曼、切莉·佩德瑞克《強迫癥:你和家人需要知道的》(第3版),在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