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二年級開過班級教師會之后,我決定調整塑形課內容,大幅度增加泥塑的比例。這個班的男女比例約為2:1,男孩子的力量很強,以太生命力強大加上春天的到來,班里整體氛圍偏躁動,通過上學期的觀察,也覺得泥塑更能夠動用他們的以太力量,俗話來說,就是——有勁兒有處使,進行一些疏導與表達。
? ? ? ? 奈何過去的經驗里,蜂蠟的主題偏多,就在腦海里搜尋適合二年級做的泥塑主題,就找到了——橋,進而找到了這首《天凈沙 · 春》。短短二十八個字,卻描繪出一幅豐富的春景。我問孩子在詩里看到了什么,就用曲線在詩中標了出來。有個孩子說”風“,馬上就有孩子反駁”風怎么捏???”我說“柳條飄起來的時候,風就來了?!边@就是為什么在下面大部分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漂浮的柳條,這足以見得老師小小的引導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作為老師,對于自己做的引導、所說的言語,要有足夠的覺知。
山在遠處矗立,一條小溪流從山間緩緩傾瀉而下。
小橋安靜地站立在河流之上。?
“老師,樹上可以有鳥窩么?”
“當然~”
“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 ? ? ? ?你看山上的“暖日”!
你看,秋千把樹都壓彎了腰!
? ? ? ? 一節課上下來,覺得45分鐘的課時已經足夠,相比于蜂蠟課,孩子們這節課整體都很投入。但是看最后的結果,覺得這個年齡,帶立體的整體風景主題,還是有點早,孩子們沒辦法照顧到每個細節,我們能看到畫面里還有很多空白,留給他們慢慢成長吧,做成這個樣子,已經非常棒了!
? ? ? ? 這學期開始帶這個班的濕水彩課,又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我對濕水彩的教學脈絡還是一片空白,寥寥幾本能夠參考的書上,所言也甚少。泥塑后隔一天的濕水彩課,我就試著又用這首詩做主題,進行繪畫。怎么教?為什么教?教什么?我不知道,只能在嘗試中學習,但是這種整體性讓我覺得很舒服。
? ? ? ? 課前我自己畫了一張,說實話,覺得畫得很不滿意,課前展示的時候,孩子們竟然發出驚嘆聲,自己畫完之后有很多孩子來征求我的同意,想要看看我的作品??磥?,無論一年年的孩子如何越來越清醒,在他們那個年齡段仍會流露出“應該”流露的樣子,我還是好好享受被“崇拜”的感覺吧!
? ? ? ? 這節課的引導出了一點差錯,應該是先鋪陳春日的陽光,這樣就不會有后面有填充顏色的感覺了。我并沒有引導更多,全部都是孩子們自己在創造,我該怎么做呢??
?